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成都,卓文君看到司馬相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但她並未因此而抱怨,反而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
為了維持生計,卓文君提議回到臨邛,開一家酒肆。
於是,卓文君當壚賣酒,她身著樸素的衣衫,站在酒肆前,熱情地招呼著顧客;司馬相如則穿著犢鼻褌,與夥計們一起洗刷酒具,忙得不亦樂乎。
他們的舉動在臨邛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卓王孫覺得顏麵儘失,發誓不再理會女兒。
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並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們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艱苦的生活中相互扶持,感情愈發深厚。
卓王孫終究心疼女兒,不忍心看著她受苦,最終還是分給卓文君一份豐厚的家產,讓他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司馬相如也得以重新專注於辭賦創作,他的家中堆滿了竹簡,每天都沉浸在創作的世界裡。
清晨,陽光灑在書桌上,他便開始構思新的作品;夜晚,在燭光的陪伴下,他奮筆疾書,將心中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
漢武帝即位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次,他偶然讀到《子虛賦》,被賦中的文采和氣勢所震撼,不禁感歎道:“可惜我不能與作者生於同一時代!”
這時,擔任狗監的蜀人楊得意告訴漢武帝,此賦的作者正是自己的同鄉司馬相如。
漢武帝大喜,立即召見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進宮後,對漢武帝說:“《子虛賦》寫的隻是諸侯之事,不足為道,臣願為陛下創作一篇描繪天子遊獵的賦。”
於是,司馬相如寫下了著名的《上林賦》。
在賦中,他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華麗的辭藻,描繪了上林苑的壯麗景色和天子遊獵的盛大場麵。
從雄偉的山川河流到靈動的飛禽走獸,從宏偉的宮殿樓閣到熱鬨的歌舞宴樂,無不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遊。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鼓嚴簿,縱獵者,河江為阹,泰山為櫓,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彆追。淫淫裔裔,緣陵流澤,雲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壄羊,蒙鶡蘇,絝白虎,被班文,跨壄馬,淩三嵕之危,下磧曆之坻。徑峻赴險,越壑厲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賦的結尾,司馬相如委婉地勸諫漢武帝要節儉,不要過度沉迷於享樂,體現了他作為臣子的忠誠與擔當。
漢武帝對《上林賦》讚不絕口,當即任命司馬相如為郎官。
建元六年,漢武帝派中郎將唐蒙出使巴蜀,開通夜郎道。
唐蒙征發巴、蜀二郡的大量士卒,在施工過程中,又用戰時法規處死了大帥,這一舉措引起了巴蜀百姓的恐慌和反抗。
漢武帝得知後,派司馬相如前往安撫。司馬相如抵達巴蜀後,寫下了《喻巴蜀檄》,向百姓說明唐蒙的行為並非朝廷本意,朝廷的目的是為了開辟西南邊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檄文中,司馬相如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功安撫了巴蜀百姓的情緒,平息了這場風波。
司馬相如回到長安後,向漢武帝彙報了巴蜀的情況,並建議開通西南夷。
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任命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持節出使西南夷。
司馬相如再次來到蜀地,受到了蜀郡太守及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
卓王孫和臨邛的父老們也來到他的門下,獻上牛羊美酒,表達對他的敬意。
司馬相如順利平定了西夷,邛、筰、厓、駹、斯榆等地的君長紛紛請求成為漢朝的內臣。
他拆除了舊有的關隘,擴大了邊關,使漢朝的西疆直達沫水和若水,南疆到達牂柯,並開通了靈關道。
回到長安後,司馬相如向漢武帝彙報了出使的成果,漢武帝龍顏大悅。
然而,蜀地的一些老者和朝廷中的大臣對開通西南夷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相如本想當麵勸諫漢武帝,但考慮到朝堂上的複雜局勢,他決定著書立說,寫下了《難蜀父老》。
在文中,他以蜀郡父老的口吻提出疑問,然後通過使者的回答,深入闡述了開通西南夷的重要意義。
從政治穩定到經濟發展,從文化交流到國家統一,他旁征博引,有理有據,成功說服了眾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相如在官場逐漸受到排擠,有人誣告他收受賄賂。
漢武帝聽信了讒言,將他免官。
離開官場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了茂陵,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儘管生活平淡,但司馬相如依然筆耕不輟,創作了《大人賦》等作品。
在《大人賦》中,他通過豐富的想象,描繪了一個奇幻的神仙世界,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越的追求。
一年後,漢武帝又想起了司馬相如的才華,再次任命他為郎官,後又拜為孝文園令。
元狩五年,司馬相如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因病去世。
他在臨終前,寫下了《封禪書》,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和對漢武帝的忠誠。
他希望國家能夠舉行封禪大典,彰顯漢朝的威德,祈求上天的庇佑。
司馬相如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留下的辭賦作品卻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他首創的漢大賦體裁,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們尊稱他為“賦聖”和“詞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千古佳話,被後人傳頌不衰。
在歲月的長河中,司馬相如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遠閃耀在中國曆史的天空,激勵著無數後人追求文學的夢想,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鄉村,他的故事都在人們的口中代代相傳,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