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的戲,不為票房,
是城裡最溫柔的執念,是讓鄉音與信念並肩守夜的簾後身影。”
四、江邊碼頭舊址:繁盛退潮,餘波未平
傍晚,我沿著長江步道,來到舊安慶碼頭。
江岸沉靜,水浪翻湧處,仿佛仍能聽見昔日商船喧囂。百年前,這裡是通江達海的經濟重鎮,是徽商西行、楚商北上的出發口。
一位坐在江堤上釣魚的老者說:“江沒變,岸變了。”
我寫下:
“安慶的江,是流動的懷舊,
她不是寂靜,而是將所有舊事壓進水底,等你來聽。”
五、菱湖書院:書香未散,湖光猶在
最後一日,我步入菱湖書院。
湖邊石橋低臥,柳葉輕垂。講堂中書案陳設如舊,牆上留有“惟精惟一”之訓。
幾位大學生在此集訓備考,讀聲琅琅。
我坐在窗邊,陽光穿過竹影斜灑卷簾。
我寫下:
“安慶的書院,不靠大牌匾,
她靠一代代青燈黃卷,用‘讀書無用’的年代裡繼續點一盞不滅的燈。”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六安
五天安慶之行,我自迎江而上,拾得江塔晨鐘;於桐城講義,觸碰文字骨氣;在戲台聽鄉音回響,在碼頭念舊夢未息,最後於書院一角再一次確認:文明從不止於紙上。
這是一座願將詩書與戲夢一起埋入泥土的城市。
她沉穩,卻不消退;她溫柔,卻藏鋒芒。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皖江之腹、桐派故裡、戲魂未息之地鄭重落筆:
“第183章,安慶已記。
她是書聲與江聲合奏的舊章,
是一座用鄉音記憶,替文明守夜的長江古城。”
下一站,是六安。
我要西行入大彆山腹地,去聽一段關於綠茶、革命與山中人心的三重奏。
我收好筆記,對著天邊被江霧吞沒的塔影,輕聲說:
“書已畢,山將啟——六安,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