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在意的反而是儒家此次展現出來的底蘊:“隻是明麵上就已有六尊十境層次的儒家天人?儒家的底蘊看起來倒是比想象之中的更強一些。”
大奉八百年的社稷之中。
儒家一直都是為顯學!
他們能夠擁有這般底蘊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算未來‘元佑帝’的記憶之中並未有儒家太多戲份,更多還是憐生教、南疆、佛門、道家、妖族的事情,可這不代表儒家就沒什麼勢力,而是無論這些勢力如何變來變去,最終真正執掌大奉的皆是儒家之人。
隻因要治理大奉,就必須要依靠儒家!
儒家自然也沒必要非要跳出來當這個大奉名義上的主導者!
這可不代表儒家的底蘊就弱。
不過....儒家也不是沒有弱點,那就是他們缺乏真正的底蘊。
根據‘元佑帝’的記憶,儒家可是從頭至尾都沒有顯露出十三境聖人的底蘊。
隻是隱約聽聞儒家書院之中似是有聖人顯蹤。
但廟堂之上從未見過!
至於說十四境?!
那就更是連聽聞都沒有聽聞,除非是大奉立國之時的那位聖人一直活著。
否則儒家就不可能有十四境的存在。
沈楠想到這裡也就暫且將儒家的事情放下,如今還不是徹底收拾儒家的時候。
南疆叛亂方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更何況有王陽明壓著,儒家也鬨不出什麼浪花來。
他看向高力士:“先生那邊可曾有言語?”
高力士恭聲說道:“首輔尚未有什麼話語傳來。”
沈楠聞言說道:“今日的奏疏何在?”
旋即就有一份份奏疏遞了上來。
這些皆是昨日上書的奏疏。
沈楠拿出一份看了起來,赫然是寒門儒家請封王聖為次輔的奏疏,楊柯的大名亦是在其中,這位剛直的次輔雖是對寒門儒家極為失望,可是王聖當麵,他也不得不退位,更何況瀧師亦是抵達,他又如何還能擔任大奉的次輔。
他拿起朱筆隨手一劃:“準!”
而後沈楠又是挑挑揀揀,找到了有關楚國公上書南疆異動的消息。
除此之外。
南疆府君亦是上書了有關南疆異動的奏疏。
這倒是讓沈楠微微有些錯愕,他旋即回憶起這位南疆府君的履曆。
這位南疆府君名為姚明誌,其人是寒門儒家之人。
在未來‘元佑帝’的記憶之中,這位府君也是一個忠臣,南疆叛亂開始的時候,這位府君第一時間便調遣南疆營衛欲要抗衡南疆兵卒,隻可惜因為南疆實力太過強橫的緣故,最終在南疆府城自裁而死,不過卻也阻擋了南疆九日。
為大奉爭取了不少時間。
“這位倒是可用,不過寒門儒家的身份....”
沈楠眉頭微皺:“將這兩份奏疏交於內閣,讓瀧師、王聖負責此事!”
他此前之所以準許寒門儒家的奏疏,可不是因為什麼仁慈、法度之類的。
也是想要以此給兩位亞聖點事情做。
既為大奉內閣重臣,無論如何這些事情就推脫不掉的。
沈楠也可利用兩位亞聖的影響力更好推動整個大奉對南疆的覆滅之戰!
亦是警告這兩人安分點。
如今都給朕好生處理好南疆叛亂的事情!
而在沈楠下令之後。
高力士便在一側說道:“有關南疆的情報已是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