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數日,陳遠每日都來醉仙樓,希望能再遇子遊。
果然,第三日午後,子遊再度現身。
二人相視一笑,仿佛多年老友,無需多言,便對坐飲酒,暢談天下。
子遊博古通今,對兵法謀略、治國安邦之道皆有獨到見解。
陳遠每每聽得入神,隻覺茅塞頓開。
二人一個是才華冠絕之輩,一人是通透上下五千年的穿越者,從天下大勢談到民生疾苦,從兵法謀略談到人心向背,越談越是投機。
一日,酒至酣處,子遊忽然問道:“陳兄,若有一日,你手握重兵,麵對董卓這等暴虐之人,當如何處之?”
陳遠沉吟片刻,答道:“董卓雖殘暴,卻勢大難敵。”
“若我手握重兵,當先韜光養晦,暗中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一舉除之。”
子遊點頭笑道:“陳兄果然深謀遠慮,然而,除董卓易,安天下難,若董卓伏誅,天下必將大亂,屆時群雄並起,百姓流離失所,陳兄又當如何?”
陳遠肅然:“若真有那一日,我必以天下蒼生為念,納賢才,施仁政,安民心,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子遊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舉杯道:“陳兄有此胸懷,子遊佩服,來,敬你一杯!”
二人舉杯一飲而儘,相視而笑。
然而,儘管二人日日相見,卻始終未互通真實姓名。
陳遠隻知他叫“子遊”,子遊也隻知他姓陳。
二人心照不宣,仿佛這層薄紗般的隔閡,反而讓他們的友誼更加純粹......
......
這一日,陳遠正拉著蒙統細細叮囑:
“子遊有經緯天地之才,絕非池中之物。我欲今日試探一番,若成,便邀他入府,共謀大業!”
蒙統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證絕不會胡言亂語,誤了大事。
二人剛欲動身,忽聞一陣尖細的嗓音自門外傳來:
“聖旨到——”
一名白麵無須的太監邁著小碎步,捏著嗓子走了進來,目光在二人身上一掃,問道:“可是陳遠、蒙統?”
得到確認後,太監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聖旨,緩緩展開。
陳遠心知這是大破十八路諸侯的封賞到了,連忙拉著蒙統跪下,靜聽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助軍左校尉陳遠,助軍右校尉蒙統,英勇善戰,功勳卓著。汜水關下,勇冠三軍,大破逆賊,無堅不摧,實乃大漢之棟梁。”
“特封陳遠為蕩寇將軍,蒙統為討逆將軍,另賜黃金一千兩,布帛五百匹,禦酒一百壇,以彰其功。”
“欽此——”
跪在地上的陳遠聽完聖旨,心中不由得一沉。
大破十八路諸侯的潑天功勞,竟隻換來這些賞賜?莫非董卓察覺到了什麼端倪?
蒙統心思單純,早已喜形於色,但見陳遠神色凝重,未敢輕舉妄動,隻得老老實實跪著。
“陳將軍、蒙將軍,接旨吧!”太監見二人遲遲未動,眼中閃過一絲不屑,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
幽州來的農家子,果然沒有見識。
“臣接旨!”
陳遠壓下心中的疑慮,連忙伸手去接聖旨。
然而,那聖旨卻遲遲未落入他手中。
抬頭一看,隻見那太監嘴角微勾,一手握著聖旨,另一手的手指在胸前輕輕搓動,顯然是在暗示什麼。
陳遠心中冷笑,果然,即便是這等傳旨太監,也免不了貪財的俗氣。
他正欲伸手去掏些銀兩打點,忽聽得門外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