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宋寫手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47章 大宋寫手

第47章 大宋寫手(1 / 1)

東京汴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納數千人。而杭州、金陵等繁華都市,演出的伎藝有五十多種,瓦子二十餘處,每個瓦子又包含若乾座“勾欄”。

瓦舍、茶館多有說書人,警木拍響,說國賊懷奸從佞,遣愚夫等輩生嗔;說忠臣負屈銜冤,鐵心腸也須下淚。講鬼怪,令羽士心寒膽戰,論閨怨,遣佳人綠慘紅愁。說人頭廝挺,令羽士快心;言兩陣對圓,使雄夫壯誌。談呂相青雲得路,遣才人著意群書;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隱士如初學道。噇發跡話,使寒門發憤;講負心底,令奸漢包羞。

說書人的底本便是話本,彼時較有名的話本小說有《碾玉觀音》、《鬨樊樓多情周勝仙》、《誌誠張主管》、《樂小舍拚生覓偶》、《錯斬崔寧》、《宋四公大鬨禁魂張》等。至若三國、五代的話本則更多,汴京有霍四究專說三國故事,尹常賣專說五代故事。

但顯然,這本新鮮出爐的《飛龍全傳》更為精彩。

王棣所抄乃是清吳瑞綜合宋朝的筆記、話本及金元明時期的話本、雜劇、傳奇還有元明時期的小說乃至清初李玉的《風雲會》傳奇等有關趙匡胤的故事所成,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如陶三春拳打偷瓜漢、鄭恩締結良緣等,都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尤其是千裡送京娘一段,更是名篇佳作,常被搬上舞台。這些故事已廣為流傳民間,經久不衰。語言樸實、生動,富於民間口語色彩。

都說濃縮的才是精華,這樣一本融彙前人智慧的話本不火才是奇怪也哉了。

事實上,《飛龍全傳》安安靜靜在角落躺了數日無人問津,卻驟然間炙手可熱。王棣謄寫的二十本售罄,書堂東家趕緊雇先生抄寫,也顧不得書法字體,兵貴神速。需知這時可沒有版權之說,手抄本大為盛行,正宗印刷的書籍往往會敗下陣來。趁手抄本尚未問世,趕緊續貨,能多賺多少是多少。

不幾日,“染墨軒”共售出《飛龍全傳》一千八百餘冊,隨後各種手抄本傳開。讀者在驚歎這話本小說精妙之餘,開始打聽作者“品澀居士”的廬山真麵目。

但作者其人連書堂東家亦未曾見過,送書稿到“染墨軒”的乃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郎君,自不可能是本尊。

被動了,“染墨軒”東家許三多既懊悔又焦急。

先前看了《飛龍全傳》書稿,以他的專業眼光審讀,寫的甚是精彩,但作者“品澀居士”從未聽聞,大概是蹉跎科場的落魄士子吧,筆名約莫是取“品味人生苦澀”。

新寫手嘛,名聲不顯,想來寫不出暢銷的話本小說來。許東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留下書稿,約定以一個月為限,先出售後付款,可以退貨,每售出一本給七百錢。

哪曉得《飛龍全傳》一夜暴紅,幾有“洛陽紙貴”之態勢。許三多毫無風險擔當的賺了數十兩銀子,自是喜笑顏開,隻是,讀者們都在催更,後續情節發展勾人哪。

好不容易捱到約定日期,小郎君如期而至。

一番簡單的寒暄後,許東家直奔主題索取書稿。

但是,沒有,說的清楚些是書稿是寫了的,但那小郎君未帶。

這……不能和錢過不去呀,許東家耐著性子詢問何故?

小郎君似乎早預料到此節,不緊不慢的說了方案——

全書一共六十回,可分六卷出售,視市場情況推出後續分卷,這是為了有效打擊“盜版”;作者不再謄寫,而是由許東家名下的書坊出坊刻本,具體數量、定價由“染墨軒”決定;稿費五五分成,若加印則七三分成,作者拿三,每月一結。

這品澀居士倒是考慮的周全,時下的話本講究時效性,正版與鹽版之爭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是刻印,一次性印足數量,隻要暢銷,倒可有效打擊盜版。其實,刻印本相較於手抄本,若是數量上去了,成本反而更低。至於五五乃至七三分成,倒也合理。

對方開出了條件,這就需要許三多衡量利弊了,關鍵點在於這本小說是否會暢銷,否則刻印成書滯銷的風險就全落在書坊這一方了。

不愧是久戰商海之人,許三多綜合前期市場反應,稍加思索便全盤答應下來。

至於契約一事,小郎君隻說:“選擇和貴方合作,就是相信‘染墨軒’這塊牌子,絕不會做店大欺客之事,更相信貴方不會少報銷售量……”

這是極其自信的表現啊,《飛龍全傳》可是有六卷呢,隻要書坊方麵主動損傷了作者利益,那後麵的書稿必然是得不到的,對方隨時可以換彆家書坊合作。

許三多倒是個妙人,既然決定合作便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奉上第一冊稿酬,言道除去二十冊作者親筆謄寫的,之後又手抄了一千八百冊,應付作者三萬九千八百錢,為表誠意,湊足四萬錢,亦可合四十兩銀子。注1)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小郎君送來第二卷書稿。

許三多令書坊日夜加工排版刻印,足足印了五千冊。這是他經過市場調查所得出的決策,第一卷“染墨軒”共售出近兩千冊,市麵上的各家手抄本亦不低於此數,但遠未到飽和度。

其時汴梁有一百五十萬人口,杭州過百萬人口,金陵約有七十萬。整座金陵城能斷文識字的不下五萬人,五千冊隻是占一成,何愁賣不完?

果然,經過三天的廣告醞釀積蓄,第二卷一上架,當日便售出近兩千冊。很明顯,這是在“染墨軒”買了第一卷的那批讀者。隨後五日,五千冊全部售罄。許三多估摸著時間差也快到了,遂隻加印了五百冊慢慢出售。

接下來便簡單多了,書堂加量不加價,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逐步提高《飛龍全傳》後四卷的刻印量,到得最後一卷時,更是一氣印了九千冊。

做生意,講的是雙贏,所謂你好我好大家好嘛。無疑,《飛龍全傳》的供、售雙方的初次合作很愉快,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便繼續合作唄。

在第六卷銷售到尾聲時,“染墨軒”掛出牌子,上書:“品澀居士新作《隋唐演義》將於x月x日在敝店出售,敬請期待。”

這部原本是清代褚人獲所作的長篇小說共二十卷一百回。起於隋文帝起兵伐陳,終於唐明皇還都而死。對隋、唐兩代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較細致的描寫。另外還濃墨重彩的寫了秦叔寶、單雄信、羅成、尉遲敬德等人的故事。

此書情節曲折有致,行文曉暢,一經推出便大受讀者追捧,乃至於風靡全城。於是乎,《飛龍全傳》中的陳摶算命、鄭恩打擂、鬨禦勾欄、送京娘、打韓通、打董達、北嶽聖帝為鄭恩換骨、陳橋兵變等情節傳遍金陵;而《隋唐演義》中的西府趙王、天下無敵大將軍李元霸、天寶將軍宇文成都、霹靂火裴元慶、紫麵天王雄闊海、南陽侯伍雲昭、山大王伍天錫、冷麵銀槍羅成、靠山王楊林、花刀大魏文通等十八條好漢更是名揚江寧府,一度成為熱議度最高的名人。

當然,最有名的是“品澀居士”。

讀過這兩本小說的人紛紛猜測“老品”究竟何許人也,普遍認同的是,此人必是科舉不過的儒生,年齡不會小,或已年邁,乃有此追憶往昔熱血之舉……

隨著勾欄瓦舍、酒樓茶館的說書人紛紛取了這兩個話本作為底本開說,“品澀居士”之名迅速傳開,成了江寧府年度最神秘的人物。

對於這樣的結果,王棣是有心理準備的,盛世大宋亟需文娛滋養,正是文人士大夫最受尊崇的時代,寫小說雖說是末流,但容易在民間揚名。

他在意的是以此能賺錢,至於揚名立萬這種事,還是低調的好。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拿話本小說揚名,所以才用了“品澀居士”這個筆名——前世好飲茶,細品其中苦澀也。去“染墨軒”遞書稿的也非他本人,而是宗沐。宗沐雖然叫“木頭”,但一點都不木,機靈著呢,自始至終也沒暴露身份及住處。幕後操盤的感覺真心不錯,可以繼續。

兩本小說的利潤著實可觀,若沒有手抄本的出現,還能賺的更多。隻是,“盜版”嘛,是沒法禁的徹底的。

本朝初,朝廷便頒布了一係列法規條文,將對出版市場的管理,納入了官府日常事務中——規定所有的印刷品雕版之前,都必須送交當地衙門備案,由官府編號登記後,才允許印刷。而雕版所用的木板,反複使用的次數基本固定,官府便通過對每一塊雕版的監管,遏製了版商隨意翻版的可能。許是因為宋代的親民官乃至吏人,都是出身讀書人的緣故,有宋一朝對盜版的打擊十分嚴厲。

而正是得益於官府對文化的保護,禁止翻版、禁止私刻已經成為宋代印書行業的一種禁例,版商隻要有一次翻版、私刻的行為,就會被永遠的驅逐出印刷行業,情節嚴重者,還會被刺配充軍。

饒是如此,市麵上盜版書仍是屢禁不止。隻不過“改頭換麵”而已,“手抄本”呀,又不是翻版、私刻,你奈我何?

寫手難,抄手也難啊。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殺敵就能變強我走上人生巔峰 聯姻三年,我成了前夫心中白月光 巧妮的山野悠閒生活 權野沉淪 日日求情 穿成廢劍靈?全宗門求我帶飛升 黑霧求生:我的向日葵能導航 每日情報,從洗浴中心拯救校花開始! 重生2010,我閱讀就能學技能 綜影視:從安陵容開啟爽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