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寂的群山,層巒疊嶂,好似一條巨龍,身披著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
一座座烽火台遙遙相望,綿延足有數百裡,伴隨著驚天徹地的號角,烽火狼煙飛快地向北傳遞……
此地駐防的大軍是右威衛,右威衛大將軍王孝傑,是一位身經百戰,軍功卓著,經曆更是非常玄奇的大將軍。
說起王孝傑,不得不說他的容貌。
儀鳳二年,王孝傑率軍與吐蕃戰神論欽陵戰於青海大非川,論欽陵不僅擊敗了王孝傑,還把王孝傑活捉。
然後,詭異的事情來了。
當時吐蕃讚普是赤都鬆讚,年紀尚且幼小,看到王孝傑大驚失色,因為王孝傑和他爹容貌近乎一模一樣。
世上就有這種奇怪的事。
年齡不同,經曆不同,生長地也全都不同,容貌卻好似同卵雙胞胎。
麵對和自己老爹一模一樣的臉,赤都鬆讚明知這是唐軍大將王孝傑,卻仍舊以禮相待,並把他送還到長安。
此後王孝傑再戰吐蕃,成功收複安西四鎮,建立安西都護府。
憑借這份大功,無論是唐武廟六十四人,還是宋武廟七十二人,王孝傑都榜上有名,可謂名傳千古。
此時此刻,王孝傑身披重甲,腰懸青鋼大刀,站立在城頭之上。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臉上,照著那道橫貫麵頰,足有三寸多長的刀口。
王孝傑輕輕撫摸虯髯,身上爆發出冷肅的煞氣,就連副將也不敢靠近。
作為右威衛大將軍,王孝傑帶兵打仗的能力極強,但性格暴躁,還有死硬的驢脾氣、狗脾氣、虎脾氣。
性子一起,莫說副將,縱然是天王老子至此,也敢揮刀砍下去。
一個中等身材,皮膚黝黑,頷下胡須好似鋼針,眼睛殺氣不亞於王孝傑的將軍,緩步走到了城牆之上。
他的名字叫做李楷固。
李楷固本是契丹人,曾經參與對武周的進攻,後兵敗被俘,武則天原本打算殺了他,幸得狄仁傑求情。
李楷固自此忠心於武周,如今是右威衛右營將軍,負責鎮守右側防務。
不得不說,狄仁傑真的很厲害。
神龍政變五個大臣,四個是狄仁傑的學生,成功複辟李唐神器。
平定安史之亂,保衛大唐江山的名將李光弼,是李楷固的外孫子。
可惜,李楷固女兒嫁人不久,李光弼如今還在吃奶,否則李瑾瑜定要想辦法收入麾下,成為自己的助力。
現在麼,給兒子留著吧!
李楷固對於這些一概不知,更不知道自家還在吃奶的外孫被人惦記,他隻想打好這一仗,把瓦剌打回去。
“將軍,最近有些不妙啊。”
這話有些動搖軍心,不過王孝傑周圍無人,李楷固聲音很小,兩人簡單的討論局勢,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王孝傑道:“他奶奶的,這幫家夥動作可真快,高手也太多了一些。”
李楷固道:“真他娘的憋屈。”
右威衛大軍之中,自然也有高手駐守,還有衛國公李靖留下的軍陣。
隻不過敵人來勢太凶、太急,高手也實在太多,貿然出擊,後果難料。
兩人均是暴脾氣的人,此時卻不得不壓抑脾氣,固守在城池中。
王孝傑道:“等不了太久,援兵很快就會到,不過不僅是大軍,重要的是處理周邊關係,這可不好辦。”
李楷固聞言歎了口氣。
趙文翽便是因為不會處理這些,進而導致瓦剌與武周離心離德,最終被蒙元抓住空子,這才有今日之事。
李楷固本是契丹人,對此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的無話可說。
王孝傑雖然是右威衛大將軍,對此同樣不怎麼擅長,如果當初把趙文翽換成王孝傑,後果不會有太大不同。
李楷固道:“如果來的是狄閣老就好了,他最擅長這種事,而且如果狄閣老來此,說不定會帶來一個人。”
王孝傑道:“誰?”
李楷固道:“您最期待的那個!”
王孝傑道:“三軍將士齊俯首,百萬軍中逞無敵,真是好大的氣魄!”
他倒不是嫉賢妒能,而是不喜歡吹捧的名號,喜歡真實的實力。
李楷固道:“末將也很好奇,這位李侯爺,能不能真的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真希望見見那等場麵!”
王孝傑道:“我也想。”
卻是焉耆都護府被大軍包圍,外圍信息還沒有傳進來,就算是有飛鴿飛鷹傳書,也被神箭手射下去。
狄仁傑想到這一點,乾脆不再繼續派遣信使,而是保留突襲優勢。
就在兩位大將軍商議之時,狄仁傑率領欽差衛隊已經趕到。
就如同王孝傑說的,此次的目標不僅僅是退兵,還需要處理好與周邊異族的關係,決不能重蹈覆轍。
行軍打仗,右威衛十萬大軍已經完全足夠,狄仁傑並未帶太多兵馬。
當然,除了三千欽差衛隊,另有五萬豹韜衛大軍緊隨其後,這支大軍由權善才率領,目的主要在於震懾。
事情緊急,狄仁傑多次急行軍,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焉耆都護府。
三千欽差衛隊,相對於草原數十萬聯軍而言,顯得微不足道,似乎隻是汪洋大海中,小小的一縷波紋。
可三千人就是三千人,而且是三千最精銳的千牛衛,隻需在合適的時候發動進攻,也能掀起萬丈波瀾。
“哢嚓!”
李瑾瑜組裝好了長纓。
這杆殺戮無數的凶兵,感受到戰場的血腥,發出清脆悅耳的槍鳴,鋒刃映著夕陽,迸發出血色的光芒。
李瑾瑜騎著老酒,貪婪的嗅著戰場上鐵血蒼涼的氣息,身上散發出冷厲至極的煞氣,好似修羅惡鬼一般。
老酒輕輕踏起前蹄,發出哧溜溜的嘶叫聲,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
鐵飛花跟在李瑾瑜左後側。
大多數江湖人不適應戰場,即便是蕭峰、鐵手這等高手,讓他們在戰場之上衝鋒陷阱,也有心理障礙。
當初遼國大戰,蕭峰多是隨李瑾瑜對付武林高手,比如圍殺赤尊信。
隨李瑾瑜衝鋒次數最多的,除了史文恭之外,反而是蕭遠山比較多。
鐵飛花卻不在此列。
從見到天子劍法開始,鐵飛花便已經做好一切心理準備,決心要與李瑾瑜同進同退,跟在李瑾瑜身邊,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敢衝上去走一遭。
另有一點,便是李瑾瑜的鋒芒實在是太盛,雖然有皇帝賜婚,還是有人說閒話,覺得鐵飛花有些不配。
鐵飛花嘴上說著不在乎,心裡卻有些不好受,如今便要證明,她才是真正能與李瑾瑜並肩作戰的人。
“嗖!”
鐵飛花揮舞一杆長槍。
血河神劍殺傷力雖強,但戰場衝鋒還是槍好用,鐵飛花換了一杆長槍。
不同於李瑾瑜的長纓,鐵飛花手中這杆槍,實際上應該稱為“槊”。
取製作強弩用的桑柘木,剝成粗細均勻的蔑,再把細蔑用桐油和秘藥反複浸泡,九浸九曬,直至不再變形。
浸泡完成後,把蔑膠合成槍杆,塗以生漆,裹以葛布,一層層疊加,直至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方才完成。
單單是槍杆,便需要三年時間。
在此期間,無論發生任何失誤,都會前功儘棄,就算是幾十年熟練工,最多也隻有五六成的成功率。
哪怕讓朱停、嶽青製作,最多能把成功率提升至七成,耗時甚至更久。
這樣一杆長槍,價格當然是非常的昂貴,而且非常難尋,李瑾瑜用了一個人情,從萬三千那裡得到了一杆。
萬三千為了把人情做的完美,還換上了玄鐵的槍頭和槍尾,鋒銳處不亞於長纓,乃是難得的神兵利器。
鐵飛花並未專心練過槍法,可一法通百法通,對付士卒絕無問題。
至於那些頂尖高手,那時候已經是短兵相接,當然是血河神劍更好用。
李瑾瑜道:“準備好了麼?”
鐵飛花道:“時刻準備著!”
李瑾瑜道:“好好跟著我,讓我嶽丈看看,咱們兩個的默契配合!”
鐵飛花道:“不是讓他看,我要讓天下人看看,我也能衝鋒陷陣!”
李瑾瑜道:“那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