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殿銅人泣血,太醫署銀針索魂
天聖五年冬,汴梁大相國寺仁濟殿突發異象。守夜僧人慧明親眼見那尊針灸銅人雙目滲血,手持銀針的右臂竟自行抬起,在月光下刺向承靈穴——正是三日前暴斃的翰林醫官使許希身上潰爛的傷口位置。
開封府推官趙允弼掀開白麻布時,濃烈的苦杏仁味混著屍臭衝得他後退三步。死者許希全身浮腫如鼓,唯獨天柱穴至風池穴的皮膚乾癟如紙,後頸處赫然插著三寸金針,針尾雕著禦醫局獨有的雙蛇纏杖紋。
"許太醫是給李宸妃施針後暴斃的。"醫官院判顫聲道,"那日他手持新鑄的"天聖針灸銅人"核對穴位,針法分毫不差......"話未說完,窗外忽傳來金石摩擦聲,眾人驚見庭院裡兩丈高的青銅針灸人像竟平移三尺,地麵青磚上留著帶血的太淵穴拓印。
趙允弼蹲身細察,發現銅人足底暗格裡藏有半張泛黃絹帛,上書:"天聖四年九月,王惟一典觸覺換人形。"字跡與許希書房《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批注如出一轍。
當趙允弼帶著女醫師沈南璆夜探仁濟殿時,月光正透過殿頂二十八星宿琉璃瓦,在銅人周身投射出詭譎光斑。沈南璆突然按住銅人脊背:"這裡的風門穴比圖經記載偏斜三分!"
隨著她按壓穴位,銅人胸腔轟然洞開,數百枚帶血銀針如暴雨傾瀉。針堆裡埋著本《考訂殘卷》,記載著駭人秘辛:"天聖鑄銅人時,七十二處穴位需活人試針。王太醫以幽冥當鋪換得觸覺永固,卻不知典當之物正是自身痛覺......"
地宮深處突然傳來機括轉動聲。兩人追至地下祭壇,見失蹤的鑄銅匠人張鐵口正用銀針貫穿自己睛明穴,血泊中掙紮著畫出殘缺星圖——正是銅人足底缺失的太白穴方位。
混入太醫局庫房那夜,趙允弼發現所有天聖三年製的艾灸盒內側,都刻著與銅人足底相同的契文。更駭人的是《脈案集錄》中夾著的密檔:
"天聖四年七月初三,試針者王二牛刺入鳩尾穴後狂笑三日而亡,屍身製成銅人足部模具......"
"天聖五年二月廿二,女試針者周氏承靈穴入針後雙目失明,其顱骨鑄為銅人耳部......"
突然,庫房銅壺滴漏中的水銀逆流而上,在牆麵凝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缺失的第十三卷。沈南璆驚覺其中標注的"鬼封穴",竟對應著禦醫許希屍身上的潰爛處。
冬至祭天大典前夜,趙允弼帶禁軍圍住禦藥院。眾人撞開門時,見王惟一正將金針刺入銅人神闕穴,銅鑄腹腔中竟傳出活人哀嚎——失蹤的醫學生崔文台蜷縮其中,周身七十二處穴位插滿銀針。
"當年官家要三年鑄成銅人,除了典當痛覺,還能如何?"王惟一癲狂大笑,突然撕開官袍露出胸膛——那裡布滿與銅人相同的穴位標記,"每校正一處穴位,就要用活人試針。你們真當那些流民是自願的?"
銅人突然劇烈震顫,王惟一渾身穴位同時爆出血花。在彌留之際,他蘸血在地上畫出最後穴位:"去查......查景靈宮東廊......"話音未落,銅人右臂銀針破空飛來,貫穿其百會穴。
三個月後,沈南璆在景靈宮東廊暗格裡發現鑄鐵箱子。內藏百枚帶銘銀針,針尾刻著"天聖五年敕造",每根針管中空,注滿水銀與骨粉混合物。箱底壓著張泛血絲絹:
"凡用此針者,需以幽冥當鋪典當五感之一。典觸覺者可成聖手,失痛覺者不懼創傷,然每逢月晦,必遭銅人索命......"
明道元年春,汴梁突發疫病。有人見仁濟殿銅人夜半行走於街巷,持針為流民診療。而在太醫局塵封的典冊裡,悄然多出條批注:"天聖針法本為濟世,然以人器相融,終成妖異。"
喜歡星宿典藏錄:幽冥契請大家收藏:()星宿典藏錄:幽冥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