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下:
“新月下的清真寺,是高原夜空的燈塔。
信仰與生活,如河流一樣潤澤人心。”
四、河州工藝:指尖上的瑰寶
臨夏是西北有名的手工藝之鄉。花帽、刺繡、磚雕、雕漆、磚雕、木工藝在這裡代代相傳。走進回民家中,往往能見到絢麗的刺繡壁掛、巧妙的花帽、雕刻精美的窗欞和桌椅。
我參觀了一家花帽作坊。女工們手指靈巧,銀針穿梭於五彩絲線之間。花帽不僅是頭飾,更是生活的信物、節日的禮物、愛情的見證。女工阿麗說:“每頂花帽都有自己的故事。新娘出嫁、孩子滿月、老人壽辰,都少不了花帽。”
集市上的磚雕、木雕也同樣精美。匠人們用黃土、楊木、白灰,雕刻出伊斯蘭花紋、漢族吉祥圖案、飛禽走獸。手工藝品既有絲路風情,也有高原粗獷,帶著歲月與風雨的印記。
我寫下:
“臨夏的工藝,是時光的凝固,
在指尖綻放,也在生活中流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多元包容:民族和諧的生活畫卷
臨夏是回、漢、東鄉、撒拉、保安等二十多個民族的家園。這裡,各民族習俗交融、節慶頻繁,民眾彼此尊重、團結互助。婚禮上回漢同賀,齋月裡鄰裡相幫,廟會和花兒會中四方共慶。
我走訪了一個漢回混居的村落。村中既有清真寺,也有漢式廟宇。節日時分,回族家庭會請漢族鄰居共進開齋飯,漢族家庭則在春節時邀請回族朋友賞燈吃餃。孩子們一起上學、放羊、學花兒,彼此語言、風俗漸漸融合。
村裡老人告訴我:“河州這地方啊,誰家有難大家都來幫。咱們靠的是一份情義,也靠的是相互尊重。”
夜晚,村莊裡傳來花兒歌聲和狗吠,星空下的高原靜謐溫暖。
我寫下:
“多民族的河州,是人間溫情的見證。
每一場節日、每一聲花兒,
都在講述包容與共生的故事。”
六、臨夏夜色:花兒與新月的交響
夜幕降臨,臨夏的街巷燈火輝映。新月高懸,清真寺輪廓在夜色裡更顯莊重。夜市上,人頭攢動,饊子、甜醅、牛肉麵、烤肉串的香氣彌漫。花兒歌手在燈下彈唱,老人們在一旁喝茶,孩子們在人群中嬉戲追逐。
我獨自走在河州橋上,微風拂麵,河水在夜色中輕輕流淌。星光與燈火交織,高原夜色如同一曲悠遠的歌謠。我的心,也在這片多彩而溫柔的土地上變得格外安定。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14章,臨夏,記。
河州花兒,新月高懸,
這是信仰與生活相依的高原讚歌。”
下一站,甘南。
我要沿洮河、穿越高原,去草原與雪山之間,探尋藏地人文、自然與信仰的共鳴。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