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章:我是朕_我的極品後宮_线上阅读小说网 

084章:我是朕(1 / 1)

袁海要朱阡假扮皇上,他是有私心的。

現在正值閹黨與東林黨激烈鬥爭之中,皇上是劉堇的靠山,萬一皇上不見了,劉堇的勢力一定敵不過東林黨,劉堇必死在東林黨的手中。劉堇死了,東廠也就跟著垮了,自己還有什麽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呢?自己的前途也跟著毀了,搞不好連性命也保不住。

袁海也不可能一直屈居在劉堇之下,劉堇隻是當他是一隻忠心的東廠走狗而已,他有機會的話,他也要爬到劉堇的位置,所謂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千歲爺。而朱阡是他最好的機會,朱阡與皇上長得一模一樣,隻要他不露出破綻,絕對沒有人可以認得出他不是真正的皇帝。

這一個秘密隻有朱阡與他知道,隻要他可以控製朱阡,他就可以控製朝政,謀取最大的利益、權力與地位。以後要取代劉堇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遇到了朱阡,簡直就像是中了樂透一般,從這一刻起,袁海與朱阡的命運將會大大的不同了。以前屈人之下的走狗袁海,他將要展翅高飛,一展他曆史上的野望。

“你想活下去,就要繼續地假冒當今的皇上。而且這一件事,隻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對不能讓第三者知道。”袁海對朱阡說道。

朱阡麵露難色:“可是…我並不是真的皇上啊……”

袁海斥喝:“難道你不想活?你想死嗎?”

朱阡:“我當然想活,可惡…我假扮皇上就是了……”

袁海:“你放心,我會教你如何去當一個皇帝,絕對不會讓你穿梆。首先等回到宮中,你必須封我為你的隨身近侍,這樣子我才能在你身邊隨時提醒你。”

“那是當然的,我是極需要你的幫助。”

袁海搖搖頭:“你現在你不能稱我,你要稱自己為朕。”

“朕……?”

朱阡看宮廷劇,劇中的皇帝總是說朕如何如何,皇帝為何自稱朕呢?

其實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的所有格,即是我的意思,屈原離騷:“回朕車以複路兮”,秦朝以後專作皇帝的自稱,商、周天子卻多自稱予一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曆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為王,如秦王、楚王、齊王、趙王、燕王等。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贏政滅掉六國,平定天下。

贏政自認為這是亙古未有的功績,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給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麽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業。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以泰皇最貴,可以改王為泰皇。秦王反複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豐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丞相王綰稟奏:“三皇五帝的名稱,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所占有的領土,隻不過方圓千裏,而自商周稱王之後,才真正的擁有天下,而且周維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認為王的稱號最好。”

秦王政不悅的說:“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的朝代。”

李斯上奏:“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以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的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就這樣贏政被稱為秦始皇帝,通稱秦始皇。

在秦始皇以前,朕隻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此前國君專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謙稱。自秦始皇開始,隻有皇帝才可以用朕,孤歸王爺以下的貴族,如侯爵,孫權致書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當時他隻是吳侯。寡人就沒有人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謙虛了。

朱阡喃喃自語:“我是朕…,我是朕…,我以後就是皇帝了……”

袁海苦笑:“你應該說朕以後就是皇帝了。”

袁海看看朱阡這一身裝扮,越看是越不順眼:“皇帝怎麽能這一身打扮呢?太不象樣了。”

明朝十分重視服飾製度,在洪武元年規定了服飾製度。明代的服飾麵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服飾藝術的典範,因此明朝的服飾形製之繁雜,紋彩之斑斕,質料之多樣,裁製之精巧都超過了以往各代,明朝成為中國曆代服飾登峰造極的黃金期。

大明皇帝的日常服裝是龍袍,上麵繡著龍紋、翟紋和十二章紋,一般以黃色紗羅製成,配金冠。皇帝禮服則仍然保持上衣下裳的古製,由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組成。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袖口、衣襟側邊、裾都是本色。纁裳織藻、粉米、黻、黼紋。

有道是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聖賢相承,繼天立極撫臨億兆。這就要求大明皇帝恭為天吏以治萬民,冕冠就是這種君權神授的象征。它是在一個圓筒式的帽卷上麵,覆蓋一塊木製的冕板。

冕板前圓後方,象征天圓地方;冕板上麵塗青黑色,下麵塗黃赤色,象征天玄地黃;用五彩的絲繩把玉珠串起來,掛在冕板的前後,象征歲月流轉;用絲棉做成球飾,垂掛在耳邊,提醒君王不能聽信讒言。大明天子的冕冠戴在頭上時要前低後高,象征大明天子對百姓的關懷,這也是冕字的本意。

中國古代的帝王在祭祀時要穿華美的禮服—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禮服兩部分組成,一般與腰帶和赤舄紅色的鞋子相配。其中禮服又是由上衣和下裳組成的,上衣采用青黑色,象征天;下裳黃赤色,象征地。上衣畫有六種不同的紋樣,而下裳則繡有六種不同的紋樣,這些紋樣合稱十二章紋。

古代帝王服飾的十二章紋是指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等十二種圖案。這十二種圖案各有寓意,日、月、星辰代表光輝,山代表穩重,龍代表變化,華蟲代表文彩,火代表熱量,粉米代表滋養,藻代表純凈,宗彝代表智勇雙全,黼代表決斷,黻代表去惡存善。

袁海說:“我雖然沒有帶來皇帝穿的龍袍,但你也先將明朝的服飾給穿上,免得你這一身奇裝異服,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皇帝。”

朱阡換上明朝人的服飾,白色的袍子,四周鑲有寬邊,衣長到腳麵,袖子比較寬肥,袖長過手。戴著四方平定巾相配,風格清靜儒雅。四方平定巾是以黑色紗羅製成的便帽,因為造型四角都呈方形,所以也叫四角方巾,明代以此來寓意政治安定。這種巾帽多為官員和讀書人所戴,平民百姓戴的比較少。

換上了這一身的服飾,朱阡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古代人,想起這一陣子在古代的生活,簡直是落後到不行,尤其是上廁所,隻能用兩個字形容……恐怖呦。

在沒有衝水馬桶的古代,要上個廁所可真不容易,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掉進糞坑,更可怕的是,連個卷紙都沒有,那要用什麽擦屁屁呢?

周朝時人們已經學會將木板子搭在大坑上以支撐雙腳,中間設有漏井,糞便可直接落入池內。晉景公吃飯前去了個廁所,結果掉下去淹死了。這說明當時的廁所修建得並不合人心意,甚至可以說是粗陋。

周王已經有專門的宮人為他打掃寢殿的衛生,修建廁所,清除掉廁所中的穢物並消除惡臭。春秋時期大家已經有了一些注意隱私的想法,廁所修建得具有一定的標準。這時候道路上開始出現了供人方便的公廁,這種公廁起源於軍隊人群大規模聚集之處,在這個時期,公共廁所的建立和管理方式已經趨於完善。

大約在戰國的時候,人們發現糞便發酵後就是很好的農業肥料,於是秦漢時期就出現了將人類方便的場所與豬圈建造在一起的廁所—溷。豬圈被修建得離廁所甚為接近,這種廁所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日常排泄物的處理,也是一個發酵肥料的好場所,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當然這樣的廁所仍然不能滿足百姓對生活便利的要求,到了漢朝就有坐式的廁所。處盥洗室內有一個石製坐便器,兩邊帶有扶手,後側有一直通廁所坑部的可用於衝刷的水管。一個廁所院內,一堵牆將如廁處分成了兩個部分,兩個部分造型不同,是男女分用。

廁所到了晉朝就明顯往富麗堂皇方向發展了,西晉有位超級富豪名為石崇,家裏的廁所修建得極為考究奢華,而且有絳紋帳,裀褥甚麗,兩婢持香囊,甚至在方便之後還要換上幹淨的衣服。當時的朝中重臣劉寔有一次到他家拜訪,此人出身貧寒,為人清廉正直,到石崇家後誤認為他家的廁所為臥房,最後隻得尋了一處普通廁所解決個人問題。

不僅如此,這個時期的貴族也在極力提升自己的廁所規格,甚至增添了許多額外的配套用品。那時的貴族會用一種名叫澡豆,類似現在使用的香皂,是由豆子和一些藥材磨成粉末後製成的顆粒狀物質洗手,並伴有香爐於內,腳踏棉墊,甚至還備有用來堵住鼻孔防臭氣的棗子。

王敦娶舞陽公主為妻後,有一天去到廁所裏,見到周圍有幹棗若幹顆,就拿過來吃掉了,事後被告知幹棗是用來堵住鼻孔的,不由得一陣子的尷尬。

唐宋時期的廁所沒有什麽大變化,倒是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傾腳頭。他們將公廁或者其他糞便堆積處的排泄物收集起來,然後賣給需要的農民。這樣既解決了環境清潔問題,也使糞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說是向環境保護走出了一大步。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陛下就是躺贏狗 拳動八荒 娛樂:老小區改造,小醜爆改歌王 靈紋之主 穿成70小苦瓜,我靠直播養全家 重生之推手人生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隊魂 邪君一劍,起風雲,乘歸墟 穿書年代,炮灰原配攜崽隨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