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晨光微露
金陵皇城,午門外。
三千虎賁軍肅立,鐵甲映寒光,繡春刀懸腰,靜默如林。
五城兵馬司的兵卒早已淨街,自洪武門至孝陵衛,十裡禦道黃土墊實,淨水潑灑三遍,連一片落葉都不曾留下。
——大慶祖製,皇帝祭祖,需“清塵辟道,萬民俯首”。
卯時,金陵奉天殿前
“咚——!”
景陽鐘響,聲震九霄。
文武百官按品階列隊,文東武西,肅立於丹陛之下。
隊列鴉雀無聲。
忽然,鼓樂大作。
“陛下駕到——!”
司禮監掌印太監夏守忠高聲唱喝,大慶至治帝緩步而出。
他頭戴十二旒冕冠,玄色袞服繡日月星辰十二章,腰纏玉帶,足踏赤舄,白玉珠簾垂落,遮住半張麵容,唯有一雙深眸如淵,不怒自威。
而在慶帝身側半步,太上皇著九旒青玉冕冠,袞服為蒼青色繡九章紋,朱舄比之慶帝的赤舄低半寸。
二人並肩而出時,太上皇冕旒輕晃,九串珠玉較皇帝的十二旒短三寸,恰能看清他垂眸時眼尾的皺紋。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這場大典,真正的“主祭”,不再是這位退位仍掌實權的太上皇了!
辰時,禦駕出城
“起駕——!”
三千虎賁開道,龍輦緩緩駛出洪武門。
禦道兩側,百姓早已被驅至百步之外,伏地跪拜,無一人敢抬頭窺視。
偶有孩童好奇,剛抬眼便被家中長輩死死按住後頸——
“今日誰若衝撞聖駕,處絞刑!”
龍輦內,慶帝指尖輕叩扶手,目光透過珠簾,望向遠處孝陵的輪廓。
金陵禮部尚書騎馬隨行,低聲提醒:
“陛下,將至下馬坊,按祖製需步行入陵。”
慶帝微微頷首。
巳時,孝陵神道
禦駕抵下馬坊,隆慶帝與太上皇同時下輦。
神道兩側,石像生肅立——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各一對,俱是舊物,然曆經風雨仍威儀不減。
過六組石獸後,神道陡然彎折,十二尊文武石像生撲麵而來——
武將按劍而立,甲胄上的鱗片在陽光下泛著銅綠;文臣手持朝笏,峨冠博即便曆經百年風吹日曬,然眼角的皺紋依舊凝著威嚴。
慶帝在前,太上皇略後半步,文武百官按品級隨行。
每過一尊石獸,禮官便高唱:
“跪——!”
“拜——!”
百官應聲跪叩,動作整齊劃一,額頭觸地之聲如悶雷滾過。
午時·享殿大祭
正午時分,禦駕至孝陵享殿。
殿前青銅鼎中,鬆柏枝燃燒,青煙直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