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把泥土,都是希望的種子。”
四、回族文化:信仰、商貿與花兒
海東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地之一。清真寺的綠色穹頂高聳,阿訇的誦經聲隨風飄揚。每逢齋月與古爾邦節,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街頭飄出手抓羊肉、饊子、牛肉麵、甜醅子的香氣。老人們在清真寺院下談天說地,青年們在市場裡做生意。
我在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花兒會現場。回族、漢族、土族、撒拉族的歌手們輪流登台,對唱“花兒”。歌詞裡有生活的苦辣,也有愛情的甜蜜。觀眾席上老少齊聚,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土族姑娘穿著豔麗的刺繡長裙,回族小夥頭戴白帽,大家在音樂中拉近彼此的距離。
花兒的旋律隨風飄蕩,觀眾紛紛加入合唱。會場外,牛羊市場、手工藝品攤點、奶茶攤、烤羊肉串飄香四溢。節慶讓城市變得格外熱烈,也讓各民族的生活彼此交融。
我寫下:
“花兒,是黃河岸邊的歌謠,
回族的信仰,是生活的底色。
歌聲和商貿,讓這裡的煙火如此熾熱。”
五、曆史遺跡與山川風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海東地處絲綢之路古道,曆史遺跡遍布。瞿曇寺、禹王峽、北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見證著曆史的深度與自然的壯美。
我到樂都區的瞿曇寺探訪。寺院始建於明代,紅牆金瓦、簷角飛翹,佛塔和廟宇錯落有致。山門前,信眾與遊客來往不斷。寺內僧人講述古寺的變遷與重建故事,遊客駐足欣賞壁畫與藏品,殿內香火嫋嫋。
黃河大峽穀、禹王峽兩岸,峭壁如削,湍流奔騰。遊客沿棧道行走,聽水擊石鳴,看雲卷雲舒。春夏時節,山花爛漫,秋冬白雪皚皚,呈現高原獨有的四季輪轉。
我寫下:
“海東是曆史的畫卷,
也是自然的篇章。
每一處遺跡、每一座山河,
都讓人感受時間的溫度。”
六、海東夜色:都市與高原的溫柔
夜幕降臨,海東的新城區燈火璀璨,老城的街巷燈光點點。夜市上,烤羊肉串、牛肉麵、青稞餅的香味彌漫。廣場舞與花兒會、鍋莊舞、安召舞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同時上演。小巷深處,老人坐在門前乘涼,孩子們追逐著星光。
我獨自走在湟水岸邊,看河麵倒映著城市燈光,遠處山影如黛。高原的風變得溫柔,仿佛為繁忙一天的人們送來片刻寧靜。夜色下的海東,有都市的現代,也有高原的遼闊和包容。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19章,海東,記。
黃河湟水,群山田野,
這是東西交彙、新舊同歌的篇章。”
下一站,西寧。
我要順著湟水一路向西,走進青藏高原的心臟地帶,探尋高原省會的曆史、文化與現代脈搏。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