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二,錦城南郊,天府家園一號社區的廣場上,十六頂紅綢喜棚整齊排列,棚下擺著長桌,桌上鋪著素淨的白布,點綴著幾枝新摘的野花。晨曦微露,夏淮安站在廣場中央的高台下,望著陸續到來的新人和他們的親友。
社區裡的百姓早已圍了過來,孩童們嬉笑著在人群中穿梭,老人們坐在長凳上搖著蒲扇,年輕男女則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好奇地打量著即將成婚的新人。
“東家,時辰到了。”周主簿低聲提醒。
夏淮安點點頭,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廣場上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諸位鄉親!”夏淮安的聲音洪亮而溫和,“今日,咱們天府家園一號社區,有十六對新人喜結連理。我夏淮安,有幸作為證婚人,為他們送上祝福!”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華夏講究‘新事新辦’,婚禮不鋪張,但禮節不可廢。”夏淮安環視眾人,嘴角含笑,“今日的婚禮,沒有三媒六聘的繁文縟節,沒有借債充門麵的陋習,但基本的禮節,一樣不少!”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那十六對新人——有穿著嶄新工裝的年輕工匠,有身著素淨布裙的紡織女工,還有幾對是社區裡的農人和學堂的先生。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掩不住的喜色,卻又透著一絲緊張。
“婚禮開始!有請十六對新人上台!”
十六對新人依次走上高台,排成兩列。新郎們大多穿著乾淨的工裝或新製的棉布短褂,新娘們則身著簡樸的紅裙或繡花對襟衫,雖無金玉點綴,卻個個精神煥發。
夏淮安走到第一對新人麵前——新郎是鋼鐵廠的年輕技工張鐵柱,新娘是紡織廠的女工李秀兒。兩人都是巴南郡出身,相識一年有餘,如今在社區裡安了家。
“一拜天地!”夏淮安朗聲道。
張鐵柱和李秀兒麵向廣場外的青山綠水,深深一拜。台下百姓紛紛鼓掌,孩童們學著大人的樣子,有模有樣地作揖。
“二拜高堂!”
新人轉向坐在前排的長輩們,恭敬行禮。李秀兒的母親眼眶微紅,悄悄抹了抹眼角;張鐵柱的父親咧嘴笑著,黝黑的臉上滿是欣慰。
“夫妻對拜!”
張鐵柱和李秀兒麵對麵站定,彼此深深一揖。李秀兒的臉頰微紅,張鐵柱的耳根也紅透了,兩人都不敢抬頭看對方,卻又忍不住偷偷瞥一眼。
台下響起善意的笑聲和掌聲。
夏淮安走到新人麵前,微笑著問道:“張鐵柱,李秀兒,你們可願結為夫妻,無論貧富,無論順逆,彼此扶持,共度此生?”
“願意!”兩人異口同聲,聲音堅定。
夏淮安點點頭,從袖中取出兩枚銀質婚戒——這是社區工坊特意打造的,雖不貴重,卻寓意深遠。
“這戒指,象征圓滿,也象征責任。”夏淮安將戒指分彆遞給兩人,“戴上它,便是許下承諾。”
張鐵柱小心翼翼地接過戒指,笨拙地給李秀兒戴上。李秀兒臉頰微紅,也為他戴上了戒指。台下頓時響起一片善意的笑聲和掌聲。
夏淮安依次為十六對新人證婚,每一對都鄭重地交換戒指,許下誓言。
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在成為華夏工廠、農莊、或織廠的工人後,相遇相識而成親;也有一部分本來就是同鄉或是遠親,有相似的背景,而選擇在這裡成親安家。
夫妻倆都是工人,一個月至少就有二兩多銀子的收入,以社區的物價,完全可以過上溫飽舒適的生活。
證婚完畢,夏淮安再次走上高台,高聲道:“禮成!從今日起,你們便是夫妻了!放煙花!”
十六響的衝天炮依次飛向高空,炸開一朵朵絢爛的煙火。
廣場上歡聲雷動,孩童們蹦跳著拍手,老人們笑著點頭,年輕人們則起哄著讓新人“親一個”。幾對新人羞紅了臉,但還是輕輕擁抱了一下,引得眾人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