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朱棣基本已經掌握了西海岸。
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北上了。
朱棣派人回大明,除了送黃金外,還想要讓朱元璋再支援他一批人才。
不管到什麼時候,人才都是最缺的。
瀛洲尤其缺人才。
想要從印第安人裡麵培養人才,那真的是太難了。
讓他們乾乾體力活兒還行,打獵也不錯。
甚至玩兒槍都挺有天賦的。
但是想要教會他們打鐵,製衣這類稍微精細點兒的工作,一時半會兒還真是很難做到。
以朱棣對朱元璋的了解,這麼多黃金送回去,找他要點兒人他肯定會很樂意的。
要麼就說朱元璋的兒子們,除了朱標以外,就朱棣最出息了呢,他對朱元璋確實很了解。
從瀛洲到大明,可比從大明到歐洲要近多了。
也就兩個月,朱棣派回來的人就到了大明。
朱棣這次派回來的不是彆人,正是餘通淵和鄭和。
新大陸就是他倆發現的。
大明能在瀛洲站穩腳步,餘通淵功不可沒。
這倆人也有兩三年沒有回大明了,所以這次朱棣乾脆就把他倆派回來了。
因為通信不便,所以朱元璋也不知道瀛洲有船隊過來了。
等到手下來報的時候,朱元璋才想起來,大明還有個瀛洲呢。
“快去把海賊王請來。”
關於海外的事兒,朱元璋習慣性找朱吾適過來。
朱吾適還沒到,朱元璋先把俞通淵和鄭和叫進了宮。
“臣,俞通淵,見過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俞通淵見到朱元璋的那一刻,激動得老淚縱橫。
朱元璋看到俞通淵,心裡也是感慨頗多。
俞通淵他們家也算是滿門忠烈了。
他的父親是俞廷玉,哥哥俞通海,俞通源。
元末,俞家父子四人在巢湖當水匪。手下也是有著上千人的。
後來被朱元璋的人格魅力感化,歸順了他。
俞家父子的戰鬥素養是相當高的,尤其是擅長水戰。
俞通海甚至在鄱陽湖水戰中救了朱元璋的命。火燒赤壁的原型就是他。
可以說沒有俞家父子,朱元璋彆說建立大明了,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事兒。
俞通源和餘通淵兩人雖然沒有自己戰死的爹和哥哥那麼牛逼,朱元璋對他倆也一直都很好。
這好久不見,猛的一見到,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
“你辛苦了啊。”
“為了大明,不辛苦。”
兩人結下了又聊了一些往事。
直到朱吾適到了,兩人才停止聊天。
“老俞,你回來了啊。
鄭和,我就知道你小子吉人自有天相。”
馬和,也就是被朱吾適強行改名的鄭和,看到朱吾適,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畢竟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
被朱吾適逼著改了名字,又把他扔到船上去,要說心裡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
至於說朱吾適變相幫了他,讓他避免了當太監的命運,不好意思,沒有發生過的事兒,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