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後,北寧入侵大蕭的第十日。
前線傳來戰報,蕭懿率領的十萬大軍一抵達,還未來得及休整便經歷了一場惡戰。
北寧這招出其不意,殺得大蕭措手不及,於是又拿下了邊境的兩座城池。
直至今日,北寧已經侵占了大蕭六座城池,而十萬大軍尚未出師便打了敗仗,士氣一下子跌落到了穀底。
不得不說,寧辰這一招,實在是高
不用猜,皇帝得知了這一訊息,必定暴跳如雷。
據說,他當時氣得把滾燙的茶杯,扔到送軍報的將士身上
丞相李默站在一旁,冷眼看著宮女收拾被皇帝摔在地上的奏摺,上前一步道
“皇上息怒祁王殿下行軍勞累,被寧世寧辰占了便宜也是情有可原。”
乍一聽,以為李默在為蕭懿打了敗仗作解釋,然而事實卻適得其反,這摸棱兩可的解釋,聽起來就像是介麵。
而站在前麵的蕭鸞,難得地與李默意見不合
“雖說如此,但五皇弟也沒有多少打仗經驗,考慮不周,怎的蔣大將軍也不提醒提醒”
蕭鸞這話說得很巧妙,既直白地指出蕭懿沒有經驗,亦隱晦地告訴皇帝,蔣振楷有經驗卻沒有告知蕭懿,是否別有用心呢
說完之後還不忘沖著站在對麵的蕭衍挑眉,挑釁十足。
皇帝聞言臉色更加噲沉,繄抿著嘴唇沒有開口,彷彿暴風雨前的寧靜。
兵部尚書聽到蕭鸞的話,忍不住冷哼一聲
“太子殿下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
蕭鸞臉上一僵,兵部尚書這是在說他從未上過戰場,亦不瞭解當時的情形,卻在這裏說風涼話
這無疑踩到蕭鸞的痛虛,他身後有丞相為首文臣支援,卻偏偏沒有上得了臺麵的武臣可與蕭衍匹敵。
否則也不會讓蕭懿撿了這麽個大便宜,他還不能在背後說他幾句出出氣
蕭鸞鐵青著一張臉,好一會兒才憋出一句話
“哼,本太子隻是就事論事,尚書大人又何必如此偏激呢”
兵部尚書聽著蕭鸞這一句蒼白的辯解,懶得開口回復,隻是偏過頭,不再看蕭鸞。
蕭鸞被他這一無視自己的行為所激怒,指著他好一會兒都沒說出一句話來。
皇帝把這一切看在眼裏,臉色緩和了些,皺著眉頭出聲問“燕王如何看”
蕭衍一直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並沒有發言,此時被皇帝點名,這才上前一步,不卑不亢道
“兒臣遠在京都,並不瞭解此時沙場戰況。不過,兒臣相信蔣打將軍與五皇弟,必定也不願看到如今的局麵,也一定會製訂合適的應對方案。”
蕭衍這話說得很寬泛,但所言不假。
影響戰爭的因素太多了,不是十分瞭解或者身臨其中的人,紙上談兵容易犯大錯。
所以即使他從莫南和琉璃閣那裏得知了一些別人不知道的訊息,他也不能侃侃而談。
否則,皇帝費盡心思沒收他的兵權,甚至不讓他出征不就白費力氣了嗎
而此時,從皇帝有所緩和的神情來看,他對蕭衍的說辭很是滿意。
然而李默卻不以為然“燕王殿下這話說得,難不成還有故意打敗仗的”
李默這麽說分別是故意扭曲蕭衍的意思,引起皇帝的反感。
自始至終沒有開過口的容國公聽到此話,忍不住反唇相譏
“故意打敗仗的肯定沒有,但是沒打過仗卻指責在前線浴血竄戰的將士,自古以來倒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