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一家在安樂屯住下的頭幾天,忙著收拾屋子、熟悉環境。
裡正周大叔怕他們剛到遼東不習慣這裡的氣候和生活,每天吃過早飯就來串門,有時手裡還拎著兩個剛蒸好的玉米麵窩頭。
見王二家的炕總燒不熱,周大叔就蹲在灶台邊,手把手教他怎麼調整煙道、怎麼控製柴火用量,還說“遼東的炕要燒透,不然冬天夜裡冷得睡不著”;看到王二妻子在縫補舊衣服,又跟她說“等天冷了,去屯子裡的紡線坊領點棉花,咱自己能做棉襖,比穿舊衣服暖和”。
過了兩天,周大叔特意帶著王二去村東頭認自家的地,還扛著一把鋤頭,邊走邊說:“你家這二十畝地是最好的地塊,離河邊近,澆水方便,種土豆、玉米都合適。”
到了地頭,王二跟著周大叔踩上去,黑土地軟乎乎的,一點都不硌腳,他蹲下來抓了一把土,手指一捏,能感覺到土裡麵的濕氣和肥力,甚至能攥出油亮的泥團。
周大叔在旁邊笑著說:“這土好得很,明年開春隨便種點啥,都能有好收成。”
王二看著手裡的黑土,又望了望連片的田地,心裡滿是踏實——這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地,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臉色,再也不用怕被趕走,往後的日子,就有了根。
這期間,他們也認識了屯子裡的鄉親。
西邊鄰居是從山西逃荒來的李老三,跟王二一樣,也是沒地的佃戶,家裡有兩個半大孩子;東邊住的是山東來的張屠戶,以前在鎮上擺攤,因為得罪了地主,才帶著家人遷到遼東。
大家都是苦過來的人,湊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誰家缺個啥、有啥難處,都互相幫襯,沒過幾天,就跟老鄰居似的熱絡。
住了約莫十天,天氣漸漸轉涼,屯子裡的人卻沒閒著。
這天清晨,李老三敲開王二家的門,笑著說:“王二哥,咱去村外轉轉?聽說這遼東野物多,說不定能找點好東西!”
王二正愁沒事乾,當即應下,跟妻子說了一聲,就扛著家裡的柴刀,跟著李老三出了屯。
兩人沿著屯子東邊的小路走,沒走多遠,就聽到草叢裡傳來“咕咕”的叫聲。
李老三眼尖,指著不遠處的灌木叢:“看!野雞!”
王二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幾隻五彩斑斕的野雞在啄食草籽,旁邊還跟著一群毛茸茸的小野雞。
“輕點,彆驚著它們!”李老三壓低聲音,從懷裡摸出個繩套——這是他逃荒時練的手藝。
兩人慢慢繞到野雞後麵,李老三猛地將繩套甩出去,正好套住一隻成年野雞;王二也不含糊,撲上去按住一隻慌不擇路的小野雞。
就這樣,沒半個時辰,兩人就抓了三隻野雞、五隻小野雞,用草繩拴著,樂嗬嗬地往回走。
“這遼東就是好!”李老三一邊走一邊笑,“在山西老家,彆說野雞,連草都快被啃光了,哪有這麼多野物?”
王二也點頭:“可不是嘛!等開春種了地,再時不時來抓點野物,日子肯定差不了!”
剛走到屯口,就聽到一陣熱鬨的喧嘩聲。
兩人加快腳步,隻見屯子中間的空地上圍滿了人,幾個穿著短打的漢子正抬著幾隻體型壯碩的動物往地上放——那動物長著棕黃色的皮毛,頭上有短短的犄角,看著有點像鹿,卻比鹿胖不少。
“這是麅子!”人群裡有人喊,“聽說還是獵戶出身的趙大哥帶隊抓的,一下抓了三隻!”
王二和李老三擠進去,果然看到之前認識的趙獵戶正擦著獵刀,旁邊的水桶裡還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魚,有大有小,足有幾十斤。
“趙大哥厲害啊!”有人笑著說,“這麅子肉嫩,魚也新鮮,今天能開葷了!”
趙獵戶擺擺手,笑著說:“這遼東的河多、林子密,野物本來就多,下次咱組隊去,保準能抓更多!”
這時,周裡正走了過來,看著地上的麅子和魚,大手一揮:“鄉親們!難得有這麼多好東西,今天咱全屯子一起吃飯,熱鬨熱鬨!家裡有鍋的拿鍋,有柴的抱柴,會做飯的都來搭把手,讓大家都嘗嘗鮮!”
話音剛落,眾人就忙活起來,原本安靜的屯子瞬間變得熱火朝天。
女人們動作麻利,有的拎著木桶往井邊跑,井台上很快排起了隊,木桶碰撞的聲響、打水的嘩啦聲此起彼伏;有的轉身往家跑,不一會兒就拎著鹽罐、醋壇、曬乾的辣椒和蔥薑回來,還不忘互相叮囑“多拿點,人多吃得多”。
男人們圍到麅子和魚旁邊,挽起袖子動手處理——力氣大的負責按住麅子,趙獵戶則拿著尖刀示範怎麼從腹部劃開、怎麼分離皮毛和肉,還一邊教一邊說“麅子皮彆扔,能硝製成褥子,冬天鋪著暖和”;處理魚的人也沒閒著,有的刮魚鱗,有的開魚腹,有的清洗魚內臟,旁邊的木盆很快裝滿了處理乾淨的魚,連魚鰓都收拾得乾乾淨淨。
孩子們也沒閒著,圍著大人們跑前跑後,有的幫著遞刀、遞抹布,有的跑去抱柴火,有的則蹲在旁邊看處理野物,時不時發出驚歎聲,還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追著跑著,笑聲傳遍整個屯子,熱鬨得跟過年時全家團聚、準備年夜飯一樣,連空氣裡都透著股歡喜的勁兒。
王二也沒閒著,幫著李老三一起劈柴,妻子則跟著其他女人去擇菜、清洗魚內臟。
很快,幾口大鐵鍋支了起來,柴火點燃,濃煙嫋嫋,麅子肉被切成大塊,放進鍋裡焯水,再加上蔥薑、鹽巴燉煮;魚肉則被片成薄片,有的煮湯,有的裹上玉米麵炸成魚塊。
沒過多久,肉香就彌漫了整個屯子。
麅子肉的香氣醇厚,魚肉的鮮香撲鼻,引得孩子們圍著鍋邊轉,不停地問:“啥時候能吃啊?聞著太香了!”
周裡正笑著說:“快了!再燉半個時辰,保證讓大家吃個飽!”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大家拿著碗筷,圍著鐵鍋坐下,周裡正給每個人都盛了一大塊麅子肉、一碗魚湯。
王二咬了一口麅子肉,肉質細嫩,帶著淡淡的鮮味,比他以前吃過的任何肉都香;再喝一口魚湯,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狗蛋捧著碗,吃得滿嘴是油,含糊地說:“爹,好吃!太好吃了!”
王二看著兒子滿足的樣子,又看了看身邊笑著喝湯的妻子,心裡暖洋洋的。
他抬起頭,看著滿屯子歡笑的鄉親,看著遠處連片的黑土地,忽然對妻子說:“雖說遼東冬天冷了點,但咱是真愛上這地方了。”
妻子放下碗,擦了擦嘴角,笑著點頭:“可不是嘛!以前在河南、山東,能頓頓吃飽就不錯了,哪敢想還能經常吃肉?現在有房子、有地,還有這麼多好鄉親,這日子,說是神仙日子都不為過!”
旁邊的李老三聽到了,也湊過來說:“王二哥說得對!咱這輩子沒享過這福,現在在安樂屯,才算真正過上好日子了!等開春種了土豆、玉米,再養幾隻雞,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安樂屯的紅磚房上,炊煙嫋嫋,肉香還在空氣中飄蕩,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王二看著眼前的一切,心裡暗暗慶幸——幸好當初看到了皇榜,幸好來了遼東,不然這輩子都不知道安穩日子是什麼滋味。
他知道,從今天起,安樂屯就是他真正的家,這裡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