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年,北朝趙國與蜀地漢國兩地交往頻繁,為求兩國和平共處,漢王派遣使者前往趙國求娶公主。
十公主璞玉聽聞此事,她心中惴惴不安。
自晉國一事之後,各王妃紛紛將已成年的公主定下親事,而璞玉的母親早逝,後宮自然無人幫她張羅,婚事便就耽誤下來。
“十公主,你怎來了”?
苻健坐在書房看書,見到璞玉突然來訪,甚為欣喜。
璞玉流著淚哽咽道:“建業哥哥,漢國遣使和親,他們會在我與公主安之間擇一,公主安身邊有彭城公、修成侯,他們都會為她說話,父王對她也很是欣賞,而我什麼都沒有;父王已有心將我送去和親,可和親之前我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建業哥哥,你喜歡我嗎”?
璞玉走上前緊緊摟住苻健,哭地不能自已。
苻健心中慌亂,看到十公主楚楚可憐之相,亦是十分心疼,遂緊緊地將她摟在懷中。
他喜歡十公主,從第一眼見到時就喜歡上了,那時候的十公主有大哥石邃寵著,他隻能遠遠地看著她,直到那日石邃被誅,他看到曾經高高在上的十公主竟被無名小卒拖在地上,那一刻,他的心被狠狠地揪痛了,他暗自發誓,若有機會,定要保護這個可憐無助的女孩。
璞玉輕輕解開苻健的衣物。
麵對璞玉的柔情蜜意,苻健欲罷不能,二人纏綿。
璞玉不舍地摟著苻健。
“建業哥哥,我若去和親,以後你會想我嗎”?
苻健溫柔地親吻著懷中的女子。
“璞玉,你既已是我的女人,我自會護著你,我會求大王將你賜婚於我”。
璞玉嬌羞地點點頭。
苻洪得知三子苻健與十公主已有夫妻之實,無奈隻能帶著二人跪求趙王石虎賜婚。
“苻健已有妻室,十公主又怎能屈尊妾室”?趙王石虎為難道。
璞玉卻不在乎道:“父王,我與苻健兩情相悅,隻要能與苻健相守,我不在乎妻妾名分,願遵守先來後到之禮”。
石虎亦想以此拉攏苻家,遂點頭答應。
“大王,如今十公主婚事已然定下,眼下也就隻有送公主安去和親了”,鄭王妃說道。
石虎思來想去:“看來也就隻有公主安可擔此重任了,那便傳召,送公主安入漢和親”。
當和親的聖旨送來,崔安安愣住了,眼淚不自主地掉落,可她哪有拒絕的權利,違抗聖命便是死罪,她隻能含淚默默接下這道聖旨。
“將軍,趙王已下旨派公主安去漢國和親了”,軍營內,副將張溫來報。
阿閔立刻扔掉手中一切軍務,心急如焚地趕往鄴宮,他再不能讓阿姐一人孤身犯險了。
從前他身陷狼窩、命懸一線,是阿姐不顧性命將他救出。
阿姐入晉受儘苦難,他無法將她及時救回。
如今阿姐又要入漢和親,他再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阿姐隻身離去。
鄴宮中,崔安安獨自坐在窗前,神情憂傷。
見此情景,阿閔甚是心痛,他氣憤道:“我去求大王收回聖旨”!
崔安安趕忙攔住阿閔,她知道阿閔此刻前去定是會惹惱趙王,她不想阿閔因為她而遭受責罰。
她故作輕鬆道:“阿閔,國師曾言我是天生鳳命,此番前去和親便是天命所趨,將來我若富貴,定不會忘記趙國還有一個阿姐最疼愛的弟弟”。
阿閔緊緊地將他的阿姐摟在懷中:“阿姐去哪,阿閔便去哪兒”!
崔安安撫著阿閔寬闊的背脊,苦笑道:“傻阿閔,阿姐又不是去遊山玩水,怎能隨意帶上阿閔”。
阿閔卻堅定地說道:“我自有辦法”。
望著阿閔離去的背影,崔安安心中更是不舍,可她又能奈何,生在亂世,她身不由己。
璞玉在宮中與阿閔不期而遇。
她冷笑道:“趙公主安就要和親了,石閔將軍以後怕是再也見不到她了”。
阿閔冷冷回應:“我與阿姐之事,無需十公主操心,十公主為了不去和親,甘願委身苻健為妾,倒讓人震驚”。
“我與苻健相愛相守,這就足夠了,我以前怎麼那麼傻,總以為離了你石閔大將軍我便不會幸福,如今想來還得多謝將軍的不愛,比起你對姐姐的愛而不得,我現在要幸福的多”,璞玉冷笑著回應道。
“十公主若覺得幸福便好”,阿閔依舊冷冷回應。
在他心中,旁人的幸福與他無關,他隻關心阿姐一人。
琨華殿外,彭城公跪在地上,一遍遍地磕著頭乞求趙王石虎收回聖命。
即便大雨傾盆濕透了他的衣袍,即便他的額上已滲出鮮血,他不在乎。
今日他就是要為自己深愛的女子勇敢一回,哪怕他知道這個可能微乎其微。
可一旦和親,他與深愛的女子便再無相聚可能。
鄭王妃匆匆趕來,她怒斥:“遵兒你怎如此沒有出息,為了小小女子如此作踐自己”!
彭城公憂傷憤慨道:“兒此前就是太過懦弱,不敢將自己所思所想說出,今日兒便是要勇敢一回,要為深愛的女子爭取一回”!
這一次彭城公不知是哪裡來的勇氣,或許他是真的深深愛上了那個曾甘願為他犧牲的女子。
“彭城公抗旨何意?公主安天生鳳命,怎能屈尊為你彭城公側室,還是你彭城公將來要奪嫡篡位”?
趙王石虎在眾人的簇擁下從琨華殿緩緩走出。
“奪嫡篡位,不不,大王,遵兒他定無此心,他也不敢有此心”,鄭王妃驚慌失措地解釋道。
彭城公低垂著頭,沉默不語。
“遵兒,你今日如此莽撞,驚擾了大王,還不快快認錯”,鄭王妃一臉心疼地看著彭城公。
“父王,母妃,當年公主安舍命護我從晉國出逃,此番情義,兒早已將她視為一生摯愛”,彭城公悲傷道。
石虎無奈道:“彭城公縱然有情有義,天命也不可違”!
“大王,那便讓遵兒在這雨中跪上幾個時辰,過後他自然就會想通了”。
鄭王妃見趙王石虎已麵露慍色,慌忙扶著石虎返回寢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