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裡麵,氣氛熱烈。
朱高熾攥著花名冊的手指微微收緊,眼珠一轉突然放下冊子,故作輕鬆地笑道:“皇爺爺,皇祖母,這冊子上寫的都是些家世品性,哪有見真人來得實在?萬一畫像與真人不符,或是性子合不來,那可就誤了終身。不如等您二老把人選備好,讓我們見了真人再定,眼下美洲籌備的事還沒捋順……”
說著就伸手去拉朱雄英的袖子,想借著“國事”的由頭溜之大吉。
可他話音剛落,朱元璋就撫掌大笑起來,那笑聲裡滿是“早已知曉你心思”的篤定:“好你個小兔崽子,果然打著這主意!朕早就料到你們會避重就輕,今日既然叫你們來,自然是萬事俱備。”
話音未落,朱元璋已邁步走到暖閣正中的龍椅上坐下,抬手輕輕一拍。
隨著清脆的掌聲,暖閣外傳來整齊的腳步聲,十幾個宮女太監分彆引著身著各色襦裙的秀女依次走入。
這些姑娘或溫婉、或靈動、或端莊,皆頭戴素雅首飾,手持絲帕,規規矩矩地站成兩排,目光低垂卻難掩緊張。
畢竟她們都清楚這一次是為了選妃而來,而自己未來的夫君,不是皇太孫朱雄英,就是胖殿下朱高熾。
前者是大明王朝的儲君繼承人,未來的大明皇帝,而後者也不遑多讓,手握大明軍權,可謂是大明皇室第一人。
甚至因為朱高熾這些年驍勇善戰立下的赫赫功績,在這些秀女心中的印象還要超出皇太孫朱雄英不少。
朱高熾伸到半空的手猛地頓住,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朱雄英也瞪大了眼睛——兩人怎麼也沒想到,老朱竟連“真人”都提前備好了,這是斷了他們所有退路。
“現在能好好選了吧?”馬皇後笑著看向兩個愛孫,眼神裡滿是打趣。
朱高熾苦著臉沒說話,隻能硬著頭皮打量起秀女們。
他的目光掃過人群,忽然在左側第三排停住——那姑娘身著淡綠色襦裙,發間隻簪了一支白玉簪,眉眼清秀,氣質恬靜,站在人群中不張揚卻格外顯眼,讓人見了便覺得心頭安穩。
馬皇後將他的目光儘收眼底,湊到他耳邊輕聲解釋:“這是錦衣衛指揮使張麒的女兒張氏,不僅相貌出眾,還知書達理,平日裡跟著母親打理家事,精明聰慧又性情賢淑,最是配你不過。”
“張氏……張麒之女?”朱高熾心中猛地一震,像是被驚雷擊中。
他瞬間反應過來,這位不正是自己曆史上的原配妻子,後來的誠孝昭皇後嗎?
記憶中關於張氏的片段湧上心頭:這位小張姑娘侍奉朱棣夫婦時儘心周到,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得朱棣與徐皇後的歡心;即便在朱高熾登基後纏綿病榻,也是張氏在一旁悉心照料,幫他穩定朝局;待他病逝,宣宗朱瞻基繼位,張氏更是以太後之尊輔佐新帝,倚重“三楊”、張輔等賢臣,限製內宮乾政,體恤百姓疾苦,堪稱一代賢後。
這般賢能的女子,若是錯過才是真的可惜。
朱高熾心中的猶豫瞬間消散,不再糾結“女人是麻煩”的念頭,抬手指向張氏,聲音堅定:“皇爺爺,皇祖母,孫兒選張氏為正妃。”
隨後又在人群中挑了兩位眉眼溫和、舉止大方的姑娘,“這兩位為側妃。”
張氏聞言,連忙上前一步屈膝行禮,聲音輕柔卻沉穩:“民女張氏,謝陛下、皇後娘娘恩典,謝胖殿下厚愛。”
朱高熾看著她從容的模樣,心中安定了不少——有這樣一位賢內助,日後無論是處理家事,還是應對朝堂瑣事,都能少些煩憂。
一旁的朱雄英卻犯了難。
他站在原地,目光反複在秀女們身上打轉,眉頭始終緊鎖。
與朱高熾不同,他是當朝皇太孫,未來的大明皇帝,選妃不僅關乎個人喜好,更關乎朝堂穩定與皇室血脈。
他見過呂氏為爭奪權力不擇手段,險些讓自己性命不保,因此對“妃嬪”的選擇格外謹慎——容貌好不好看不重要,家世顯赫與否也無關緊要,關鍵是品性端莊、心思純粹,絕不能有覬覦權力、興風作浪的野心。
朱雄英的目光掠過幾位世家千金,最終落在了後排兩位出身民間的秀女身上。
左邊那位姓蘇,是江南書香世家之女,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秀才,她自幼跟著父親讀書,性情溫婉且明辨是非;右邊那位姓林,是農戶之女,因父親曾隨水師出海有功,被舉薦入宮,雖不善文墨卻性子爽朗、踏實能乾。
還有一位姓陳的民間秀女,父親是醫官,她耳濡目染學了些醫術,待人溫和又有耐心。
朱雄英仔細回憶著花名冊上的記載,又結合方才觀察到的舉止性情——蘇姑娘待人謙和,說話條理清晰,顯是有主見卻不張揚;林姑娘雖略顯拘謹,卻眼神澄澈,透著一股質樸;陳姑娘則始終安靜地站在一旁,見有秀女緊張得發抖,還悄悄遞了塊手帕,可見心地善良。
這三位都出身民間,沒有複雜的家族勢力牽扯,更不會因“外戚”身份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正是他心中理想的人選。
“皇爺爺,皇祖母,”朱雄英終於開口,語氣沉穩,“孫兒選蘇氏、林氏、陳氏為妃,蘇氏為正妃,林氏、陳氏為側妃。”
這話一出,不僅秀女們驚訝,連朱元璋都愣了一下——他本以為朱雄英會選世家之女來穩固朝局,卻沒想到他竟全選了民間女子。
可轉念一想,他又明白了朱雄英的心思:避開世家聯姻,既能防止外戚專權,又能讓後宮保持清淨,這孩子考慮得比自己還周全。
馬皇後更是喜出望外,拉著朱雄英的手笑道:“好孩子,有眼光!民間女子心思純良,更能安心陪在你身邊,打理好後宮,讓你無後顧之憂。”
朱元璋也點了點頭,眼中滿是讚許:“雄英有主見,知道自己要什麼,朕放心;高熾選的張氏,家世清白又賢淑,也是好眼光。今日你們倆都選好了妃,了卻了朕和皇後的一樁心事。”
暖閣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宮女們連忙上前伺候秀女們謝恩,太監則忙著去傳旨,告知文武百官兩位皇孫選定妃嬪的喜訊。
朱高熾看著身旁從容行禮的張氏,心中的“麻煩”之感早已消散,反而多了幾分期待;朱雄英望著三位民間秀女,也覺得心頭的石頭落了地——他知道,自己選的不僅是妃嬪,更是未來能與自己同心同德、安穩度日的家人。
馬皇後靠在軟榻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泛紅卻笑得格外欣慰。
她拉著朱元璋的手,輕聲道:“這下好了,孩子們的終身大事定了,我也能放心了。”
朱元璋握緊她的手,柔聲道:“是啊,都定了。往後他們有了家,就能更安心地打理國事,開拓美洲,大明的將來,定會越來越好。”
窗外的爆竹聲再次響起,陽光透過窗欞灑進暖閣,照在一張張帶著笑意的臉上。
朱高熾和朱雄英看著彼此,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釋然——這場躲不過的“選妃”,最終竟成了一樁圓滿的事。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馬皇後的臨終心願,更是自己人生的新起點:往後除了朝堂與家國,他們的生命裡,還會多一份牽掛與溫暖,多一個能與自己並肩同行、共擔風雨的人。
坤寧宮的忙碌漸漸告一段落,可皇宮裡的喜慶氛圍卻愈發濃厚。
兩位皇孫選妃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應天府,百姓們紛紛感歎皇室和睦,士紳商賈們則開始盤算著如何在兩位皇孫的婚禮上送上賀禮,為將來與皇室的聯係打下基礎。
而朱高熾和朱雄英,本以為在解決了終身大事後,也終於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洲開拓的籌備中——他們知道,自己的肩上不僅有小家的責任,更有大明的未來,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負父母祖輩的期望,不辜負這片即將被開拓的廣袤疆土。
可老朱接下來一句話,直接讓二人炸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