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四年,洛陽皇宮的掖庭宛如一座華麗的囚籠,紅牆金瓦之下,處處彌漫著壓抑與詭譎的氣息。
王美人側臥在雕花拔步床上,精致的錦被被汗水浸濕,緊緊貼在她日漸消瘦的身軀上。
她出身官宦世家,自小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生得花容月貌,舉手投足間儘顯溫婉氣質。
然而,自踏入這紅牆黃瓦的宮廷,便如羔羊誤入虎穴,卷入了殘酷的後宮爭鬥漩渦之中。
彼時,何皇後憑借著出眾的美貌和狠辣的手段,在後宮中獨攬大權。
她出身屠夫之家,靠著賄賂和鑽營,一步步爬上了皇後的寶座。
但她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時刻擔心其他妃嬪母憑子貴,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對懷有身孕的妃嬪恨之入骨,一旦發現,便會不擇手段地加以迫害。
王美人深知何皇後的陰毒,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她背著眾人偷偷服用了墮胎藥。
然而,腹中的胎兒仿佛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無論如何都不肯離去。
此後,王美人接連夢見自己背著太陽行走,心中隱隱覺得這是上天賜予的吉兆,於是決定不顧危險,留下這個孩子。
分娩的那天,掖庭內一片忙碌,穩婆和宮女們進進出出,王美人在劇痛中苦苦掙紮。
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劃破掖庭的寂靜,劉協誕生了。
漢靈帝聽聞喜訊,龍顏大悅,匆匆趕來。
他看著繈褓中眉眼靈動的兒子,心中滿是歡喜,親自賜名“協”。
然而,這份喜悅如同曇花一現,很快便被何皇後的嫉妒之火吞噬。
就在劉協未足月時,何皇後的心腹趁著夜色,悄悄端進一杯毒湯藥。
王美人毫無防備,飲下後七竅流血,香消玉殞。
漢靈帝得知王美人的死訊,雷霆震怒,立即下令嚴查。
真相大白後,他怒不可遏,欲廢黜何皇後,以泄心頭之恨。
然而,宦官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紛紛為何皇後求情。
中常侍張讓、趙忠等人在漢靈帝麵前痛哭流涕,稱何皇後雖然犯下大錯,但念及她多年來對皇上的侍奉和對後宮的管理,懇請皇上從輕發落。
在宦官們的輪番勸說下,漢靈帝無奈作罷。
但為了保護劉協,他將孩子送到永樂宮,交由董太後撫養,劉協也因此被稱為“董侯”。
在董太後的悉心照料下,劉協漸漸長大。
他生得聰慧伶俐,舉止端莊,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
每天清晨,他都會在永樂宮的花園裡誦讀詩書,清脆的童聲在宮殿間回蕩。
閒暇時,他時常聆聽董太後講述宮廷往事和治國之道,心中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憧憬。
董太後看著這個聰明可愛的孫兒,心中滿是欣慰,常常教導他要心懷天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但劉協不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悄然逼近。
中平六年,漢靈帝在嘉德宮駕崩,年僅十三歲的劉辯登上皇位,劉協被封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此時,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大將軍何進為了鏟除宦官勢力,密詔並州牧董卓進京。
消息傳出,宮廷內外一片恐慌。
張讓、段珪等宦官得知何進的計劃後,決定先發製人。
他們在宮中設下埋伏,誘騙何進入宮。
何進剛踏入宮門,便被隱藏在暗處的宦官們一擁而上,亂刀砍死。
何進的部下吳匡、張璋等人得知消息後,義憤填膺,立即帶兵反攻。
皇宮內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宮女和太監們四處逃竄,一片混亂。
劉辯和劉協在混亂中被張讓等人劫持出宮。
他們一路逃到黃河岸邊的小平津渡口,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隨後趕到。
閔貢手持長劍,怒斥張讓等人禍國亂政,手起刀落,殺死了一眾宦官。
張讓自知大勢已去,絕望地投河自儘。
不久後,董卓率領隴西鐵騎趕到。他身材魁梧,滿臉橫肉,一雙眼睛閃爍著凶狠的光芒。
董卓見到劉辯時,劉辯驚恐萬分,語無倫次;而劉協卻鎮定自若,將事變經過清晰地講述出來。
董卓心中暗自驚歎,又因自認與董太後同族,便有了廢立之意。
回到京城後,董卓迅速收編了何進和何苗的部下,又命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完全控製了局勢。
九月初一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迫劉辯退位,扶劉協登基。
年僅九歲的劉協就這樣在混亂中成為了漢獻帝。
隨後,董卓彈劾何太後害死董太後的罪責,將其遷入永安宮,兩日後,何太後也被毒殺。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又加封為太師,獨攬朝政大權。
他放縱部下在洛陽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士兵們闖入百姓家中,搶奪財物,奸淫婦女,整個洛陽城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逃離家園,四處流浪。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餓死的老人和孩子,慘不忍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初平元年春天,各地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組成了“關東聯軍”,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董卓見勢不妙,決定挾持劉協遷都長安,以避鋒芒。
臨行前,他下令燒毀洛陽城,無數百姓葬身火海,昔日繁華的洛陽城瞬間化為一片廢墟。
熊熊大火燃燒了數日,黑煙彌漫,遮天蔽日,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黑暗籠罩。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拉攏中郎將呂布,成功刺殺了董卓。
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然而,王允剛愎自用,未能妥善安撫董卓舊部,導致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起兵作亂,攻打京師。
六月初一,長安城淪陷,呂布戰敗逃走,王允被殺。
李傕自封將軍,掌控了東漢政權。
此後,李傕、郭汜、樊稠三人爭權奪利,矛盾日益激化。
興平二年,李傕殺死樊稠,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長安城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三月,安西將軍楊定與郭汜合謀劫持劉協,事情敗露後,李傕先派李暹率兵包圍皇宮,接走劉協、貴人伏壽。
李傕的士兵在宮中燒殺掠奪,無惡不作。
他們搶走了宮中的金銀珠寶,燒毀了珍貴的典籍和文物,甚至對宮女和太監們肆意淩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