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燜大蝦?”
一聽菜名,親戚們全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倒不是覺得這道菜稀奇,相反,在中原地區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經常能吃到油燜大蝦。
就因為經常吃,所以大家才想對比一下,看林旭做的跟平時紅白喜事上吃的有什麼區彆。
現在景區的農家菜餐廳是林旭的二姑夫石文明負責的。
他是附近鄉鎮的村宴廚師,最近景區生意紅火之後,便負責起了農家菜餐廳。
一聽侄子要做油燜大蝦,石文明趕緊放下酒杯向這邊走來:
“都需要什麼調料?我這就準備,番茄醬要吧?廚房剛開了一大罐,米醋也有,也是新開的。”
林旭笑著搖了搖頭:
“二姑夫,我做這道油燜大蝦,既不用番茄醬,也不用米醋,但絕對比用番茄醬和米醋做出來的好吃。”
中原地區吃到的大蝦基本都是冷凍蝦。
不是新鮮的活蝦。
所以做油燜的時候,會放入米醋或者番茄醬做成糖醋口味,用來壓製蝦肉那種不新鮮的口感和味道。
然而實際上。
真正的油燜大蝦是不需要用這些調味品的。
一聽做法不一樣,石文明好奇起來:
“那咋做啊?我能跟著看嗎?這不會涉及到國賓館的機密吧?”
身為廚師,對不一樣的烹製方法都充滿了好奇心。
但釣魚台國賓館的神秘,又讓石文明有些忐忑。
生怕侄子透露出了不該透露的秘密。
林旭說道:
“您隨便看二姑夫,這沒啥秘密可言的,甚至大姑二姑舅媽你們都可以來看,這道菜挺簡單的,學會了絕對會是家宴上的一道亮色。”
一聽很簡單,女士們坐不住了。
紛紛起身過來學習。
就連陳美娟也躍躍欲試,但又怕沉寶寶一個人坐在親戚堆裡不自在,便忍住好奇心,陪著寶貝兒媳繼續吃東西。
林老太太笑嗬嗬的看著這一幕:
“家和才能萬事興,這話真是一點不假。”
她退休前是中學的校長,在家族素有威望,林家的親戚間之所以這麼團結,跟林老太太的管理和教育密不可分。
甚至可以說,林家“互幫互助,相互扶持”的家風就是林老太太確立的。
這也是為什麼景區剛有起色,陳媛媛就跑過來當售票員,石文明負責起農家菜餐廳,就連林旭那個無所事事的表叔,也跑過來看大門的原因。
親戚嘛,就得這麼相互幫襯。
見親戚們圍過來。
林旭也沒藏私,一邊動手收拾大蝦一邊講解處理要領。
今天大舅買的是特優級明蝦,也叫對蝦,個頭大,再加上是活著的緣故,應該花了不少錢。
“蝦的處理分為四個部分:剪蝦槍、去蝦囊、剪蝦腳、挑蝦線,我一個一個來說,這都是有訣竅的。”
所謂的蝦槍,就是蝦頭最前端那根又直又長的尖刺。
做蝦的時候,這個部位要剪掉,不然吃的時候容易紮到嘴,造成口腔紅腫出血甚至發炎。
剪蝦槍不能從連著蝦頭的部位剪,那樣不除根,吃的時候照樣會被藏在蝦頭中的蝦槍刺到。
想要將蝦槍處理乾淨,需要從蝦的眼部下方下剪,將蝦眼連帶著蝦須以及半個蝦頭全都剪掉,這樣才行。
林旭邊剪邊講解。
剪掉蝦頭後,他順著蝦身將蝦腿蝦腳全部剪掉。
接著將蝦尾的部位剪成齊頭,順便將兩片蝦尾中間的部位剪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挑出蝦線。
做完這些,把剪刀塞進剩餘的蝦頭部位中,輕輕一挑,將蝦囊挑出來。
挑的時候偶爾還會將蝦線一股腦的挑出來。
這就是在蝦尾處剪一刀的緣故。
就算蝦線沒出來也沒關係。
從蝦尾第二節下剪刀,將蝦殼輕輕剪開,然後用剪刀從肉中一挑,蝦線就會被挑出來。
“記住是從上麵數第二節,這個部位的蝦殼剪開後,蝦肉是完整的,燜的時候蝦殼也不會裂開,同時調味的味道會從這裡滲入到蝦肉中。”
做油燜大蝦需要的明蝦個頭都挺大。
要是不剪開的話,用油燜的方式很難讓調味料完全深入到蝦肉中,就算滲進去了,蝦肉也早已經燜老。
林旭的親戚們聽得連連點頭。
就連石文明這個村宴大廚,此時也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雖然他接觸烹飪很多年了,但都是人家咋做就跟著做。
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
現在聽林旭這麼講解。
他才清楚原來想讓蝦肉快速入味,同時蝦身蝦仁保持完整,隻需要用剪刀將第二節蝦殼剪開就行了。
真是個了不得的竅門啊!
把所有大蝦都處理好之後,林旭把蝦放在一邊,順便拍了一記大舅的馬屁:
“大舅這蝦買的真是完美,哪怕釣魚台的采購經理呢,也不一定能買到品質這麼好的大蝦。”
林旭的大舅陳美德一聽外甥這麼誇自己,頓時喜笑顏開的說道:
“你可不知道,為了買這蝦,我專門跑到了海鮮城找了好幾家才找到,費老鼻子勁了。”
林旭的姥姥陳老太太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外甥奉承你一句,你聽著就是了,咋還表功呢?”
陳美德趕緊給自己老媽夾了塊軟燒豆腐:
“媽您吃菜,渴不渴?要不我給你倒杯茶?”
陳老太太笑罵道:
“臭小子,還不能說你了是吧?”
陳美娟兄妹三個,老大陳美德是市文化局的一個小乾部,老二陳美亮早些年是殷州市有名的養殖大王,開設了殷州市最大的養雞場。
一場禽流感過後。
他的事業頓時化為烏有,甚至還背著上百萬的債務。
這些年省吃儉用,加上親戚們的幫襯,總算把債務還清。
女兒陳媛媛來景區上班後,好不容易歇歇的陳美亮也跑了過來,並且主動擔起了水庫管理員的職責。
沒事就劃著小舟在水庫中溜達一圈。
彷若隱士一般。
把大蝦全都收拾好之後。
林旭拿著一塊生薑切成片,隨即又斜刀切了一些大蔥,邊切邊說道:
“做油燜大蝦,不需要番茄醬或者醋,但是需要蔥椒油。”
蔥椒油?
不光姑姑舅媽們有了疑惑,就連石文明這個村宴大廚也有些茫然,對這個名詞有點陌生。
林旭笑著說道:
“蔥椒油就是用蔥薑和花椒炸的油,有去腥去異的效果,你們可以炸一些放在家裡,以後做海鮮時候放一點,味道會非常出彩。”
一聽做海鮮可以放。
大家的興趣就來了:
“是怎麼炸的小旭?”
“這三種材料是什麼樣的比例?”
“用什麼油比較好?大豆油可以嗎?”
林旭把切好的蔥薑分彆放在碗裡,然後又抓了一把花椒說道:
“蔥薑花椒這三者的比例是6:2:1,標準的蔥椒油是聞起來有花椒味,但吃起來一點都不麻,這是最適合海鮮的狀態……至於油,除了菜籽油之外,其他油都行。”
“為什麼不能用菜籽油?”
“菜籽油太容易上色,炸出來的蔥椒油顏色深,影響海鮮的賣相。”
解釋完之後,林旭往鍋裡加了一些花生油。
然後打開灶頭開始燒油。
油溫三成熱的時候,將花椒倒進鍋裡,小火慢炸。
等鍋裡油溫升高冒煙的時候,將鍋端開,隨即把薑片放進去。
這樣既能降低油溫,避免花椒被炸湖,同時也能將生薑的香味炸出來,並隨著油溫降低而融入到油脂中。
等鍋裡的油溫降下來後。
把鍋重新放在灶上,開小火,順便將斜刀切的蔥片也放進鍋裡,低溫油炸。
這既能把食材中的香味炸出來,同時也不會變色。
“好的蔥椒油炸出來後,油脂的顏色跟倒進鍋裡時候一模一樣,這樣才不影響菜品的賣相。”
等鍋裡的蔥片變得焦黃的時候。
林旭把密漏放在一個大碗上,然後端著鍋裡的油倒出來,過濾後的油脂就是蔥椒油了。
至於炸完的蔥薑花椒也不用扔。
下午做菜時候放進鍋裡,會讓菜的味道更香一些。
把蔥椒油做好後。
油燜大蝦的準備工作就告一段落,可以進行烹製了。
林旭架上炒鍋。
先熱鍋涼油滑一下鍋,防止大蝦在煎製的時候粘鍋,然後往鍋裡放入一大勺食用油,再放入小半勺蔥椒油。
攪拌一下,讓兩種油混合在一起。
接著將收拾好的大蝦挨個兒擺放在油鍋裡。
“哎喲,這不燙手嗎小旭?”
“就是,彆燙著你了。”
“我在家從不敢這樣,生怕燙個燎泡。”
“人家說好的廚師都不怕燙,看來咱家小旭也達到這個境界了啊。”
“文明你也是廚師,你怕燙不?”
“我這就是鄉村假把式,不正規的。”
“……”
親戚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等林旭把蝦擺好,鍋裡的油溫也已經徹底上來,大蝦被煎得通紅,濃鬱的鮮味從鍋裡飄了出來。
林旭端著鍋輕輕轉動一下,讓鍋裡的油把所有蝦都煎到。
然後猛地來了個大翻勺,鍋裡的蝦被高高拋起,在空中翻個麵之後,再次落入鍋中,依然整整齊齊的碼放在一起,沒有一絲淩亂。
“哎喲這一手漂亮啊!”
“每次看電視裡那些大廚翻勺我都羨慕,沒想到咱家也出了個會大翻勺的人了。”
“早知道剛剛錄下來了,這發出來不得吸引一大波點讚嗎?”
“那肯定的,小旭在網上人氣多高你又不是不知道。”
“文明你會不?”
“會倒是會,就是翻完得趕緊把掉地上的蝦撿起來。”
“……”
大家正聊著的時候,林旭開始講要點了。
“大蝦翻過之後,要用勺子挨個兒把蝦頭的部位稍稍擠壓一下,把蝦腦擠出來,讓鍋裡的油變成蝦油,這樣煎出來的大蝦更鮮。”
他一邊說一邊擠壓。
很快。
鍋裡原本金黃色的油脂就因為蝦腦的作用而變成了紅潤的蝦油。
這些蝦油重新煎著蝦殼大蝦,讓原本紅潤的蝦殼變得更加紅亮誘人了。
等大蝦的兩麵煎好。
林旭往鍋裡加了一炒勺的黃酒。
又根據鍋裡大蝦的量,加入一大碗水,一小勺半食鹽和一把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