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記,我大概過一陣子就能回去了。
那個肥料的配方和生產工藝都差不多了,目前就差實驗數據,過幾天我帶著團隊回去。”
許世彥參與研究的課題進展很快,微生物複合肥還有葉麵肥的配方基本定型,目前就是缺少實驗記錄。
農大跟東崗鎮參場合辦了研究基地,許世彥是研究基地的主要負責人。
前幾天導師和許世彥商議,讓他帶隊回東崗,負責接下來的實驗記錄和數據分析。
至於畢業論文什麼的,許世彥現在所做的這些,就是最好的成績證明。
許世彥的實力,已經不需要那一份論文去證明。
“哎呦,那可太好了,你儘早回來啊。
最好趕在六月下旬之前回來,那個人參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定在六月二十號召開。
去年你沒在,今年要是可以的話,儘量回來。”、
林啟越一聽,特彆高興。
如今這一參場越來越紅火,創彙越來越多,可林啟越心裡也是格外沒底。
許世彥回來,他們四個人互相配合,擰成一股繩兒,才能領著參場全體職工,一起往前奔。
“對了,那本書出版了啊,已經通過人參學會下發到各地參場、多種經營公司、技術站啥的。
就是沒啥稿費,咱這是義務編寫。”
林啟越這話聽著像是挺惋惜,實際上是向許世彥解釋。
林啟越是人參學會的理事長,這事兒是學會跟縣裡推動,免費發放,不光是沒收益,縣裡還得搭錢。
“林書記,咱是差錢兒的人麼?”許世彥就在電話裡笑。
他們編書那是為了錢麼?
為了錢,乾點兒啥不好啊,犯得著下那個力氣費勁吧啦的寫本書?
林啟越在電話裡哈哈大笑,“這話倒是不假,誰不知道你們兩口子是咱縣的首富啊?
對了,我聽管書記說,明年咱縣的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有伱媳婦啊。
咱參場明年肯定報你,到時候你們兩口子一起領獎去。”
之前大雪降溫的事,縣裡受益,管恩學知道這是許世彥的功勞。
可有些事不好擺在明麵上,就隻能用這個辦法了。
許世彥對這些已經沒多大興趣,家裡那些先進個人、勞動模範的獎狀都貼一麵牆了,有沒有都無所謂。
但他媳婦不一樣啊,蘇安瑛還沒得過什麼榮譽呢,這個可以有。
“那就謝謝管書記和林書記了。”
長途電話,也不能一個勁兒嘮,重要的事情說一說,趕緊就掛了。
六月五號,許世彥帶著農大的一個課題組,還有好幾車的實驗器材、肥料試驗品等,返回了東崗。
東崗鎮參場這邊早就準備好了研究基地的辦公室,相關研究人員的宿舍等,於是眾人安頓下來,開始做相關實驗。
許世彥雖然是研究基地負責人,卻不需要跟他們住在一起。
所以安頓好農大的那幾位研究生之後,許世彥就回家了。
六月裡,天氣熱了,蘇安瑛忙。
周桂蘭看著倆孩子,有時候也是顧不上,又擔心小姐弟倆跑到對麵工地上出啥意外。
所以周桂蘭就讓許成厚,在自家大門的門梁上係上繩子,給孩子們做了個秋千。
這東西挺好,大門上頭有門樓子,正好擋陰涼,孩子們坐在秋千上晃悠,一點兒也不熱。
倆孩子換著玩秋千,這一上午很快就過去,吃過午飯再睡個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