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了幾千年卻還能和你坐下來講一個故事;
她從不催你快,而是陪你慢。”
四、潘安湖新城:工業之地的生態逆轉
第三日,我驅車前往潘安湖。
這片湖泊曾是廢棄煤礦沉陷區,如今卻成為全國知名的生態示範區。湖水碧綠,遊人如織,蘆葦間鳥鳴清脆,遠處還有風力發電塔靜靜轉動。
一位工程師告訴我:“我們把挖走的土填回來,把掏空的地種上綠。”
我點頭,感動不言。
我寫下:
“徐州的重,不隻在鋼鐵冶煉,
更在她願意用幾十年的代價,給土地一個歉意和一個擁抱;
她不是隻向前跑的車頭,她也會回頭,修好自己。”
五、徐州博物館與“兵之城”:戰爭不是傷疤,是骨架
最後一天,我去了徐州博物館。
展廳中陳列著無數兵器:青銅戈、鐵製戟、漢劍、戰馬車輪,還有漢代畫像石上刻著的“出征圖”。
講解員說:“徐州之‘硬’,在於她從來不懼打仗,也從來不怕再建。”
我站在“兵城徐州”浮雕前,久久無語。此城因戰而生,因戰而強,卻也因戰而懂得和平的重量。
我寫下:
“徐州的骨,是刀鋒塑成的,
她不唱戰歌,卻懂得何為止戈;
她不高聲炫耀勝利,隻在博物館裡默默展示戰爭的代價。”
六、古今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淮北
五天徐州之行,我行過古墓、攀過山林、遊過湖水、觸過兵器,也聽見鋼鐵與和平的雙聲部對唱。這是一座帶著帝王之氣的城市,卻用百姓的方式活著。
她不是講光輝史詩的喧嘩者,
她是把殘碑碎甲撿起來,輕輕拚好再交給你的人;
她既有黃土中的戰爭故事,也有湖光裡的詩意餘生。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五省通衢、漢魂歸處、鋼與文交響之地鄭重落筆:
“第201章,徐州已記。
她是一柄塵封的劍,
也是一盞燃著的燈——照亮過去,也照見未來。”
下一站,是淮北。
我要繼續北行,進入安徽的煤城腹地,去聽聽那片埋藏黑金的土地,如何在沉默中開出生活的光。
我收起筆記,轉身走出徐州博物館,輕聲說:
“帝魂已記,礦脈將現——淮北,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