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秦美妝公司”便正式成立,主營胭脂水粉業務。
礦場、蜂場、花圃、藥田,在呂凝的帶領下,各項工作有序展開。
消息傳出後,鹹陽的女性們無不歡欣鼓舞,滿懷期待地等待著。
……
幾天後,高德全負責的化糞池工程終於完成挖掘,吳巨指示他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和水泥施工。吳府改造計劃由此邁出第一步。
與此同時,城外的吳家莊也被納入改造範圍,各工廠將陸續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魁首近衛的山莊同樣如此。
這座山莊原本僅用於居住,魁首近衛遷入後,原有的園林等非必要設施已被拆除。此次吳巨計劃進一步改造,除了將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外,還將調整布局,使其兼具軍營功能,並增設各類防禦設施,將其打造成固若金湯的堡壘。
此外,為了供應大秦建築公司需求,也為後續改造做準備,吳家莊新建成了一座磚窯廠。
這並不複雜,吳家莊靠近渭水,粘土和水源都很充足。
至於燒製青磚和紅磚的技術,吳巨也早已掌握。磚塊中鐵元素完全氧化則為紅磚,未完全氧化則為青磚。
因此,在建設過程中並未遇到太大阻礙。
磚窯廠開業當天,首批燒製的磚塊質量便令人滿意。待所有窯口建成後,日產量達到五萬塊不成問題,甚至十萬塊也有希望。
……
這是八月第一周發生的事情。
八月八日,吳巨應廷尉焦樵之邀參加了一場聚會。
這場聚會主要由秦法家成員參與,形式上更像是茶話會或沙龍,氣氛較為輕鬆,通常大家一邊品茶飲酒,一邊討論政事,旨在交流思想,探討解決方案。
與會人員並無嚴格限製,也不一定局限於秦法家成員,例如吳巨和李斯便是焦樵特意邀請來的。一個是醫家魁首,一個是儒家,卻都對法家思想有著深入理解。
堪稱真正的雙重。
上個星期,在茅焦升職兼喬遷的宴會上,李斯向眾人傳達了聚會的消息,時間定在今日,地點是焦樵的府邸。
……
幾位法家學者正熱烈討論著朝政,焦樵和李斯等人也會偶爾加入。而吳巨則在一旁悠閒地喝茶吃點心,雖然看起來漫不經心,但在場無人敢小覷於他。畢竟,大家都清楚,這不是他不懂,而是他選擇了一種超然的姿態,不爭不搶。
若有人說他不懂,其他法家學者必定群起而攻之,讓他明白人情冷暖。試問,哪一位堂堂的吳巨會不明白法家學問?要知道,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法規,皆是他倡議並製定的。指指點點)
連廷尉焦樵都對他讚賞有加,這含金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因此,吳巨的低調反而吸引了眾多目光,甚至引來一些法家新人的敬仰。然而,他們若得知自己的想法,吳巨恐怕要喊冤了。他哪裡是與世無爭?法家大佬的身份又怎麼與他相關?
吳巨隻求自己能低調做人,畢竟他的“法家大佬”人設和他的實際能力相差甚遠。一旦在他麵前崩塌,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對這類聚會總是矛盾重重,既渴望與法家學者交流,又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所以在麵對這些場合時,他采取了靈活應對的策略:平時儘量減少存在感,避開爭論焦點。若有學者請教,他會借故推辭,或者把問題轉嫁給李斯,實在無法推脫,便裝腔作勢地回答幾句。當然,這種策略並不意味著完全置身事外,遇到值得深思的問題,他也會積極參與,展現自己的見解。
這種平衡策略在過去幾次聚會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也希望能繼續沿用下去。
此刻,一眾秦法家正在商議近期的朝政要事,焦樵和李斯偶爾也會加入幾句。有人詢問時,他便笑著擺手:“我對這方麵不太清楚,還是由你們來說吧。”
他們首先討論的多是三川郡的問題。呂不韋往返三川,帶回了不少棘手事務,在昨日的朝會中未能得出結論。此次聚會恰好聚集了不少跟隨呂不韋前往三川又隨其返回的人,於是今日眾人再次提起這些話題。
“來了啊。”祁農也到了,笑嗬嗬地向大家拱手致意。
“就差你了。”焦樵微笑回應。
祁農落座後倒了一杯茶,說道:“路上耽誤了些時間,以茶代酒,自我懲罰一杯!”
飲儘茶水後,祁農深吸一口氣。
焦樵揚眉:“祁兄似乎有心事?”
祁農擺手,似感慨又似抱怨:“唉,彆提了,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此話一出,眾人疑惑,問道:“祁兄何出此言?”
祁農攤手道:“國庫!”
眾人立刻明白了。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國庫空虛本就是常事。
哪個國家能避免這種狀況?
即便是、萬戶侯、百室君主,仍會為貧窮而憂愁。
假如有一天宣布國庫充裕,反而會讓人生疑,是不是祁農做了假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祁農的話引起了吳巨的注意,他問:“國庫緊張?怎麼回事?前陣子不是還好好的嗎?大王靠鹽和布匹生意賺了不少錢啊。”
祁農搖了搖頭:“情況不同了,而且形勢看似不錯,也要看跟誰比。”
吳巨略加思考,便明白了祁農的意思。
今年年初,秦國經曆了三川之戰和一場疫情的衝擊。
武器、糧草、傷員撫恤、藥材、災民,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當時國庫幾乎見底,無疑是最低穀。
之後秦國得到了韓魏的賠款,吞並了東周的土地和財富,逐漸恢複元氣。接著子楚跟隨吳巨經商,販賣鹽、布匹和豬肉,大賺了一筆。
形勢在當時看來頗為樂觀,然而如今卻已大不相同。
“單是為軍隊準備冬衣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人頭疼,我至今毫無頭緒。”
祁農感歎道:“沒有什麼比戰爭更耗費財力了。”
眾人連連點頭附和。
“不如增加賦稅?”有人提出建議。
“不妥,不妥。”有人立即反對。
祁農將問題拋出,顯然是希望集思廣益,但提出的幾項建議均被搖頭否決。
突然,有人將目光轉向吳巨:“吳大人,您也談談您的看法?”
“是啊,吳大人精通經濟,可是個厲害人物!”眾人眼睛一亮。
在鹹陽,誰人不知吳巨家財萬貫?
不久前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吳巨的資產已超過秦國首富呂不韋。
這並非毫無根據,有人經過詳細計算,估算出吳巨旗下各產業的收入,僅明麵上的資產,吳巨與呂不韋已相差無幾,更何況還有許多難以查清的部分。
由此可見,即便吳巨暫時還不是首富,不久後也很可能超越呂不韋。
對此,眾人並未感到意外,畢竟吳巨經營的燒酒、茶葉、蔬菜、食鹽、布匹等產業利潤極高,每日進賬源源不斷,成為首富隻是時間問題。
當然,吳巨究竟有多少錢,始終是個謎。
大家都期待聽到吳巨的建議,祁農也認為以吳巨的才智定能提出良策,便說道:“吳大人,您有何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