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知道他這個毛病,所以也懶得搭理他,直接回家帶孩子去了。
就在馮勝藍玉他們出發的同時,瀛洲那邊也有動作。
朱棣去了瀛洲之後,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行動。
不得不說,能成為永樂大帝,朱棣還是有些手段的。
他去了瀛洲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擴大地盤。
而是先鞏固了一下大明在瀛洲現有的地盤。
如果隻是打仗的話,朱棣帶領著裝備了新式武器的大明士兵,完全可以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瀛洲所有本土勢力都打一遍。
可是這完全是沒有意義的。
就跟成吉思汗一樣,跑到西亞和東歐打了一通。
赫赫威名倒是打出來了。
可是又除了折損了一些士兵,又有什麼實際作用呢。
最後他也隻是占領了華夏。
西亞和東歐的地盤他也沒要。
當然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多少還是劫掠了一些東西的。
但是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瀛洲那麼大,朱棣就算把瀛洲的原住民都打怕了,人家也不會甘心加入大明啊。
就算加入大明了,又有多少真心的成分呢。
看似掌握了整個瀛洲,實際沒多少人真的服他,天天在背後搞小動作,反而不利於團結。
所以朱棣采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
先把現有的地盤經營好,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地擴張勢力。
有之前的經驗在,後續打下來的地盤就比較好接手了。
朱棣如果能夠帶著他手下現有的印第安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甚至都不需要打,都會有部落想要加入他。
來瀛洲之前,他就已經研究過瀛洲的地圖了。
不過他看的是現代的瀛洲地圖,也就是美利堅地圖。
美利堅確實夠大,也因為夠大,所以環境比較多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人類生存的。
尤其是對於大明這個農耕文明。
朱棣早就已經想好了,先占領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
這兩個州是美利堅西部比較適合發展農業的州。
雖然現代美利堅,這兩個州主要種植的是高價值的農作物。
但是能種水果蔬菜,就能種彆的糧食嘛。
另外適合種植糧食的,就是中部和南部了。
西部除了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其他州的地形並不適合大麵積種植糧食。
這兩個州不僅可以種糧食,還能發展畜牧業,甚至有金礦。
瀛洲麵積太大了,想要往中東部發展,首先就要解決地形問題。
又是沙漠又是高原的,很難搞。
所以朱棣製定的方針就是,優先發展重點區域。
先把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經營好。
然後派一部分人翻山越嶺,去到瀛洲東部沿海地區,在那裡再占領一部分地,建立幾個大型城市。
主要還是地方歐洲人,畢竟曆史書上可是說了,再過差不多一百年,歐洲人就會發現瀛洲。
所以朱棣要做的,就是在他活著的時候,把西部這兩個州發展好,然後再把東部沿海地區占領並且經營好。
至於瀛洲中部的印第安人,說實話,不足為懼。
也就是人手不夠,不然直接平蹚過去就是了。
歐洲人在美洲大陸上的建立的城市位於現代的哥倫比亞,還要到15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