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得知後,大喜過望,他親自率領大軍包圍了馬謖的軍隊。
張合則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切斷了蜀軍的水源。
蜀軍在山上無水可飲,軍心大亂。
司馬懿趁機發動進攻,蜀軍大敗,馬謖棄軍而逃。
街亭的失守,讓諸葛亮的北伐計劃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退回漢中。
此役,司馬懿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取得了關鍵勝利,也讓諸葛亮對他刮目相看。
此後的多次交鋒中,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糧草運輸艱難,急於速戰速決,便采取堅守不出的策略。
無論諸葛亮如何叫罵挑釁,甚至派人送給他女人的衣服,試圖激怒他出戰,司馬懿都不為所動。
他對部下們說:“諸葛亮遠道而來,糧草不足,他急於與我們決戰,就是想速戰速決。我們隻要堅守不出,拖垮他們的糧草供應,他們自然會退兵。”
在司馬懿的堅守下,諸葛亮的北伐計劃一次次受挫。
最終,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死訊後,率軍追擊蜀軍,但被諸葛亮生前安排的薑維等人用計嚇退。
此役過後,司馬懿成功化解了蜀漢對魏國的最大威脅,進一步鞏固了在魏國的軍事地位,成為魏國不可或缺的軍事統帥。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司馬懿繼續得到重用,成為朝廷元老重臣。
然而,隨著權力的不斷集中,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愈發激烈。
曹叡臨終前,任命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幼主曹芳。
曹爽出身曹氏宗親,起初對司馬懿頗為敬重,畢竟司馬懿曆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位高權重,在朝廷中威望極高。
但在親信的慫恿下,曹爽逐漸忌憚司馬懿的權勢,開始想方設法排擠打壓他。
曹爽獨攬軍政大權,任用親信,結黨營私。
他將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訓等人安插到重要的軍事崗位上,掌握了京城的兵權。
同時,他還拉攏了一批朝廷官員,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
為了剝奪司馬懿的實際兵權,曹爽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封他為太傅,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剝奪了他的軍事指揮權,隻給了他一個有名無實的虛職。
麵對曹爽的步步緊逼,司馬懿選擇了隱忍退讓。
他深知,此時與曹爽正麵衝突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於是,他稱病在家,閉門不出,對外表現出一副風燭殘年、不問世事的模樣。
曹爽對司馬懿的病深信不疑,愈發肆無忌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帶著皇帝曹芳外出打獵,儘情享樂,將朝政拋諸腦後。
他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府邸,生活奢侈糜爛。
他的親信們也趁機貪汙受賄,賣官鬻爵,搞得朝廷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司馬懿雖在家中養病,但對朝廷的局勢了如指掌。
他暗中積蓄力量,等待反擊的時機。
他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秘密聯絡,培養了一批死士,為日後的政變做準備。
正始十年,司馬懿見時機成熟,趁曹爽出城之際,發動高平陵之變。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洛陽城,關閉城門,占據武庫。
他親自率領部隊來到皇宮,上奏太後,羅列曹爽的種種罪行,要求罷免曹爽。
太後迫於司馬懿的壓力,隻得同意了他的請求。
曹爽在城外得知消息後,驚慌失措。
他手中雖然還有皇帝和部分軍隊,但他貪戀權勢富貴,在謀士的勸說下,本有機會調兵反抗,但他幻想交出權力後仍能做個富家翁,最終選擇投降。
司馬懿卻並未放過曹爽,以謀反罪將曹爽及其黨羽一網打儘,誅滅三族。
在這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司馬懿展現出了他的果斷和狠辣。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成為魏國實際的統治者,司馬懿將魏國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為司馬氏代魏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雖未稱帝,但已成為魏國的實際主宰。
他在執政期間,推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試圖整頓吏治,選拔人才,恢複社會秩序,發展經濟,使魏國國力進一步增強。
他深知,要實現天下統一,必須先穩固內部。
在政治上,司馬懿整頓官場風氣,嚴厲打擊貪汙腐敗現象。
他製定了嚴格的法律製度,對貪汙受賄的官員嚴懲不貸。
同時,他注重選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推行了九品中正製的改良措施,通過考察人才的才能和品德,選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官員,為魏國的政治穩定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經濟上,司馬懿積極推行屯田製,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
他組織人力修複了許多因戰亂而荒廢的水利設施,如溝渠、堤壩等,提高了農田的灌溉能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同時,他還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在他的努力下,魏國的經濟逐漸複蘇,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為國家的軍事擴張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軍事上,司馬懿繼續對外擴張,鞏固魏國的邊境安全。
他平定了遼東公孫淵的叛亂,公孫淵在遼東擁兵自重,妄圖割據一方。
司馬懿率領大軍長途奔襲,穿越茫茫沙漠,直搗公孫淵的老巢。
在戰鬥中,他運用了巧妙的戰術,先佯攻敵軍正麵,吸引敵軍主力,然後派精銳部隊繞到敵軍後方,前後夾擊,一舉擊敗了公孫淵,平定了遼東地區,鞏固了魏國北方邊境。
嘉平三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他的一生,曆經東漢末年的亂世紛爭、三國鼎立的殘酷博弈,從一個初入官場的謀士,一步步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他的隱忍、智謀與堅韌,使其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
在他身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鞏固司馬家族的權勢。
司馬師廢黜曹芳,立曹髦為帝;司馬昭則進一步擴大司馬家族的勢力,殺死曹髦,為司馬炎代魏稱帝鋪平了道路。
最終,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完成了三國歸晉的大一統局麵。
司馬懿作為晉朝的奠基人,被追尊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他的傳奇一生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
他的故事不斷被演繹、傳頌,警醒著後人權力的博弈與人生的智慧。
他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憑借著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對時機的把握以及超乎常人的隱忍和毅力。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司馬懿以其獨特的方式,書寫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