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派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等十幾人前往郭汜營中勸和,卻反被郭汜扣留。
閏五月,劉協令謁者仆射皇甫酈去勸和李傕、郭汜,郭汜接受了詔令,而李傕卻拒不從命。
十一日,劉協為了平息事端,拜李傕為大司馬。
六月,鎮東將軍張濟到長安勸和,建議把劉協暫時安置在弘農。
劉協思念舊京,派人懇請李傕要求東歸,往返十餘次後,李傕、郭汜才勉強同意。
他們以各自女兒為人質,達成和解。
七月,郭汜、楊定、楊奉、董承護送劉協東歸。
然而,十月初一,郭汜又與黨羽夏育、高碩作亂,趁夜燒毀學舍,威逼劉協。
楊奉和楊定率軍出戰,擊敗叛軍,郭汜敗逃南山。
十二月,張濟聯合李傕、郭汜在弘農東澗與董承、楊奉交戰。
董承、楊奉兵敗,死傷無數,劉協隻能露宿曹陽。
楊奉、董承秘密派人到河東,聯合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的右賢王去卑,共同擊破李傕等人,劉協才得以前行。
但李傕等人又率軍追來,楊奉等人大敗,死傷慘重。
董承等人無奈,決定渡河。
士兵們都想上船,混亂中,董承等人用長矛阻攔,同劉協過河的隻有皇後、宋貴人、楊彪以及皇後的父親伏完,其餘宮女和官員都遭到了亂兵的掠奪,死傷不計其數。
建安元年七月,劉協在董承、張楊的護送下,終於回到洛陽。
此時的洛陽,經過董卓之亂,早已殘破不堪。
宮殿被燒毀,殘垣斷壁隨處可見;街道上雜草叢生,野狗橫行;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劉協任命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韓暹和董承都留在宮中。
董承為了牽製韓暹,密召曹操來洛陽。
曹操到後,上奏韓暹、張楊之罪,韓暹逃奔楊奉。
劉協念其護駕之功,特赦了他。
隨後,劉協拜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曹操以洛陽殘破為由,勸說劉協遷都許縣。
劉協無奈,隻得同意。
遷都許縣後,曹操被封為大將軍,進封武平侯,十一月,又升任司空、行車騎將軍事。
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總攬朝政大權。
劉協雖身處許昌,卻不甘做曹操的傀儡。
建安五年,他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
董承遂與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一起密謀。
他們常常在深夜相聚,在密室中商討計劃,試圖尋找機會除掉曹操,恢複漢室的統治。
然而,事情很快敗露,曹操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逮捕董承等人,將他們全部誅殺。
為了斬草除根,曹操還帶劍入宮,要殺董承之女董貴妃。
此時董貴妃有孕在身,劉協苦苦哀求曹操放過她,曹操卻不為所動,最終董貴妃還是慘遭毒手。
伏皇後目睹了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恐懼。
她給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暴行,請求父親秘密鏟除曹操。
但伏完膽小怕事,不敢動手。
建安十九年,伏皇後與父親伏完的密信之事被曹操發現。
曹操勃然大怒,逼迫劉協廢除伏皇後,並假為策書,以伏皇後卑賤出身,包藏禍心,不能承接天命為由,退去中宮之位。
隨後,曹操派尚書令華歆統兵逮捕伏皇後。
華歆帶領士兵闖入宮中,伏皇後驚慌失措,躲進牆壁的夾層中。
華歆命人拆毀牆壁,將伏皇後拖出。
伏皇後披頭散發,淚流滿麵,向劉協求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協無奈地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怎樣。”伏皇後被關到監獄裡,幽閉而死,她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處死一百多人,伏壽母親也被流放涿郡。
建安二十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後。
曹節雖為曹操之女,但她深明大義,對劉協關懷備至。
在曹操和曹丕的逼迫下,她多次維護劉協,成為劉協在困境中的一絲慰藉。
每當曹操或曹丕派人來逼迫劉協時,曹節總是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為劉協爭取一些尊嚴和自由。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自封為魏王,其權勢已無人能及。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繼位。
曹丕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漢朝,自己稱帝。
曹丕的親信華歆率大臣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曹丕。
劉協深知漢室氣數已儘,連下三道禪位詔書,懇求曹丕效仿虞舜。
曹丕假意推辭一番後,於延康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接受禪讓。
劉協先告祭祖廟,後使張音奏璽綬詔冊奉交曹丕。
禪位後,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封地內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來到山陽後,劉協放下了帝王的身份,與民同耕,懸壺濟世。
他利用在宮中所學的醫術,為百姓治病,深受百姓愛戴。
曹節也陪伴在他身邊,與他共度餘生。
在山陽,劉協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他遠離了宮廷的紛爭和陰謀,感受到了百姓的質樸和善良。
青龍二年,劉協在山陽病逝,終年五十四歲。
他死後,以漢朝天子的禮儀進行安葬,魏明帝曹叡帶著魏國的大臣去哭喪。
劉協的一生,充滿了無奈與悲哀,他雖貴為天子,卻從未真正掌握過自己的命運。
但在亂世之中,他也曾努力抗爭,試圖挽回漢室的頹勢,這份不甘與掙紮,為那個動蕩的時代,添上了一抹悲壯的色彩。
他的故事,也成為了曆史長河中一段令人唏噓的傳奇,讓後人在感歎命運無常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