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不說他有沒有錢吧,就說一個問題。都是窮人,為啥他能借到書,朱元璋就隻能去放牛呢。
因為宋濂他爹宋斯文,在元朝曾經官至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啥概念。
大概相當於文化部長,外交部長的結合體吧。
他爺爺也當過太常少卿。
那些寫小說,穿越到古代了,家裡窮得叮當響還要讀書科舉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腦子有泡。
你他媽穿越成朱元璋的兄弟姐妹,就得跟著放牛,然後等著被餓死。或者搶了朱元璋的食物,你活下來他餓死。
至於做生意,這個就不細說了,反正朱吾適真的來到大明之後,才知道這個想法到底有多不靠譜。
先不說有沒有啟動資金,就算你真的賺到錢了,周圍的窮人一個個眼珠子都是紅的。
每個村或多或少都有個地主,還有裡長,這些人能眼睜睜看著你發財啊。
不是說一定不能有,但是真的特彆難。
朱吾適就很慶幸,他家的養豬場連通的是皇宮。
真要是連接哪個村兒,估計早就被人弄死了。
人為了吃飽飯,那是啥事兒都做得出來的。
這也是為啥朱元璋一直想著弄點兒草根出身的官員。
因為他也明白,那些地主家出身的,基本都是牆頭草,他們沒有家國觀念,隻有宗族利益。
書香門第出來的呢,也是一部分好,一部分不太好。
也不是說草根出身就一定是好官,起碼他們沒有太多的私人利益,不會像地主出身一樣,被家族利益捆綁。
這些地主,就很難被江南商會吸收。
人家地主也不是傻子,家裡隻要有做官的,有大量的土地,小日子過得那也是很爽的。
真要是貿然加入江南商會,萬一被打上商人的標簽,以後家裡的後輩不讓參加科舉了咋辦。
雖然大家都知道,朱吾適對商人很偏愛。朱元璋對朱吾適很偏愛。
但是在朱元璋沒有明確說商人子弟也可以參加科舉前,很多地主都不敢貿然行動。
朱吾適可太眼饞他們手裡的錢了。
但是他一時半會兒又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從這些人手裡把錢弄出來。
他能想到的,就是取消讀書人的特權,然後改變賦稅製度,按照土地收稅。任何人都沒有特權。
但是這個是很難的。
前車之鑒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的背景就是,明朝到了中期,土地兼並非常嚴重,大量的土地被大地主隱匿,導致國家財政收入銳減。
另一方麵呢,朝廷的支出卻是不斷地增加,官僚腐敗,農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
張居正的改革雖然不算成功,多少也是緩解了一些矛盾的。
朱吾適最近就給朱元璋找了很多張居正改革方麵的資料。
不是要讓朱元璋學習張居正,而是要讓他知道,按照現行製度繼續下去,大明依舊會走上老路。
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據說奉天殿裡就經常傳出朱元璋的怒吼聲。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