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與張奎激戰正酣,全神貫注地操控著九龍神火罩,九條火龍噴吐著熊熊烈焰,將張奎連人帶馬籠罩其中。
那炙熱的火焰,要將天地都焚燒殆儘,哪吒心中暗自欣喜,以為此番定能將這勁敵一舉殲滅。
卻不曾留心細看,就在火勢最旺之時,張奎瞅準時機,施展地行之術,身形一閃,遁入地下,隻留一匹被燒得焦黑的馬在原地嘶鳴掙紮。
哪吒見狀,懊悔不已,暗恨自己大意,幾乎誤了大事,隻得掌鼓回營。
回到營中,哪吒匆匆入帳,見子牙正端坐帥位,焦急等待戰報。哪吒上前一步,抱拳道:“師叔,弟子與張奎交戰,本已用火龍罩將他困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誰知他竟有地行之術,逃脫而去,隻可惜燒死了他一匹馬。”
子牙聽聞,先是一愣,隨即展顏大喜,撫須笑道:“雖未擒得張奎,卻也折損了他的戰力,此乃幸事。”
且說張奎,灰頭土臉地進城後,直奔家中。妻子高蘭英早已在府中等候,見他這般模樣,趕忙迎上前去,關切問道:“將軍,今日戰況如何?”
張奎心有餘悸,長籲一口氣,說道:“今日與哪吒接戰,那廝果然厲害無比,被他提起火龍罩將我罩住,若不是我有地行之術,幾乎被他燒死當場。”
高蘭英秀眉微蹙,略一思忖,眼中閃過一抹狡黠,輕聲說道:“將軍今夜何不施展地行之術,潛入他營寨,刺殺武王君臣?
如此一來,可不就是一計成功,大事已定,又何必與他爭能較勝,徒耗精力呢?”
張奎一聽,頓覺眼前一亮,深以為然,點頭讚道:“夫人之言甚是有理!隻因那楊戩可惡至極,暗害吾老母,惑亂吾心。
連日來我神思不定,幾乎忘了此等妙計,今夜必定成功。”言罷,張奎便開始打點收拾,暗帶利刃,準備夜探周營。
話說子牙在中軍大帳,聞得哪吒稟報張奎已死,心中大喜,當下便與諸將商議如何攻取城池。
一番籌劃之後,至晚,子牙發令箭,點練兵卒,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各項任務:三更造飯,讓將士們吃飽喝足,養精蓄銳;四更整飭,檢查兵器、盔甲,確保萬無一失;五更登城,一鼓作氣,拿下澠池。
子牙吩咐已畢,隻等時機到來。殊不知,這一切竟似有天意安排,恰好輪到楊任巡外營。
那是將近二更時分,月黑風高,萬籟俱寂。張奎在城中將身子一扭,施展地行之術,鬼魅般徑往周營而來。
將至轅門,卻不想冤家路窄,適遇楊任來至前營。這楊任可非等閒之輩,眼眶裡長出來的兩隻手,手心之中各有一雙奇異之眼,此眼上看天庭,能洞察星象變化,預知吉凶禍福;下觀地底,哪怕是細微的動靜,也逃不過他的法眼;中看人間千裡,世間萬象儘收眼底。
彼時,楊任忽見地下有張奎提一口刀,徑進轅門,當即高聲喝道:“地下是張奎,慢來!有吾在此。”
張奎聽聞這突如其來的一聲斷喝,大驚失色,心中暗忖:周營之中怎會有如此異人?這可如何是好?
轉念一想:吾在地下行得快,待吾進中軍殺了薑尚,即便他趕來也是遲的。於是,張奎仗著手中利刃,徑入周營。
楊任一時著急,將雲霞獸猛地一磕,那獸會意,飛奔至三層圈子內,楊任迅速擊雲板,大呼道:“有刺客進營,各哨仔細!”刹那間,警報聲劃破夜空,合營將士聞風而動,迅速起身,披掛整齊。
子牙正在帳中熟睡,被這一陣喧鬨驚醒,急忙升帳。眾將官弓上弦,刀出鞘,嚴陣以待,兩邊火把燈球將夜空照耀得如同白晝。
子牙環視眾人,神色威嚴,高聲問道:“刺客從哪裡來?”楊任匆匆進帳,啟稟道:“張奎提刀在地下徑進轅門,弟子故敢擊雲板報知。”
子牙大驚失色,臉上血色儘失,喃喃自語道:“昨日哪吒已把張奎燒死,今夜如何又有個張奎?”
楊任鎮定自若,伸手指向帳外,說道:“此人還在此聽元帥講話。”子牙驚疑未定,一旁的楊戩上前一步,抱拳道:“候弟子天明再作道理。”
就這般,周營裡亂了半夜。張奎見營中戒備森嚴,情知此次行刺不得成功,隻得悻悻回去。楊任憑借那隻神眼,隻看得地下張奎走出轅門,仍不放心,一路跟隨,直至送張奎至城下方回。
當時,張奎進城來至府中,高蘭英早已等候多時,見他回來,急忙問道:“功業如何?”張奎隻是搖頭,一臉沮喪,歎道:“利害,厲害!周營中有許多高人,所以五關才勢如破竹,不能阻擋。”
遂將進營行刺的事細細說了一遍。高蘭英聽後,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既然如此,可急修本,徑直往朝歌請兵協守,不然孤城豈能阻擋周兵?”張奎從其言,不敢耽擱,忙修本差官往朝歌而去。
且說張奎修本往朝歌城來,差官一路快馬加鞭,渡過黃河,前至孟津。此地有四百鎮諸侯駐紮人馬,差官深知任務艱巨,潛蹤隱跡,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倒也平安無事,至館驛中歇了一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將本送至文書房投遞。那日看本的乃是微子,微子接過本子,展開一看,頓時臉色大變,忙入內庭。隻見紂王正在鹿台上宴樂,美酒佳肴擺滿一桌,歌姬舞女環繞四周,一片歌舞升平之象。
微子至台下侯旨,紂王宣上鹿台,微子行禮稱臣畢,王曰:“皇伯有何奏章?”微子曰:“武王兵進五關,已至澠池縣,我軍損兵折將,莫可支撐,危在旦夕。
請陛下速發援兵,早來協守,不然臣惟有一死以報君恩。何況此縣離都城不過四五百裡之遠,陛下還在此台宴樂,全不以社稷為重。孟津現有南方、北方四百諸侯駐兵,候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
今見此報,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願陛下早求賢士以治國事,拜大將以剿反叛,改過惡而訓軍民,修仁政以回天變,庶不失成湯之宗廟也。”
紂王聞奏,大驚失色,手中酒杯差點掉落,瞪大了眼睛,驚呼道:“姬發反叛,而今已侵陷孤之關隘,覆軍殺將,兵至澠池,情殊可恨!孤當禦駕親征,以除大惡。”
中大夫飛廉見狀,上前一步,奏曰:“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諸侯駐兵,一聞陛下出軍,他讓過陛下,阻住後路,首尾受敵,非萬全之道也。
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名之士應求而至。古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勞陛下親禦六師,與叛臣較勝於行伍哉?”
紂王聞言,覺得有理,點頭道:“依卿所奏,速傳旨懸立賞格,張掛於朝歌四門,招選豪傑,才堪督府者,不次銓除。”此令一出,四方哄動,朝歌城內萬民日受數次驚慌,人人自危。
隻見一日,來了三個豪傑來揭榜文,守榜軍士見此,不敢怠慢,隨同三人先往飛廉府裡來參謁。門官報入中堂,飛廉道:“有請。”
三人進府,與飛廉見禮畢,言曰:“聞天子招募天下賢士,愚下三人自知非才,但君父有事,願捐驅敢效犬馬。”
飛廉見三人氣宇清奇,心中暗自讚許,就命賜坐。三人卻甚是謙遜,連忙說道:“吾等俱是閭閻子民,大夫在上,子民焉敢坐?”
飛廉笑道:“求賢定國,聘傑安邦,雖高爵重祿,直受不辭,又何妨於一坐耶?”三人告過,方才坐下。
飛廉又問道:“三位姓甚名誰,住居何所?”三人將一手本呈上,飛廉接過,仔細觀看,原來是梅山人士,一名袁洪,一名吳龍,一名常昊——此乃梅山七聖,先是三人投降,以下俱陸續而來。
袁洪者乃白猿精也,吳龍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長蛇精也,俱借袁、吳、常三字取之為姓也。飛廉看了姓名,隨帶入朝門來,朝見紂王。
飛廉入內庭,天子在顯慶殿與惡來奕棋,當駕官啟奏中大夫飛廉候旨,王曰:“宣來。”飛廉見駕,奏曰:“臣啟陛下,今有梅山三個傑士應陛下求賢之詔,今在午門侯旨。”紂王大悅,傳旨宣來。
喜歡截教:菡芝仙娘娘請大家收藏:()截教:菡芝仙娘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