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獨攬大權除政敵 天象示警告宮闈_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 > 第136章 獨攬大權除政敵 天象示警告宮闈

第136章 獨攬大權除政敵 天象示警告宮闈(1 / 2)

於忠與門下省的侍中等官員聚在一起,商議國事。

“新君年幼,無法親政,”

於忠皺眉道,“不如請高陽王元雍主持朝政,裁決大事。”

“可任城王元澄才能出眾,卻被高肇排擠,閒置已久。”

一位侍中插話,“如今高肇西征未歸,正是起用他的好時機。”

眾人點頭,當即擬好奏章,呈報太後。

可太醫令王顯心懷鬼胎,不願權力落入二王之手。

他竟假傳太後懿旨,命高肇錄尚書事,自己則和高肇的侄子高猛一同擔任侍中,意圖攬權。

於忠等人早有防備。

“王顯矯詔亂政,罪不可恕!”

於忠厲聲喝道。

次日,王顯剛踏入殿門,侍衛一擁而上,將他按倒在地。

“你們乾什麼?我冤枉!”王顯掙紮大喊。

“你侍奉先帝不力,還敢擅權?”於忠冷冷道。

話音未落,直閣將軍已揮刀環重重砸向王顯腋下。

王顯痛呼一聲,被拖出大殿,關進右衛府。

當夜,他便咽了氣。

朝廷迅速下詔:太保高陽王元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元澄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二王德高望重,由他們主事,再好不過。”百官紛紛讚同。

朝野上下,一時心悅誠服。

高肇西行至函穀關時,他乘坐的戰車車軸突然斷裂。

這讓他心裡直犯嘀咕:“車軸無故折斷,莫非是不祥之兆?”

正疑慮間,京城的使者快馬趕到,送來了皇帝駕崩的訃告,同時召他即刻回朝。

高肇頓時臉色煞白,對隨從喃喃道:“新君年幼,朝中必有變故。

我此番回去,恐怕凶多吉少。”

他日夜兼程趕回洛陽,路上家人前來迎接,他都避而不見。

隨從勸道:“大人何必如此匆忙?”

高肇卻厲聲道:“你懂什麼!遲則生變!”

到了京城,他特意換上喪服,直奔太極殿。

一進殿門就撲倒在地,嚎啕大哭:“先帝啊!臣來遲了!”

哭得撕心裂肺,連殿外的侍衛都為之動容。

殊不知,高陽王元雍和領軍將軍於忠早已在暗中謀劃。

於忠低聲對元雍說:“高肇權勢滔天,若不除之,必成大患。”

元雍點頭:“就依將軍之計。”

哭祭完畢,於忠上前攙扶高肇:“大人節哀,請到中書省商議要事。”

高肇擦著眼淚問:“何事如此緊急?”

於忠故作神秘:“事關重大,此處不便多言。”

一進中書省大門,於忠突然高喊:“衛士何在?”

埋伏多時的邢豹等人一擁而上。

高肇大驚:“你們這是做甚?”

話未說完,邢豹的鐵鉗般的大手已掐住他的喉嚨。

高肇拚命掙紮,但雙手被死死按住。

他的臉漸漸漲得發紫,眼珠凸出,舌頭不自覺地伸了出來。

不過片刻,這個曾經權傾朝野的權臣就斷了氣。

於忠冷笑道:“威風的尚書令,也有今日。”

隨即命人擬旨,羅列高肇罪狀,宣稱其“畏罪自儘”。

黃昏時分,一具裹著草席的屍體從宮牆的偏門悄悄運出。

守門的侍衛小聲嘀咕:“這不是高大人嗎?怎麼走這個門?”

押送的太監瞪眼道:“多嘴!想掉腦袋嗎?”

屍體被送回高府時,全家上下哭作一團。

高肇的妻子捶胸頓足:“老爺啊!你走得太冤了!”

管家卻急忙捂住她的嘴:“夫人慎言!這可是謀反的罪名啊!”

高肇被誅殺後,高太後當然不安。

胡太妃可不是省油的燈,她早就記恨高太後。

如今逮著機會,立刻聯合於忠等人,逼高太後出家為尼,遷居瑤光寺。

從此,除非重大節日,她連宮門都進不去。

“這叫什麼?這叫痛打落水狗!”

朝中有人私下議論。

於忠這下可得意了。

他一手掌控後宮,一手把持禁軍,還兼任門下省首領,朝政大權全攥在手裡。

裴植和郭祚看不慣他囂張,偷偷找高陽王雍告狀:“於忠專橫跋扈,該罷免他!”

可高陽王還沒動手,於忠已經得到風聲。

他冷笑一聲:“想動我?先送你們上路!”

他立刻羅織罪名,誣陷裴植、郭祚謀反,直接下詔逼他們自儘。

殺完人還不解氣,他甚至想連高陽王也一並除掉。

“不可!”侍中崔光急忙勸阻,“高陽王畢竟是宗室,若隨意誅殺,朝野震動!”

於忠這才勉強收手,但仍把高陽王趕回家,不準他再參與朝政。

胡太妃搖身一變成了皇太後,搬進崇訓宮。

“於忠、崔光、劉騰、侯剛,都是功臣!”她笑眯眯地說,“該賞!”

於是,於忠升任尚書令,崔光加封車騎大將軍,劉騰當上太仆,侯剛晉升侍中。

“瞧瞧,這叫論功行賞!”朝臣們私下嘀咕。

這四人扶持胡太後上位,自然同日加官進爵,風光無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後之父胡國珍被封為安定公,兼任侍中,一時間權傾朝野。

太後的妹妹胡氏,嫁給了江陽王元繼的兒子元爰。

這江陽王元繼,本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曾孫,世襲王爵,卻在宣武帝時期因強占良家女子為奴,被削去爵位。

如今胡太後掌權,自然要替妹妹撐腰。

她恢複了元繼的爵位,還加封他為太保。

元爰則被提拔為通直散騎侍郎,胡氏也被封為新平君,兼任女侍中。

朝中大臣於忠、崔光等人見太後勢大,便聯名上奏,請她臨朝聽政。

太後微微一笑,當即應允,垂簾稱旨。

她本就是個聰慧過人的女子,自幼飽讀詩書,文采斐然,處理政務更是得心應手。

更令人驚歎的是,她騎射功夫了得,箭術精準,能射中針孔。

如此文武雙全,駕馭朝政自然遊刃有餘。

聽政不過十日,太後便召集群臣,故意問道:“諸位覺得於忠此人如何?”

群臣何等精明,立刻揣摩出太後對於忠不滿,紛紛附和:“於忠雖居高位,卻難稱其職。”

太後滿意地點點頭,隨即下旨,將於忠外放為征北大將軍,兼領冀州刺史。

於忠一離京,尚書令元雍便上表自劾,言辭懇切:“臣初入柏堂,便見於忠專橫跋扈,本想加以約束,誰知他竟想矯詔殺臣!

若非同僚阻攔,臣早已命喪黃泉。如今思來,實在愧對朝廷,懇請罷官歸鄉,聽候發落。”

太後雖知於忠跋扈,但念其舊功,不忍嚴懲,隻是下詔安撫元雍,並升他為太師,兼領司州牧。

同時,她又提拔清河王元懌為太傅兼太尉,廣平王元懷為太保兼司徒,任城王元澄為司空兼驃騎大將軍。

元澄最善察言觀色,見太後重用外戚,便趁機上奏:“安定公乃太後至親,理應出入禁中,參議朝政大事。”

太後聞言,欣然應允。

自此,胡國珍得以自由出入宮禁,參與軍國要務。

太後心中歡喜,朝堂之上,愈發威勢赫赫。

太後剛掌權時,還比較收斂。

她自稱“令”,大臣們上書稱她“殿下”。

可沒過多久,她就改了規矩。

“從今往後,‘令’改稱‘詔’,朕要自稱‘朕’了。”

太後在朝堂上宣布。

大臣們麵麵相覷,卻不敢反對,隻得齊聲應道:“臣等遵旨,陛下。”

轉眼到了十二月,該祭祀宗廟了。

小皇帝年紀太小,沒法主持。

太後動了心思:“本宮想效仿周禮,代替皇帝祭祀,諸位覺得如何?”

禮官們頓時炸開了鍋。

“這不合規矩啊!”

“從沒有太後主祭的先例!”

太後臉色一沉,轉頭問侍中崔光:“崔愛卿,你怎麼看?”

崔光眼珠一轉,躬身道:“陛下,臣記得東漢和熹鄧太後就曾代行祭祀。

這可是有先例的。”

太後頓時眉開眼笑:“說得好!就照這個辦。”


最新小说: 七零:糙漢的作精前妻越發迷人啦 分身萬界的我加入了聊天群 禁宮秘史:那些被史書屏蔽的吐槽 從畢業典禮開始征服娛樂圈 都重生了,誰還不彌補遺憾? 都市玄門:醫武雙絕逆天命 紅樓晉升之路 巷口算命那些年 我不是哥布林殺手 天南市第一美女柳薇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