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寧公父親竫公早亡,寧公接的是祖父秦文公的班。寧公即位時年僅十歲,因年紀小,不能獨立執政,由卿相參政,處理國家事務。因為寧公祖父在位時間長,各種法律政策都已完善,寧公執政就按照祖父製定的法律,政策執行就可以了,在位期間雖然沒有什麼政績,總算沒出什麼漏子,國家還是安全健康發展。
秦寧公在位十二年逝世,沒有留下來什麼動人的故事,卻留下來三個兒子。長子武公被立為太子,次子德公與太子武公為同母兄弟。三子出子為寧公之妾魯姬子所生。寧公去世後,大庶長弗忌犯上作亂,聯合威壘與三父廢掉太子,擁立出子為君主,三賊把持朝政,朝中大臣敢怒不不敢言。
大庶長仗著手中掌握了兵權,在朝中為所欲為,亂殺無辜,朝臣隻能聽之任之。秦氏家族戰戰兢兢,生怕引火燒身。三賊愈加猖狂。散朝大臣不敢結伴而行,怕被汙途謀不軌。太子太後度日如年。
出子五歲登基做傀儡君王,政務任憑三賊處置,什麼事也不聞不問,沒事了就退朝回宮。出子生母魯姬子每天都擔心兒子會遭不測,世間事就是偏偏你怕什麼,來什麼。出子做傀儡秦王六年,三賊看著嫌礙眼,秘密派人把出子暗殺了。
三賊所為激起民憤,朝臣已經是忍無可忍,對三賊恨之入骨,恨不能喝三賊的血,吃三賊的肉。大庶長弗忌本想殺死出子,自己做君王。看到群臣激憤,民心思變,大庶長膽怯了,不敢自己做君王,就擁立原太子武公繼承君位,就是秦武公。
秦武公即位,表麵上仍重視三賊,有事同他們商量,說些關心他們的話,麻痹三賊,讓他們失去警惕心。暗中卻在培養自己的力量,為早日除掉三賊做準備工作。武公少年英雄,即位時不滿二十歲,因經曆了三賊之亂,所以成長進步的快。武公元年帶兵征伐彭戲氏,到了華山腳下,住進平陽封宮裡,培植自己的親信,將軍們也都相信這個少年英主,在平陽宮稍做休整,率兵回都城。
秦武公實力一天天增強,朝臣多靠近武公,三賊有些擔心,在一起密謀準備起事,大庶長說:武公年輕有為,現在群臣又都靠近武公,我們現在起事沒有勝算,再說武公對我們沒有二樣,不像要處置我們的樣子。我們還是觀察一下再做決定,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秦武公三年,武公的君位已經穩定,將軍聽令,朝臣用命。三賊也沒有覺得異樣。一日朝會,秦武公突然下令,捉拿三賊歸案。三賊束手就擒,武公緊接著下令清除餘黨。不到半天所有案犯全部抓獲,由主管法律的官員審理。三賊被處以重罪,滅三族。其餘案犯全部問斬。
三賊被除,朝臣一片歡騰。秦最年輕的君主,坐穩了江山。秦武公除了三賊,沒有了後顧之憂,緊接著就為開疆拓土做準備。秦武公十年,秦派兵攻打邽,翼兩地的戎狄,兩地的戎狄敗逃。秦武公在這兩地設縣。秦武公十一年,開始把杜,鄭兩地設縣,並滅了小虢國。
秦武公少年君主,開疆拓土,為秦的發展添磚加瓦。在位二十年,生前為秦建功立業,死後卻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從秦武公開始,用活人殉葬。為秦武公殉葬的一共有六十六人。秦武公兒子叫公子白,公子白沒做國君,被封在平陽,號平陽君。武公的弟弟德公被立為國君。
德公即位,朝廷已經安寧,該打的仗,武公都打完了,諸侯國之間關係正常,德公做的是太平天子。德公移駕雍城的大鄭宮,這裡是德公的封邑,在這住習慣了,就把國都搬過來了。登天子位先要祭祀天地,德公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祭壇祭祀天地。場麵宏大,都城百姓都來參加,也有些是湊熱鬨。
祭祀天地,占卜凶吉,這是必定的程序。全城百姓也跟著熱鬨了一天。牛羊豬各三百頭,那是多大的場麵。光分祭肉就得半天。德公這麼宏大的祭祀場麵,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德公在位二年就逝世了,他隻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曆法上規定伏日。
德公三十三歲即位,在位二年去世,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宣公,次子成公,三子穆公。德公業績平平,他卻生了一個偉大的兒子一一秦穆公。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