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的指腹還粘著井欄青苔的濕氣,盲文“三百六十夜“的凹痕像五根肋骨卡在掌心。她突然想起容婆婆教的節氣歌——三百六十正是周天之數,而千蝶補天裂的“裂“字,在盲文裡與“劫“同形。
“姐姐,你的針在發光!“牧羊娃的驚呼從背後傳來。桑榆下意識護住針囊,卻發現三百六十五根銀針正在晨霧中嗡鳴,針眼自行穿上了不同顏色的絲線。赤線纏著藥草氣,青線浸著露水,墨線則泛著井底的鐵腥。
井水忽然翻湧如沸,桑榆拽著孩子後退三步。水麵浮出個陶罐,罐身裂紋拚成北鬥狀。當她打撈時,指尖觸到罐底凸起的紋路——是二十年前桑家繡莊獨有的雙蝶印。
“三百五十九。“牧羊娃數著罐內卵石,“差一顆就圓了。“
桑榆捏起顆卵石,石麵殘留的觸感讓她渾身戰栗。這是父親的習慣——每完成一單繡活,就往染坊瓦罐投顆石子。缺的那顆,正是她被驅逐那日,鎮長砸碎在染池邊的鎮魂石。
“阿榆姑娘!“
麵攤阿婆的哭喊撕開晨霧。桑榆摸到她腕間新增的燙傷,傷口呈蝶翼狀。“他們逼我往麵湯裡加蓖麻籽…“老婦塞來團發黴的布料,“這是你爹當年給我的繈褓…“
桑榆展開布料,三百六十隻血蝶在意識中振翅。每隻蝶翼都繡著生辰,最早的可追溯到四十年前。當她的手撫過最陳舊的蝶紋時,耳畔炸響嬰兒啼哭——是阿婆分娩時的慘叫,接生婆袖口繡著鎮長家徽。
“今夜子時,帶著繡譜來換孩子。“藤杖頓地的聲響驚飛雀鳥,鎮長陰影籠罩井台,“否則這口井就是那崽子的棺材。“
桑榆的銀針突然暴起,在青石板上刻出深痕:“一命換三百六十命?“針尖刮擦聲組成父親的口吻,驚得鎮長連退三步。
暮色降臨時,桑榆坐在染坊頂梁。她摸著父親刻在椽木的星圖,發現北鬥第七星的位置嵌著枚銅釘。拔出瞬間,瓦片滑落露出暗格,裡頭躺著本燒焦的賬冊。
“景泰七年春,收鎮長千金診金:紋銀二十兩,抵東街染坊地契。“
賬頁間的血指印突然發燙,桑榆的“視線“穿透焦痕——二十年前的雨夜,父親抱著高燒的鎮長之女衝進藥鋪,陳掌櫃卻往藥罐偷撒樟木粉。女孩夭折那刻,鎮長撕毀了地契文書。
子時的梆子聲驚破幻象。桑榆將繡譜浸入井水,血絲般的文字浮出封麵:“以夜為線,補人心缺。“當她來到霧祭台時,鎮長正將牧羊娃吊在青銅鼎上,鼎內沸騰的蓖麻油泛著紫光。
“繡譜丟過來!“鎮長的藤杖戳破孩子衣袖,“不然就讓他替你爹還債!“
桑榆揚手拋出染血的賬冊。鎮長急不可耐地翻開,卻慘叫起來——血蝶繡紋活了,三百六十隻墨蝶撲進他七竅。牧羊娃腕間的麻繩自行斷裂,墜向油鍋的刹那,桑榆的銀針織出張光網。
“千蝶補天裂…“她念著井欄讖語,看針網裹住孩子化作繭形。當第一縷月光穿透繭殼時,牧羊娃額間綻出藍蝶紋,潰爛的眼皮竟透出清光。
鎮長在墨蝶啃噬下化作石像,藤杖墜地碎成齏粉。桑榆拾起杖頭包銅,內側刻著行小字:“閉目症第三百六十人——桑氏遺孤。“
染坊方向突然傳來轟鳴,桑榆摸到懷中的卵石開始發燙。三百五十九顆石子懸浮成環,缺角處正是鎮長石像的心臟位置。當最後一塊拚圖歸位時,井底衝出血色光柱,父親沉入井底的玉佩緩緩升起,背麵刻著:“天裂易補,心魔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