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曆朝曆代統治者對孔孟之道的改造。”
“明太祖對《孟子》一書的刪改。”
“聖教所倡導的平等,是付出與回報成正比,付出越多收獲越多。”
“權力、責任與利益三者保持平衡,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付出越多利益越多。”
“聖教所說的自由,是當麵對強權時,普通百姓也擁有拒絕的權利,可以對朝廷或強權者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若是朝廷想要對付聖教,必然會歪曲聖教的思想,從根本上摧毀聖教的核心。”
“這些時日,我反複思量,發現了一處可能被利用的弱點。”
“朝廷若將平等歪曲為平均,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聖教?”
“且不說士子、商人,恐怕連擁有些許田地的普通百姓,都會將聖教視作邪魔歪道。”
“畢竟他們真的擁有財富、田地與資產。”
“商人會想,憑什麼要我與窮人平均財富?”
“擁有田地的百姓以及稍有資產的匠人也會想,憑什麼要我與乞丐流民平均,與那些不勤勞的人平均?”
“對於自由,朝廷可能會宣揚自由就是為所欲為,進而進一步扭曲自由的概念,聲稱自由就是人人都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然後以此為借口,恐嚇天下百姓。”
“他們會如此說,是朝廷在保護你們,是皇上在庇佑你們,要是人人都肆意妄為,你們早就性命不保了。”
“你們仔細想想,到那時,你們還能有安全感嗎?”
“要是人人都追求這種自由,天下豈不是要大亂?”
“一旦天下大亂,你們又會落得什麼下場?”
“天下百姓大多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苦難源於朝廷,源於皇帝貴族與官僚們濫用權力。”
“他們生活在壓抑、飽受壓迫的環境中,在朝廷的恐嚇下,怎能不惶恐害怕?”
“到那時,天下百姓恐怕大多會抵觸聖教的思想。”
“如此一來,朝廷的統治便能得以穩固。”
“他們用欺騙、恐嚇的手段,讓百姓心甘情願地接受剝削,將百姓當作牧場中的牛羊,還美其名曰是百姓的保護者。”
王啟武說完,歎了口氣,再次拱手道:“以上便是屬下的淺見。”
說罷,他眼瞼低垂,內心忐忑,靜靜等待楊奇偉的發落。
說出這番話後,王啟武反而看開了,一副聽天由命的模樣。
然而,楊奇偉非但沒有生氣,反而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他伸手重重地拍了拍王啟武的肩膀,爽朗笑道:“哈哈哈,老王啊,你果真是個人才!”
“才研究聖教思想短短幾個月,就已經摸到了門道。不過,還是差了那麼一點兒火候。”
“這種手段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聖教的思想,但朝廷若想靠此得逞,就必須封鎖百姓的消息渠道,讓百姓無法知曉聖教的實際作為,看不到聖教治下百姓的生活。”
“一旦百姓接觸到聖教治下的百姓,這種謊言便會瞬間被戳破。”
“這種手段,終歸還是欺騙,落了下乘。”
“若是我,可不會使用這種低劣的手段。”
“啊!”
王啟武神情錯愕,忍不住驚呼出聲。
他耗費數月時間研究,本以為找到了聖教的致命弱點,可教主竟然早就洞察一切,而且還瞧不上這種手段?
這……
他一時之間,愣在原地,不知該作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