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天清晨,船身忽然從搖晃變得平穩,甲板上的人都忍不住探頭往外看。
“到了!到遼東了!”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聲音裡滿是激動,王二連忙抱起還在揉眼睛的狗蛋,快步擠到船邊。
遠遠望去,海岸線蜿蜒伸展,岸邊是一片望不到邊的黑土地,像被墨染過似的,看著就透著股肥沃勁兒。
船慢慢靠近碼頭,能看清岸邊站滿了人——有穿著青色官服的官員,有身著鎧甲的士兵,還有不少穿著粗布衣裳的百姓,手裡舉著“歡迎移民鄉親”、“遼東是咱家”的木牌,見船靠岸,還紛紛揮手致意,連空氣裡都透著股熱乎勁兒。
“彆擠,按名冊順序下船,每戶都有人接應!”官差的聲音在碼頭響起,王二抱著狗蛋,拉著妻子,跟著隊伍慢慢走下跳板。
腳剛踩上遼東的土地,就有個麵帶笑容的衙役迎上來,核對了他木牌上的編號和名冊,笑著說:“王二是吧?家三口,跟我來,先去棚屋歇腳,喝碗熱湯暖暖身子!”
棚屋就搭在碼頭旁邊,一排連著一排,裡麵燒著炭火,暖和得很。
剛進去,就有軍民端來熱氣騰騰的玉米湯,金黃的湯裡飄著玉米粒,還撒了點鹽,喝一口,暖流從喉嚨一直暖到肚子裡。
旁邊的木桌上,還擺著剛蒸好的土豆,外皮剝掉一半,露出黃嫩嫩的肉,狗蛋抓著一個就啃,吃得滿臉都是。
“你們來得正是時候!”一個皮膚黝黑的遼東軍民湊過來,笑著跟王二搭話,“前陣子剛收了一茬土豆,地窖裡存得滿當當的,冬天也餓不著。明年開春,你們就能種自己的地,保準比老家的收成好!”
王二點點頭,心裡的踏實感越來越足——這一路的照顧,到了遼東又這麼熱鬨,他知道,自己沒來錯地方。
歇了半個時辰,官差開始按目的地分人:“去遼陽的跟我走!去沈陽的這邊集合!去開原的往那邊站!”
王二一家被分到了遼陽附近的一個新村落,名叫“安樂屯”,和他們一起去的還有二十多戶人家,都是從山東、河南來的流民。
護送他們去村落的是兩個遼東士兵,趕著兩輛馬車,車上裝著大家的行李,還有朝廷提前備好的棉衣和被褥。
“咱們走的是新修的路,好走得很!”士兵一邊趕車一邊說,“安樂屯的房子都蓋好了,水泥紅磚砌的,比你們老家的土坯房結實,冬天也暖和!”
馬車走了約莫兩個時辰,穿過一片剛開墾的農田,遠遠就看到一片整齊的房屋——不像老家的土坯房那樣東倒西歪,而是一排排順著地勢排列,間距均勻,看著就透著規整。
走近了才看清,這些房子都是用紅磚砌牆,磚縫裡抹著平整的水泥,連風吹雨打的痕跡都沒有;屋頂蓋著青瓦,瓦簷整齊地疊在一起,還裝了排水的陶管,下雨時雨水不會順著牆流;窗戶框架是新做的木頭,上麵糊著白淨的紙,陽光能透進去,屋裡肯定亮堂;每戶人家門口都圍了個小院子,院牆用碎石壘成,不算高卻結實,院子裡還搭好了一人多高的柴火垛,柴火劈得整齊,一看就夠燒一陣子。
村口的空地上豎著一塊半人高的木牌,打磨得光滑,上麵用紅漆寫著“安樂屯”三個大字,字體方正,老遠就能看清;木牌旁邊圍著不少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之前來的移民,有的手裡還拿著剛蒸好的窩頭,有的端著熱水,見他們的馬車到了,都笑著迎上來,聲音熱乎得很。
“來啦!一路累壞了吧?快進屋暖和暖和!”
“俺家剛燒了炕,先去歇會兒,晚上一起吃頓熱乎飯!”
還有人主動過來幫著卸行李,一點不生分,像招待自家親戚似的。
一個姓周的裡正走過來,手裡拿著一份地契和一張圖紙,遞給王二:“王二,這是你家的地契,二十畝地,就在村東頭,地勢平,澆水也方便;這是你家的房子,三號院,進去看看合不合心意!”
王二接過地契,手指摸著上麵的字,隻覺得眼眶發熱。他跟著周裡正走進三號院,推開木門,裡麵的景象讓他愣了神:屋子分裡外兩間,外間有個新砌的灶台,灶台上擺著一口鐵鍋;裡間有兩張木床,床上鋪著稻草,還放著兩床新被褥;牆角堆著一袋土豆種薯、一袋玉米種子,旁邊還有一套嶄新的鐵犁、鋤頭和鐮刀——都是朝廷給的。
“這……這都是俺家的?”王二聲音發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周裡正笑著點頭:“都是你的!地契上寫著你的名字,這些糧種、農具,也是朝廷按戶發的,不用你花一分錢。明年開春,農官會來教大家種地,有啥不懂的,也能問村裡的老人!”
王二轉過身,看著妻子正摸著木床,眼眶紅紅的,狗蛋則在院子裡跑著,好奇地看著牆角的農具。
他走過去,一把將妻子和孩子摟在懷裡,手臂收得緊緊的,像是怕這眼前的一切會突然消失,眼淚再也忍不住,嘩嘩地流下來,砸在孩子的衣服上,也打濕了妻子的肩膀。
他想起從河南逃荒時的顛沛流離——那年大旱,地裡的莊稼全枯了,地主催租的人把家裡唯一的破鍋都砸了,他隻能背著年邁的爹娘、牽著妻子、抱著繈褓裡的狗蛋,跟著流民隊伍往山東走。
路上沒吃的,就挖野菜、啃樹皮,爹娘把僅有的一點乾糧都省給他和孩子,自己卻餓得力不從心,最後倒在半路,連個像樣的墳塋都沒有;到了山東,隻能在街頭乞討,看儘了彆人的白眼,有次狗蛋餓哭了,他去給地主家乾活,累了一天隻換來半個乾硬的窩頭,看著孩子狼吞虎咽的樣子,他心裡像被針紮一樣疼。
可現在,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紅磚水泥砌的,冬天不用再漏風,不用再擠在四處漏雨的破棚屋裡;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二十畝黑土,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臉色,不用怕被苛扣租子;還有朝廷送的糧種和農具——土豆種薯飽滿,鐵犁鋤頭嶄新,明年開春就能種地,再也不用愁沒糧吃、沒工具用。
這一路吃的苦、受的罪,在摸到地契、看到新房的這一刻,全都化成了滿心的歡喜和感激,連眼淚都帶著甜意。
“俺們有家了……”王二哽咽著說,聲音裡滿是激動,“以後再也不用逃荒了,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妻子也跟著哭,卻笑著擦眼淚:“是啊,有家了,以後狗蛋也能上學,也能有自己的地了……”
院子外,其他移民也在忙著收拾自己的新家,有的在打掃屋子,有的在查看糧種,還有的在跟鄰居打招呼,整個安樂屯都充滿了煙火氣。
王二抱著妻子孩子,看著眼前的一切,心裡暗暗發誓:明年一定要好好種地,多收糧食,不辜負朝廷的好政策,也讓爹娘在天有靈,看看他終於過上了盼了一輩子的安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