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帶徒弟,最煩的其實就是講理論知識了。
就跟家長輔導小朋友寫作業一樣。
2+3=5.
彆問我為啥等於5,它就是等於5啊,這玩意兒我真的懶得講啊。
如果徒弟的理論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師父隻需要在旁邊時不時指點一下就行了。
師父教的也省心,徒弟也不至於被打擊自信心。
看似要多學兩年的理論知識,實際是省了很多的事兒。
畢竟理論知識一個老師可以帶幾十個學生呢。
老帶新一個老人最多也就帶三五個甚至一兩個學徒,多了根本就顧不過來。
一個鐵匠帶完全沒有基礎的徒弟,一輩子可能也就能帶出來十個八個。
但是如果是有基礎的,一年起碼能帶出好幾個。
要是理論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了,實踐幾年還是不行,那就改行吧,太愚鈍了。
這已經是朱吾適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具體到每個專業,又不一樣。
鐵匠可以這麼乾,木匠也可以。
但是會計就不行了。
會計得先學數學。
朱吾適準備先招一批大明本土數學學得不錯的人。
然後讓解縉他爹去給這些人上課,教他們現代數學和物理。
這些人畢竟有基礎,也都是成年人了,教個一年,然後讓他們去教小學初中數學物理,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等到基礎打好了,再找一些大明資深會計去給學生們上上專業課就行。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
不僅會計要學,其他學生也要學。
所以細分一下,兩年的理論課,第一年就學數理化。
第二年分專業,然後學專業知識。
第三年上實踐課。
時間確實有些緊迫,但是朱吾適也沒辦法啊。
職業技術學校招的學生都是十幾歲的人了,真的沒有時間讓他們慢慢打基礎。
倒是小學可以慢慢學。
這些問題,朱吾適想了整整一天才想好。
真是太難了,他自己不是學霸,更不是老師,卻要操校長,甚至教育局的心,真的太難了。
想明白之後,朱吾適開始行動了。
一大早吃完飯,朱吾適騎著摩托車就去了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
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和教材的問題。
畢竟資金已經籌集到了,隻要有錢,建個學校真的不難。
接到通知的老六早就帶著解縉父子三人在門口等著了。
“叔父!”
“師父!”
“王爺!”
見麵自然是免不了一陣寒暄的。
“行了,說正事兒啊,我今天過來,就是為了職業技術學校的事兒,你們也知道,咱們大明現在太缺人才了。”
朱吾適的話瞬間就引起了四人的共鳴。
他們四個都是從小就讀書學習的,本身也還算有天賦。
最近幾年又學習了來自現代的各種知識。
甚至還實踐過。
所以這四人都算是人才了。
作為人才,他們最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了。
也知道大明如今是多麼的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