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那三人昂首闊步,步入大殿。隻見他們身姿矯健,氣宇不凡,來到殿下山呼萬歲,行三跪九叩之禮,畢恭畢敬。
紂王高坐龍椅之上,微微抬手,賜三人平身。三人謝恩畢,垂手侍立兩旁,靜候君王旨意。王凝視著他們,開口問道:“卿等此來,有何妙策可擒逆賊?”
袁洪上前一步,昂首挺胸,奏曰:“薑尚以虛言巧語,糾合天下諸侯,鼓惑黎庶作反。
依臣愚見,當先破西岐,拿了薑尚,則八百諸侯望陛下降詔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戰而自平也。”
紂王聞奏,龍顏大悅,臉上的陰霾一掃而空,當即封袁洪為大將,吳龍、常昊為先行,命殷破敗為參軍,雷開為五軍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鵬、魯仁傑等俱隨軍征伐。
隨後,紂王傳旨,命在嘉慶殿排宴,慶賞諸臣,以犒勞這些即將為國效力之士。
內有魯仁傑,自幼飽讀詩書,廣識英雄豪傑。他見袁洪行事不按禮節,舉止間透著幾分乖張,暗思道:“觀此人行事,全然不似大將之才。
且看他操演人馬,便知端的。”當日宴散,眾人次日入朝謝恩。三日後,大軍開赴教場操演三軍。
魯仁傑在一旁冷眼旁觀,隻見袁洪調兵遣將,諸多舉動、措置俱不如法,心中不禁搖頭歎息,暗忖這般能耐,諒非薑子牙敵手。
但此刻正值用人之際,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魯仁傑也隻得將計就計,暫且按下心中疑慮。
次日,袁洪上朝覲見紂王。王關切問道:“元帥可先領一支人馬,往澠池縣佐張奎,以阻西兵,元帥意下如何?”
袁洪微微皺眉,拱手奏曰:“以臣觀之,都中之兵不宜遠出。”紂王麵露疑惑,追問道:“如何不宜遠出?”
袁洪不慌不忙,侃侃而談:“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諸侯駐劄,虎視眈眈,以窺其後。臣若往澠池,此二路諸侯拒守孟津,阻臣糧道,那時使臣前後受敵,此乃不戰自敗之道。
況糧為三軍生命,是軍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計,不若調二十萬人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諸侯不能侵攪朝歌,一戰成功,大事定矣。”
紂王聞聽此言,大悅,連拍龍椅扶手,讚道:“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
袁洪隨即奉旨調兵二十萬,以吳龍、常昊為先行,殷破敗為參讚,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鵬、魯仁傑隨軍征伐,浩浩蕩蕩往孟津而來。
袁洪調兵往孟津駐紮,牢牢扼住諸侯咽喉,欲斷其進路。
且說澠池縣,張奎日夕盼望著朝歌救兵。一日,有報馬如疾風般飛馳入府,高聲稟報:“天子招了新元帥袁洪,調兵二十萬駐劄孟津,以阻諸侯,未見發兵來救澠池!”
張奎聞報,大驚失色,臉上血色儘失,跌坐在椅上,喃喃自語道:“天子不發救兵,此城如何拒守?況前有周兵,後有孟津四百諸侯,前後合攻,此乃取敗之道,今反舍此不救,奈何?”
忙不迭地與夫人高蘭英共議對策。夫人蛾眉緊蹙,略一思忖,說道:“料吾二人也可阻住周兵。今袁洪拒住孟津,則南北諸侯也不能抄我之後。
隻打聽袁洪得勝,若破了南北二侯,我再與你去合兵共破周武,再無有不勝之理。
俺們如今隻設法守城,不要與周將對敵,待他糧儘兵疲,一戰成功,無有不克,此萬全之道也。”張奎聽後,心下狐疑不定,在廳中來回踱步,焦慮萬分。
且說子牙,見澠池一個小小縣城,攻打多日竟不下,反而陣亡了許多將官,心中納悶,在中軍大帳內暗暗點首,嗟歎不已。
他眼中滿是惋惜,暗自思忖:“可憐這些扶主定國英雄,瀝膽披肝,止落得遺言在此,此身皆化為烏有。”
子牙正在那裡傷悼,當日子牙傳令,喚來哪吒,將令箭交付與他,附耳輕言,如此這般行事;又召楊戩、楊任,遞上柬帖,低聲叮囑,依計而去;再叫韋護,同樣領了柬帖,依令行事。
子牙俱吩咐完畢,至晚間,周營中炮響連天,三軍呐喊,如洶湧潮水般殺奔城下而來。
張奎聽得動靜,急上城設法守護,他在城頭來回奔走,指揮士卒,百計千方防禦,周兵攻勢雖猛,急切卻難下城。子牙知張奎善於守城,強攻無果,且暫鳴金收兵,以待良機。
次日午末未初時分,子牙請武王上帳相見,神色恭敬地說道:“今日請大王同老臣出營,看看澠池縣城池,好去攻取。”
武王乃忠厚君子,聽聞此言,毫不猶豫,當即應道:“孤願往。”實時同子牙出營,二人驅馬至城下,圍繞城牆周圍仔細察看。
子牙用手指向城頭,對武王進言:“大王若破此城,須用轟天大炮,方能攻打此城,一時可破也。”二人在城下指指點點,商討攻城之策。
澠池城上哨探士卒見此情形,不敢怠慢,急忙報與張奎:“啟老爺,薑子牙同一穿紅袍的在城下探看城池。”張奎聽報,心中惱怒,即上城來看,果見子牙同武王在城下周圍指畫,似在謀劃如何破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奎自思道:“薑尚欺吾太甚!隻因連日吾堅守此城,不與他會戰,他便欺我至吾城下,肆行無忌,藐視吾無人物也。”
隨下城與夫人道:“你可用心堅守此城,待我出城去,殺他個措手不及,以除大患。”夫人點頭應允,上城觀戰。
張奎翻身上馬,拎刀在手,開了城門,一馬當先,如黑色閃電般飛來,大呼道:“姬發、薑尚,今日你命難逃也!”子牙同武王見張奎出城,不慌不忙,撥馬向西而走。
張奎見狀,以為有機可乘,放心趕來,看看趕有三十裡,隻聽得金鼓齊鳴,炮聲響亮,三軍呐喊,震動天地。
周營中大小將官齊出營來,殺奔城下。高蘭英在城上全裝甲胄,守護城池,忽聽周營中又是炮響,不知其故。
正驚愕間,忽城上落下哪吒來,現三首六臂,腳踏風火輪,搖火尖槍,威風凜凜,殺將而來。高蘭英急上馬,抽出雙刀,抵住了哪吒。
二人在城上不便爭持,高蘭英走馬下城,欲引哪吒遠離城池。哪吒隨後趕來,韋護趁機又飛上城來,使開蕩魔杵,把城上軍士打開,隨斬關落鎖,周兵如潮水般進城。
高蘭英見事不好,正欲取葫蘆放太陽神針,早已不及,被哪吒一槍打中頂上,翻下馬來,又是一槍,死於非命,魂魄早往封神台去了。
韋護、哪吒進了澠池縣,軍士見打死了主母,俱伏地請降。哪吒高聲道:“俱免汝死,候元帥來安民。”
複向韋護道:“道兄且在城上拒住,吾還去接應師叔與武王,恐怕驚了主公。”韋護點頭道:“道兄不可遲疑,當速行為是。”好哪吒把風火輪登開,往正西上趕來。
隻見張奎正趕子牙有二十裡遠近,隻聽得炮聲四起,喊聲大振,心下甚是驚疑,也不去趕子牙。子牙在後麵大呼道:“張奎,你澠池已失,何不歸降?”
張奎心慌意亂,情知中計,勒轉馬望舊路而來。此時天色又黑,正遇哪吒現三頭六臂迎來,哪吒大罵道:“逆賊,你今日還不下馬受死,更待何時?”
張奎大怒,搖刀直取哪吒,哪吒挺槍急架相還,未及數合,哪吒複祭起九龍神火罩罩來,張奎知此術厲害,把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
哪吒見張奎預先走了,因想起土行孫的光景,心上不覺悲悼,往前來迎武王。張奎急走至城下,見雷震子立於城上,知城池已陷,夫人不知存亡,自思不若往朝歌與袁洪合兵一處,再作道理。
喜歡截教:菡芝仙娘娘請大家收藏:()截教:菡芝仙娘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