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粉條中的肉味是來自高湯嗎?」
沉佳悅看著準備好的食材和配料,總覺得粉條吃出肉味兒有些誇張,就這用的還是高湯呢,要是肉湯的話,香味會更澹吧?
雖然是廚房小白,但沉佳悅好歹也跟林旭在一起這麼久,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懂一些烹飪理論知識。
陳美娟笑著說道:
「以前家裡做粉條丸子,有肉湯自然是最好的,但一年吃肉就那麼三兩次,而且不是每次吃肉都有肉湯的,所以大部分時間,其實連肉湯都不用。能用到肉湯,已經屬於高配了。」
沉佳悅就更驚訝了,連肉湯都不用,能吃出肉味兒?
她覺得在接觸一門了不得的學問,素菜葷做,這不就是功德林主打的菜品嗎?
陳美娟拿著店裡自己研磨的八角粉說道:
「放八角粉,八角能讓食材擁有肉的香味,要是再配上蔥薑和五香粉,味道就更香了。」
其實五香粉裡就有八角,但量不突出,所以要額外多放點,這樣肉的香味才能出來,讓粉條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八角粉?
感覺好神奇呀。
陳美娟把林旭切好的薑末倒進粉條中,忍不住誇了一句:
「我兒子的刀工越來越厲害了啊。」
林旭笑了笑:
「悅悅不喜歡吃薑,但這裡麵又不得不放薑,所以就儘量切碎一點,讓粉條裡有薑味兒,但吃不到薑的口感。」
往餡料中放蔥薑時,薑可以切得儘可能細一點,這樣香味才能更完美的釋放。
當然,也可以用薑汁,但這道美食中不太適合薑汁,放了容易被粉條吸收掉,導致薑味不均勻,所以還是改成薑末比較合適。
調餡時,薑可以第一個下,但蔥就不行了,蔥得留到最後。
因為下早了,餡裡的鹽分會把蔥裡的水分殺出來,導致餡料中滿是生蔥特有的臭味,油炸時再悶到丸子裡麵,吃起來就會差點意思。
放了薑末,再往裡麵加入食鹽、生抽、老抽、八角粉、花椒粉、五香粉,先攪拌均勻,接著加入半碗高湯,繼續攪拌。
過去老家白事上的粉條丸子之所以好吃,就是調餡時,加入了煮肉的肉湯。
現在既然店裡有高湯,那自然是要加一些的。
高湯剛加進去時粉條餡稍稍有些稀,但攪著攪著,高湯就被粉條吸收,粉條餡也就變得越來越粘稠了。
這其實跟做獅子頭讓肉餡起膠一樣。
約莫粘稠度可以了,將泡好的紅薯澱粉端過來,撇去澱粉上麵的水分,再將底部沉澱的澱粉挖出來,加入到粉條餡中。
澱粉的量不用太多,半盆粉條餡,兩把澱粉就夠。
太多的話,炸出來的丸子就沒那種軟嫩q彈的感覺了。
這雖然是中原地區的「窮吃食」,是窮人解饞用的,但做法也很講究,要用最少的澱粉,找到粉條抱團而不散的臨界點。
….
隻有這樣,炸出來的粉條丸子才更美味更好吃。
這些步驟林旭其實也會,甚至比陳美娟做得更好。
但不知為什麼,看著老媽做紅薯粉條,心裡總有種小時候在家過年,守在灶台前等著吃的那種緊迫感。
不管炸的肉丸、粉條丸、酥肉,還是雞塊排骨什麼的,隻要出鍋就第一時間下手搶一塊往嘴裡填。
而得到的,往往會是並不重的一巴掌:
「餓死鬼托生的啊?連灶王爺的吃食也搶,以後等著餓肚子吧!」
老家的規矩,第一鍋炸物做好,不能立即吃,而是要掐一點填到灶膛
裡,意思是給灶王爺吃,這樣來年才不會餓肚子。
小時候林旭沒少搶灶王爺的口糧,也挨了不少訓斥。
但現在他不僅沒餓肚子,反而還成了「大旱三年也不挨餓」的廚師。
沉佳悅站在一邊,聽著陳美娟講述林旭小時候因為貪嘴而挨訓的事情,笑嘻嘻的對林旭說道:
「咱媽的廚藝真好,要是我媽在廚房炸吃的,我大概率會遠遠躲開,不敢靠近,怕油迸我臉上……」
嘖嘖,在婆婆麵前,可真不給親媽留麵子啊。
幸好韓淑珍今天中午來不了,到晚上才能跟親家一塊兒吃飯,不然絕對會被這丫頭的話氣出內傷。
陳美娟笑了笑:
「誰的廚藝都不是天生的,還記得小旭四歲那年,我們搬到殷州市裡住,鄰居們早早都在炸吃的準備年貨,我們單位沒放年假,沒法回老家,然後小旭就饞人家的粉條丸子了,吵著要吃。」
粉條攪拌均勻,她放在一邊晾著,然後把油鍋架上,開始燒油。
「孩子想吃,那肯定得做啊,我就一邊回憶著長輩們的做法,試著炸了一鍋粉條丸子,我炸著小旭吃著,等炸完才發現,裡麵根本沒炸透,還是澱粉湖,小旭這傻孩子沒吃出來,一直說我炸的好吃,還跑去跟鄰居家小孩炫耀……」
她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
「打那會兒起,我就認真開始學做飯了,小旭想吃啥,我就找你們奶奶和姥姥學,她們不會就找老家的長輩,找街坊鄰居,不學會就不罷休……然後我就成全家廚藝最高的人了。」
林旭正感動呢,聽完最後一句才回過神來。
老媽您這是在凡爾賽嗎?
沉佳悅趕緊一記馬屁送上:
「老媽好厲害,怪不得旭寶廚藝高呢,原來是遺傳自老媽……而我廚藝不好,也不怪我,都是我媽的問題。」
林旭說道:
「你已經很厲害了,都學會用空氣炸鍋做好幾種美食了。」
「喔對呀,我空氣炸鍋用得賊溜,晚上給咱媽做好吃的,你可要幫我把食材準備好喲。」
自從沉佳悅上次學會做糖炒鐵錘後,對空氣炸鍋就越發喜歡。
但她用空氣炸鍋需要一個前提,就是林旭得把食材準備好,要麼就買那種半成品醃好的雞翅骨肉相連、雞柳、雞排等小吃。
….
嗯,沉寶寶掌握了空氣炸鍋的用法,但調味方麵,還處於幼兒園小班水準。
很快,油溫升高。
陳美娟將切好的蔥花倒進粉條中,攪拌均勻,然後端來一碗清水,開始準備炸粉條丸子。
「媽您用水做什麼?」
「蘸手用的,澱粉和粉條太黏,直接抓會粘在手上,所以做之前,需要蘸一下水,這樣粉條才能成團。」
油溫五成熱時,陳美娟雙手在清水中蘸一下,隨即從盆裡挖出拳頭大一團粉條。
用手快速團一下,成球後順著鍋邊緩緩丟進鍋裡。
她沒有立即做下一個,而是觀察了一下,確認油溫沒問題,這才繼續做了起來,一邊做還一邊說道:
「油溫低了會散開,五成基本上最低限度了,要想溫度更低一些,那就隻能增加澱粉的量了,否則會一鍋碎粉條。」
其實這會兒下的時候,鍋裡依然會散落兩三根粉條。
但這已經無關緊要,是做菜時的正常現象。
粉條丸子下鍋後,不用管,要繼續炸,一直炸到表麵變成金黃色,才能用勺子輕輕翻動,讓丸子炸得更加均勻。
等到丸子表麵變成焦黃色,用漏勺把丸子盛出來,在油鍋上方顛簸幾
下,接著再重新放回鍋裡。
「旭寶,這是什麼意思?複炸嗎?」
沉佳悅覺得婆婆炸丸子的手法有點不一樣。
林旭說道:
「這麼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感受一下丸子的分量,要是輕飄飄的,就說明炸透了,要是有點彈手,說明裡麵還有生澱粉……第二就是丸子相互碰撞,會讓裡麵變得更加疏鬆,更有利於炸透。」
粉條是靠澱粉粘連在一起的,用顛的方式能讓內部出現縫隙,熱氣能夠更方便的傳遞到丸子最深處。
另外這樣顛簸後,能讓丸子表麵更加凹凸不平。
這種凹凸經過油炸,口感會更香酥,更美味。
沉佳悅沒想到炸個丸子居然這麼大的學問,看著鍋裡漂浮的丸子,她這位空氣炸鍋仙人也有點按捺不住了:
「可以用空氣炸鍋做嗎?」
說完便打開櫃子,將她那台空氣炸鍋抱出來。
這還真難住林旭了,他沒鑽研過這麼偏門的做法,便洗洗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