許柴佬聞言,隨即又拿出一本書冊,惹得朱高煦眼皮一跳。
“王爺,呂宋如今有軍五千三百二十三人,其中常備巡防有一千兩百二十五人,其餘人在無戰事時,還要承擔開荒、農耕、鑄城、修路等事宜。
另有武器大刀、長矛、弓箭共計六千三百餘,甲胄一千兩百二十五,其中皮甲五百二十五,鐵甲七百。
另有戰船七十三艘,不過沒有大海船,這裡沒有海船製造工藝,不會造,基本都是小船,中船有二十一艘。
這是兵冊,以及軍庫冊,請王爺過目。”
有了心理準備的朱高煦,這次沒有太多的失望了,畢竟人丁數量就在這裡擺著的,大軍能有五千三百餘人,已經出乎他的預料了,雖然常備軍隻有一千兩百餘人。
不過這點小瑕疵,不去理會就是了,就把那四千多人看作衛所的大軍就是了。
而武器這些,朱高煦同樣沒有抱有期待,鍛鐵冶煉這塊,大明之外的這些小國,技術可以說落後得不是一點半點,哪怕是有,他也不準備用的,因為完全無法和明軍所裝備的相比。
這次他過來,可是多帶了不少武器甲胄,以及火器火藥的,為的就是這個。
至於戰船,朱高煦已經在琢磨著自己要將過來的海船扣留多少下來了。
雖然朱高熾讓他還回去,他也確實要還,畢竟這次出海,大明的大海船幾乎都被征用了,加上臨時趕工製作了一些,才湊出來的。
但還多少嘛,還不是他說了算?
打開看了幾眼,朱高煦就合上了,實在沒有什麼看的心情。
“這些本王知道了,大軍的事情不用擔心,這些本王來解決,你接著往下說。”
朱高煦說完,隻見許柴佬又拿出一摞書冊,朱高煦此刻已經有點頭大了。
許柴佬也是有些無奈的看向朱高煦,他也沒辦法,但又必須要如實說來。
“王爺,這是田冊,請王爺過目。”
“你直接說,事實是什麼樣的你就怎麼說,不可作假。”
朱高煦拿過之後也沒有看,而是等著許柴佬說,畢竟這麼厚一疊,讓他自己看,隻會看得頭皮發麻。
這個田冊記載的就是呂宋的耕田了,這也是朱高煦非常在意的。
許柴佬無奈,隻得開口。
“王爺,呂宋如今有水田六十五萬畝,旱田十八萬畝,這些耕地之中,有十五萬畝是這幾年開墾而出,無論是旱田還是水田,品質都比較好。
而此地適合種植水稻,一年可耕種兩次,收割兩茬。
這些耕地,是去年七月登記的,如今應該能夠增加幾萬畝地。”
頭疼,朱高煦很頭疼,加起來百萬畝耕地都不到,聽著是很多,但實際是少得可憐。
哪怕他知道這些耕地都是登記的,沒有登記的肯定也有,就是在那至少百萬沒有入籍的人手裡。
然而現在問題來了,他帶來的這差不多十萬人,耕地從哪裡來?
現有的這百萬畝耕地他若是動,原來的這些人肯定要跟他急,而且這些耕地種植出來的糧食,原本這裡的百姓恐怕都有些不夠,按照人口與田畝數一算就能知道的。
但要是不給他帶來的人分耕地,指定也要出問題。
一個大難題就這樣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