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第二天,情況徹底改變。
因為《燕京青年報》刊登了關於胡為民的采訪報道。
讀者們這才知道,原來寫出《淩晨的光就在前方》的胡為民竟然隻是燕大的門衛。
這份工作比不上工人,地位大約等同於後世的保安。
作者的職業揭開後,立刻在燕京地區引起了軒然大波。
某機關大院傳達室,
穿四個兜乾部裝的老劉拍著報紙冷笑:“門衛寫文章?怕不是找人代筆的!”正要取信的宣傳部小王猛地轉身:“劉叔,這話可落伍了——《人民日報》還說‘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呢!”牆外傳來一陣喧嘩聲,蓋住了老劉嘟囔的“臭老九又要翻天”。
某紡織工廠,
女工潘小菊攥著報紙闖進休息室,激動得雙頰泛紅,“胡為民……胡老師和我們一樣!”
“胡老師是誰?”
“哪個胡為民?”
“小菊,什麼意思?”
潘小菊大聲道:“你們忘了嗎,就是寫了《淩晨的光就在前方》的胡老師!”
“什麼,胡老師也是工人?”
“我還以為他是大學老師呢!”
“是啊,看來咱們工人階級還是人才多啊!”
潘小菊驕傲道:“哈,讓你們平時不讀報。報紙上寫了,胡老師是農村來的,他寫下那篇文章的時候,還是燕大的門衛呢!”
“門衛?真的假的?”
“報紙就在這兒,你們自己看。”
休息室內,潘小菊的工友們將她圍了起來……
文聯茶話會,
老作家抖著山羊胡:“我當是誰敢批評《苦戀》,原來隻是個大學門衛,沒什麼文化的人,果然上不得台麵。”
角落裡穿卡其布工裝的女作家突然起身:“我倒覺得胡為民同誌批評《苦戀》批評得很對,而且他的身份,才更讓人感到欽佩。”
全場靜默,不少人驚訝地看著女作家。
要知道在胡為民發表那篇批判文章前,她可是《苦戀》的忠實擁躉呢。
山羊胡老作家神情一怔,倒是女作家神情坦然。
她之前喜歡《苦戀》的原因和大多數知識青年一樣,現在她批判《苦戀》,喜歡胡為民的文章是因為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這並不矛盾。
人民廣場閱報欄,
穿軍大衣的青年在閱讀了今天青年報上關於胡為民的采訪後,大受震動,他趕到廣場閱報欄,用粉筆在黑板上疾書:“從今天起,關心文學,努力學習!”
墨綠圍巾在寒風裡飄成旗幟。戴紅袖章的老太太剛要嗬斥,聽見他念叨著“你照亮自己的瞬間,便已為這世界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晨光”,舉起掃把的手慢慢放了下來。
而在燕大校園內,對胡為民的討論更加熱烈。
“原來,最近因為一篇文章鬨得沸沸揚揚的胡為民竟然是咱們燕大的人!”
“這……這真的可能嗎?”
“青年報都采訪了,那還能有假?”
“可是一個門衛,寫出那麼深刻的文章……”
“咱們燕大出過多少文壇大家?這是學校深厚底蘊孕育出來的結晶!”
“走,咱們去看看胡為民,瞧瞧他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同去。”
因為青年報的采訪,加上胡為民之前對《苦戀》的批判,使得燕大許多學子對他產生了濃厚興趣。
有人單純想見見他,也有人想和他辯論一番,還有人想拉他進自己的社團。
學校裡,四麵八方彙聚起來的人流,同時向著門衛室前進。
等他們跑到門衛室時,發現胡為民不見了。
“人呢?”
“哪去了?”
“跑了嗎?”
是的,胡為民得到查劍英提前傳來的消息,早他們一步跑路了。
此時,他的人正在燕大文學社內。
胡為民摸了下額頭上的冷汗,感激道:“查劍英同學,還好有你通風報信,否則我可就慘了。”
“胡老師,其實我找你來,也是有私心的。”查劍英不好意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