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許澤對諸葛亮的好感更是倍增。
之前隻是天然的對鞠躬儘瘁的武侯有好感,現在則是切身能感受到,青少年時期的諸葛亮,相處起來也是如沐春風。
諸葛亮拱手笑道:“大戰在琅琊、北海兩郡交界,袁譚亦是為此做了長久的準備,恐怕調遣兵力著重於此地。”
“君侯何不請臧府君出兵劫掠其後,自泰山萊蕪進齊地,沿淄水抄掠糧道,可讓袁譚首尾難顧。”
許澤展顏輕笑,拍了拍諸葛亮的肩頭,道:“孔明見解獨到,我已私信臧霸,讓他伺機而動,恐怕不止能夠抄掠糧道那麼簡單。”
“而且,我和奉孝從不斷書信,每有想法都會命飛騎走送之,有時候會同時送書信給奉孝、文若、誌才、司空和陛下。”
“他們也會伺機出兵,將平原占回。到此刻我也可以告訴你,我們在琅琊、北海唱的戲,全都是專為了平原搭台,真正的奇襲在那邊!”
“平原之地,乃是當初玄德公治理,地勢他儘皆熟悉,其二弟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司空早已與他多方商討,為的便是今日請他為先鋒,大軍奇襲平原。”
諸葛亮登時恍然,臉上表情肉眼可見的變得精彩激動,且有幾分欣慰滿足。
欣慰就在於,此略聲東擊西,如何浩大,袁譚如何能想到他麵對的敵人意在何處。
這正是兵法所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袁氏絕對不會是曹氏的對手,雙方的奇妙才思實在是相差太大了。
且君侯能夠靠著灑脫新奇的處世方式,莫名其妙的和這麼多奇才謀士互通往來,等同於無形中聚得了所有人的才思。
暗地裡幾乎沒有黨派之爭,大家彼此並無所藏,也是奇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滿足,則是在於自己居然能夠大致猜到他們真正用計之處,隻是還未能順藤摸瓜的思索下去,但這次未能重視,下一次就會了。
足見,自己的才學完全可跟得上這些許都奇才,日後亦可躋身天下第一流。
年輕的諸葛亮,雖說性子淡泊名利,卻還是會暗暗為此欣喜。
“如此看來,君侯此戰勢在必得。”
許澤眉開眼笑,雙眸熱烈,鏗鏘有力的道:“不光是勢在必得,我還要送北海來投之文武一份大禮!”
諸葛亮愕然片刻,和許澤對視而笑,恭敬的躬身道:“亮拭目以待。”
……
秋收之後。
琅琊欠收,軍屯之地百姓苦不堪言,隨處可見百姓遷徙於道途,但無多少糧車跟隨,地荒人悲,境內頗有沉悶之感。
袁軍得伏氏暗中打開關門,自東武殺入,直奔琅邪、海曲兩縣,占據城池之後取鹽運送往青州,同時彭安率領大軍直奔莒縣,在臨近箕屋山時,遭到側方山道殺出的曹軍突襲。
雙方大戰於沭水之東,各有損傷之後敗走。
於是彭安、嚴敬合攻箕屋山,賈詡不能守,率軍撤關敗逃,點烽煙警示。
兩人率軍到達後,發現糧倉之中,儲量不多,賬目不明,且沿途未見糧車,知道箕屋山守軍其實並無多少軍糧。
於是彭安當機立斷,趁夜帶著三千兵馬日夜兼程,直奔莒北,要焚燒許澤的軍糧糧倉,一旦燒毀,加上琅琊今年欠收,人心大亂之下,他一定會全麵崩盤,甚至軍中嘩變。
那時取下琅琊易如反掌。
沒想到,彭安、嚴敬彼此都想爭這份功績,相持不下,決定各帶兩千精兵,同時兩線進軍,一切以燒毀糧倉為主。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