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墩墩已經回來,一直跟著它的任傑也挽起袖子,開始下手。
很快,那條黑魚就被拽到了岸上。
大家圍著魚,墩墩也擠過去,圍著地上的黑魚打轉。
“還以為隻有人喜歡湊熱鬨呢,沒想到貓也這麼八卦。”
陳燕拍了張照片,便將墩墩抱在懷中,免得小家夥被人踩到。
老孫頭上了大魚,心情立馬變得不一樣了,他更換了線組,笑著說道:
“繼續繼續,離天黑還遠,大家都加油啊。”
之前沒中魚的時候,老孫頭一直盯著水麵,連釣魚前的分析環節都省下了,就怕釣不上來慘遭打臉。
現在有了漁獲,是時候分析一波這個坑塘的魚情了。
他掏出香煙,剛準備點上,突然想起陳燕懷孕了,便將香煙塞回去,換成了口香糖,跟周圍的釣友開始分析。
店裡,百花雞的拍攝已經開始。
郭繼昌對著鏡頭說道:
“百花雞傳統上隻有一種做法,那就是把蝦仁和豬肥膘做成的百花餡,釀到雞皮上,放在鍋裡蒸十來分鐘,出鍋後切塊裝盤,然後淋上雞油和高湯調成的澆汁淋上去……但現在,還有一種脆皮做法,等會兒我和小旭都做一遍,把做法完整的展現出來。”
一聽兩種做法,林旭就讓後廚那邊又送來了一隻雞。
不過剛開始做的時候,不能從雞下手,而是要先把蝦仁豬油餡準備好。
鮮蝦仁先剝去裡麵的蝦線,接著一個個用菜刀拍扁,拍成泥狀。
“鮮蝦泥做餡料,一定要拍,把蝦的膠質拍出來,這樣釀在雞皮上,才不會脫落……除了這道菜,大家如果在家動手做蝦滑,也應該拍,而不是剁,蝦泥越黏,熟了之後就越順滑。”
這類菜品其實挺多的,之前林旭做的鍋貼鱔背,也是用的蝦泥當粘合劑。
蝦泥鮮味濃鬱,但香味和豐腴感差點意思,所以做蝦泥要放點豬油進去,增加香味和口感。
蝦泥拍扁,再堆起來,用刀背砸一遍,把膠質徹底激發出來。
蝦泥盛到盆裡,再把豬肥膘拿過來,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
豬肥膘不能太多,否則口感太油膩,吃起來會有喧賓奪主的感覺。
豬肥膘放進蝦泥中,把準備好的火腿拿過來。
這塊火腿是最精華的上方部位,剛剛蒸過,鮮香味濃鬱。
林旭按照郭繼昌的吩咐,將火腿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最後整理一下,切成芝麻大小的小顆粒。
火腿是摻進蝦泥中提味用的,切得越細碎越好。
郭繼昌看著林旭切出來的火腿末,忍不住讚歎一聲:
“厲害啊小旭,這手藝,哪怕我年輕時候也不一定能做到,怪不得當時星海會輸給你呢,他的基本功遠沒你紮實。”
林旭客氣道:
“星海比我全麵,我比較偏科……郭伯,江南百花雞的江南,是長三角的長江以南,還是珠江以南?”
這個問題,還真把郭繼昌給問住了:
“雖然好多廣東的名家都表示這裡的江南指的是珠江以南,但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覺得是長江那邊的菜品,最直觀的證據就是,這道菜是火腿調味,蟹黃增加口感,蟹粉增加香味……這是浙菜和淮揚菜的烹飪理念。”
把火腿當成鹽來調味,是長三角地區的典型做法。
郭繼昌說道:
“我覺得是清末年間,大批長三角地區的人來羊城這邊討生活,帶來了豐富的烹飪理念,同時也奠定了粵菜的烹飪基礎。”
這種觀點不是郭繼昌想當然的結論,而是有大量證據的。
比如有一大批粵菜都講究用金華火腿、講究用大紅浙醋、講究用糖醋調味,這些都是長三角地區的影子。
除了習慣之外,還有直接照搬的菜品。
比如粵菜中的豉油雞,做法就跟淮揚菜中的醬油雞一模一樣,另外聞名中外的揚州炒飯,也是在羊城成名並走向世界的。
郭繼昌說道:
“論曆史,粵菜的曆史應該是最短的,糅合了魯菜、淮揚菜、浙菜、徽菜、川菜等特點,還吸收了湘菜中的急火快炒,有了鍋氣一說……這種融彙貫通,既賦予了粵菜多變的口味,也讓粵菜從源頭開始,就注入了學習和成長的基因。”
粵菜是國內唯一一個成長型菜係,從清朝末期到現在,一直在吸收國內外優秀的烹飪理念和做法,形成了粵菜特有的烹飪基調。
這是粵菜的靈魂,也是粵菜的魅力所在。
林旭將切好的火腿放進蝦泥中,再放入一些同樣切碎的蟹粉,加入一些綿白糖,兩個雞蛋清,便用手開始摔打起來。
說起來這百花餡還是挺簡單的,不用調味,不用加水,直接用蛋清把蝦泥和各種配料攪勻就行了。
攪拌的時候,還要不斷摔打,儘可能讓蝦泥起膠發黏。
郭繼昌說道:
“這百花餡用處很大,網友們可以在家試著做一做,很多菜中都能用。”
林旭笑了笑:
“您再提醒,大家也隻會放進收藏夾裡吃灰。”
把餡料打好,蒙上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室進行醃製。
接下來,就是這道百花雞烹製中的重中之重了——整雞脫皮。
很多人都覺得給雞去皮沒什麼難度,至少沒有整雞脫骨難度大。
然而事實上,想要把一隻雞的雞皮完整的脫下來,其難度並不比整雞脫骨簡單,甚至比脫骨還要難。
因為脫骨是從脖子下麵開口,把雞的身體往外翻,翻的過程中去掉骨頭就行了。
而整雞脫皮,是需要小心將雞皮完整剝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傷到雞皮,一不小心就會翻車。
更何況這道菜要用鮮雞脫皮,難度相對更高一些。
把準備好的雞拿過來,林旭沒有著急脫皮,而是先用食鹽在雞皮表麵認真搓洗一遍,將雞皮搓洗乾淨。
脫下來的雞皮是沒法這麼清洗的,所以要提前處理一遍。
而且這麼搓洗一遍,雞皮的口感更加脆嫩,吃起來也更加美味。
搓完再用清水衝洗一遍,接著擦乾雞肉,開始脫皮。
先把脖根的雞皮切開,接著將整隻雞從胸腔到腹腔切開,然後換成小刀,一點點將雞皮從雞身上剝下來的。
剝的時候要帶著雞的皮下脂肪,但不能帶肉。
另外雞翅膀要帶上,這是吃雞不是雞的重要標誌。
除了雞翅,雞頭也要切下來單獨煮一下,上桌時會擺在盤子裡做裝飾。
雞皮剝下來後,郭繼昌看了看,對林旭的手藝讚不絕口:
“不錯,剝得很乾淨,這樣的雞皮最適合做百花雞了。”
說完,他拿起提前準備好的竹篾網,把雞皮鋪在上麵,徹底攤開後,用細長的竹簽將雞皮固定在上麵。
雞皮受熱會曲卷收縮,假如不固定直接釀百花餡上籠蒸的話,蒸出來的雞皮很可能會縮成一團。
所以要進行固定,這是百花雞製作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固定妥當,林旭把冰箱裡的百花餡端過來。
先在雞皮上抹一層薄薄的澱粉,增加黏性,接著把醃製好的餡料抓起來再摔打幾下,進一步增加黏性。
最後均勻塗抹在雞皮上,大約一厘米厚。
塗抹均勻後,再打一個蛋清,用手蘸著在餡料上塗抹一下,讓百花餡更加滑膩整潔,更具賣相。
一切準備就緒,放進蒸鍋裡開始蒸製。
剛蒸上,何廣昌就探頭探腦在小廚房門口露麵了:
“哎喲,來得可真巧,居然趕上伱們拍視頻了,做什麼菜啊?我能參與一下嗎?”
表麵是在問,但他連帶國徽的廚師服都換上了,明顯是有備而來。
郭繼昌眯了眯眼:
有內鬼,終止拍攝!
————————
本章5000字,月底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