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諸軍誓師出征_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8章 諸軍誓師出征(1 / 1)

渭河北岸,翻新的大纛台高出田疇三丈,巨木為柱、並州鐵環緊束,台首斜插三支赤金龍牙旗。黎明前的最後一抹夜藍還壓在草海,像一層潮濕幕布遮住西北天脊;而旌尾已在黑暗下獵獵伸展,仿佛悄悄探手去撕那麵幕。

鼓聲未發,粗獷卻節拍分明的號角先被引燃般轟響。角音從台下第一列幽州輕騎鋒冠裡爆出,又被河渠衛桅燈銅口反射成金屬低嘶,順勢壓進白虎騎的盾牆,再穿過玄武弩車橫列,撞上後方行營三千具踏車葉翼——鐵與革、木與水,以角音為軸,被鉚進同一陣脈。夜藍隨之向後潰散,東方第一道魚肚白猛地破開,像燈罩裡忽被點亮的火芯,將軍列整條勾勒亮線。

呂布自誓師台石階走下時,赤兔蹄尖還沾著昨夜練兵場的碎星火。方天畫戟保持出鞘半寸,刃鋒攝住曦光,映出城北遠山一道纖銳銀痕。諸葛亮隨行而止,隻攜羽扇,無卷無冊,卻在袖口夾一張清晨未乾的麥秸紙——那是長安學宮今晨送來的《北行誓詞》,九行,短如軍命,末署“學宮師生百四十二人血印”。他不授呂布看,隻在掌心輕輕一折,折痕處仍帶墨潮溫度。

台下三軍即刻列為“雁翼四角陣”——輕鐙幽州騎落鋒羽,中線白虎重騎似尖喙,河渠衛成前折角,玄武機弩為後折角,最後桅燈艦隊旗影排空,與踏車戰車並列作扇形圓尾。劉璋借蜀北來援的千名弩手被編入玄武側翼,旗雖新卻按玄武舊號,隻在旗麵角落加繡蜀錦小篆“援”字;諸葛亮一眼認得,笑言“借兵如借糧,既來便是舊糧”。蜀弩校尉右手壓弦,左臂青紋緊繃,眼底雖緊張卻無怯色。

誓師鼓終於擂響,第一記厚若驚雷——木樁鼓腔裡埋銅鐧,鐧石撞膜爆聲,他處人馬胸腔都被震熱。張遼率輕鐙隊首先高舉折翼長槍,槍纓流火如焰;趙雲白甲映同一刹而亮,他按槍尖不舉,示意中軍以穩馴鼓動。緊隨二將,河渠衛副統季善擎桅燈高揮三圈,寒油火心一寸未晃,三圈弧光卻在空氣刻下弱金環影,注解“穩”字。

呂布勒馬登台中央,上方大纛獵響,他不念長篇軍令,隻抬手扯去肩上束絛,纖絛赤金,一線貫穿甲翼與袍帶。他將其舉過頭頂,喝出八字:“草原在北,河在南!”聲音擊中鼓潮尾音,回聲炸入草坡。隨後他將金絛從台擲落,白虎騎第一排將士抬臂接住,金絛似活龍沿甲麵滑行,一甲傳一甲,一麵鳶形火旗立刻自陣列中央升起——赤金絛纏旗杆而上,龍身係火鳶,兩重烈光在風裡貼合成一柄巨戟,刺向北天。

諸葛亮緊隨台階三步,扇骨擊掌,以半合扇尖指向遠北:“並州界外,黑水與白鹿原之間,有曹氏糧城三座、鐵冶二爐、塞堡八烽。此去三月,連破三糧城為上功,越白鹿原則中功;若三月糧路不斷、桅燈不晃、病疫不發,乃全軍之大功!”他斂扇成尺,扇脊點在空中每落一下,台下一列焰火應聲拔地而起——那是河渠衛將螢硝裝在箭簇中,以銅管引火,一聲闊響後,稀星火雨灑在陣列與渭河之間,無傷無燙,卻震人耳膜:三連響,代三重軍令,被後軍稱作“雷策”。

雷策一畢,陣音靜下,卻無凝滯。高順在玄武弩後高擎折紙功券——乃昨日民議堂批注:凡守北道營築烽者,家屬可折稅一半;凡學宮學生隨軍書籌、繪圖、修堤者,功折入甲。功券高揚處,一群學宮巾帕少年低聲呼號,聲音細卻鋒銳;灌渠佃農黃鏈也舉“民功裡正”木劄,劄影射在旗幟核心,與金絛交纏。於是軍陣再無士庶與鄉紳、農與商之彆,隻餘“北征”二字,光錐似的覆蓋草坡。

鼓隊將尾聲趨慢,節拍如巨獸吐氣。呂布抬戟高指北天,一字一吐:“出!”赤兔前蹄騰空,刀影月弧在低雲上瞬間閃滅;列陣以尖喙為鋒,白虎騎重盾開路,藤牌落地如瑪瑙滾壓,幽州輕鐙跟尾,鐵蹀作雨。河渠衛燈火淩空,水師桅布撤展,銅翼踏車鐵鏈叮桀;玄武弩與蜀弩連機,兩道交叉弦鳴在旌尾處如獅吼。軍列俯衝而下,渭河草坡像被劈開兩排刀紋,塵土飛揚竟似大地冒火。

誓師台上,高懸燈籠映亮九策帛角。諸葛亮收扇,望旗雨狂奔,淡聲向張遼:“兩月內,弓要先過白鹿原,再過黑水;若鐵與火不在北幕染血,九策不過紙卷。”張遼舔指觸箭羽,含笑回一聲“敢不奉命”。而從山腳折彎閘到長安學宮燈塔,再到台下陣列撐起的火鳶,燈火已織成一條明亮天幕,將刀、犁、燈、鹽、麥與紙墨儘納其中,向北連成一條看似柔軟卻無法折斷的星火脈絡。

夜幕落定,塵與雲在地平線相纏。北伐大軍燈帶似銀河倒懸,照見並州前野的折草動蕩,照見遠處夜行鹿群被驚嚇奔逃,也照見古老邊塞荒烽吐出的第一縷狼煙。在那灰白煙柱與燈帶交彙處,一個新的、以九策與鐵血共同錨定的時代,正在草原與河流之間迫近。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盜墓:我攜永恒家族吞噬諸天 直播判案:我是個地獄判官 修為儘失後,總有仙子對我圖謀不軌 規則怪談:符玄也想在怪談裡推演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重生港島締造東方矽穀 重生之官途風雲 當兵:從被國科大特招入學開始! 撩完就跑?律政大佬今晚想睡床 偏心假少?我在星門打怪道法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