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吳巨尚未說完,後句更令人震驚:“必要時,可對敵國進口商品提升關稅,以抑製其商品流入。”
眾人皆大驚失色。
“提升關稅?”祁農隱約察覺到什麼,陷入沉思,沉默不語。
其餘法家學者則低聲議論。
他們是法家信徒,雖不及儒家那般高談闊論仁義道德,卻同樣注重修身養性。這種針對敵國提高關稅的做法,在他們眼中實屬勢利之舉。
“這種方法未免有些不擇手段吧?”有人忍不住開口。
吳巨笑著搖頭:“此言差矣。兩國交戰難道不算不擇手段?兵者,詭道也。戰場上動輒數十萬性命相搏,而商戰不過是多賺些銀兩,何來不擇手段之說?”
對方一時語塞。
又有人辯解:“即便如此,國家間總該有些風度……”
吳巨冷靜回應:“縱使你對魏國免除關稅,魏王又豈會感恩戴德?兩國相爭,各出奇招,還有什麼道德可言?”
那人漲紅了臉:“秦國乃大國,諸侯之首……”
吳巨毫不客氣地打斷:“大國與諸侯之首我無異議,但難道你不明白六國皆稱我國為暴秦嗎?你心裡當真毫無察覺?”
眾人啞口無言。
“身為秦國臣子,我首要職責是為國家謀利。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商品,限製外國商品流入,這是必要的舉措。”吳巨說道。
祁農點頭附和:“言之有理,我完全支持吳卿的觀點!”
“國企、平準、關稅!哈哈哈!”祁農放聲大笑,“得到這三策,此次出行便不虛此行!”
祁農對吳巨極為欽佩。
平日裡,吳巨經商並不顯山露水,更多依賴產品品質取勝。無論是燒酒、茶葉、菜肴,還是紙張、玻璃,皆如此。簡而言之,吳巨走的是暴擊流、高攻速路線,而呂不韋則更傾向於技巧流。
祁農今天第一次聽吳巨講述如此多的經商技巧,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吳巨的能力遠超常人,他對國家經濟的增長以及商業競爭的理解非常深刻,這一點從他提出的三條策略中就能看出來。這也說明,他並非不懂技巧,而是不屑於使用。
祁農出身農家,身為秦國的治粟內史,精通農業,對商業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比起吳巨,他在商業上的見識確實有所不足。
“吳巨你真是足智多謀,這次獻策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改天我們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祁農接著說:“我這就上奏,請大王批準,並為你請功。”
“太客氣了。”吳巨笑著回應。
祁農笑著歎了口氣:“這三條計策雖好,但都是長期策略,無法立刻緩解我的困境啊。”
普通人可以通過買彩票等方式一夜暴富,但國家不行。即使普通人不勞而獲,最多也就能獲得幾十萬貫的財富,而在國家層麵上,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
國家之間的競爭中,哪有什麼一夜暴富的機會?
也不是完全沒有,戰爭算不算?
打了勝仗,好處自然多多。否則,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怎麼會那麼熱衷於發動戰爭?不就是為了彆人的石油嗎?
但現在還沒和趙國開戰,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哪有賺錢的道理。
秋收倒是能帶來豐厚收益。
秋收後,財政壓力會有所減輕。
另外,新得到的三川郡擁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糧草,但不能全靠三川郡。畢竟三川之戰和疫病耽擱了春耕,雖然子楚儘力補救,但效果有限,收成肯定不如往年,所以三川郡能提供的糧食不會太多。
當然,祁農通過各種手段籌措資源,支撐一場戰爭完全沒問題。
但戰爭這種大事,怎麼能隨便應付呢?
三十萬大軍與二十萬大軍作戰,結果能一樣嗎?裝備鐵甲與布甲的士兵,戰鬥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若能籌得更多資金,又能讓多少將士免於冒險?
因此……
錢!
還是錢!
吳巨陷入沉思,眉宇緊鎖,忽然想到什麼,開口說道:“冬衣?”
“嗯?”祁農沒聽清。
“是不是該為軍隊準備冬衣了?”吳巨再次確認。
祁農點頭:“當然。”
吳巨深吸一口氣,目光變得明亮:“雖然我不知道如何快速賺錢,但在冬衣供應上,或許我能幫上點忙。”
“哦?”祁農來了興趣。
周圍的人也投來好奇的目光,期待聽到吳巨的計劃。
然而,就在吳巨準備開口時,祁農舉起手,笑著說道:“這個問題我們改天再談,今天耽誤大家的時間已經夠長了,剩餘時間留給各位繼續探討學問。”
至於究竟是怕浪費時間,還是出於保密考慮,隻有祁農心裡清楚。
焦樵點頭附和:“那麼,這個話題暫時先放一放,讓我們回到先前的主題。”
聚會重新熱鬨起來。
上午開始的聚會到中午結束,焦樵設宴款待眾人後各自散去。
這次聚會,吳巨在許多人眼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不少人原本質疑他作為醫家魁首是否真正精通法家學術,但今日見識了他的能力,無不心悅誠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巨提出的三大策略中,雖有鼓勵通商的建議令部分秦法家感到不適,但其餘國企、平準、關稅三項方案令人耳目一新,稱讚其構思巧妙,學術造詣已達巔峰,果然名不虛傳。
吳巨自身也受益匪淺。
係統的法家統一任務完成度從1飆升至30。
這讓他疑惑不解:法家分為七國,每國應占約14的進度,就算加上衛國也才12。
係統解釋道,計算方式並非如此簡單。秦國作為法家的大本營及最終勝利者,在整體比重上遠超其他六國,包括衛國。
聽罷,吳巨終於明白了過來。
目前,統一百家的任務進度參差不齊。醫家已達成100,成為唯一完全完成任務的學派。法家僅達30。儒家則為14,其中荀子貢獻頗多,其餘部分多源於韓非和李斯。這兩人雖屬儒家,卻以法家學術聞名,他們與法家一同成長,這讓吳巨十分欣賞。縱橫家進展至7。陰陽家為13。而第十二家停留在10,自九鼎事件後,吳巨便再未收到他們的消息。
其餘如兵家、道家、小說家、農家、墨家、名家等學派,幾乎毫無進展,短期內也難以找到突破口。
儘管這些都不是短期能實現的,但總體上還是有所進步,尤其是法家。
從焦樵府邸出來時,焦樵拍拍吳巨肩膀說道,自己年事已高,或許幾年後便會告老歸鄉,享受閒適生活,屆時吳巨、李斯等人將成為法家的核心人物。
由此可見,吳巨在焦樵這些法家學者心中占據重要地位。
隻要保持良好形象,待到統一七國之時,吳巨定能在法家中占得一席之地,那時完成任務便是易事。
未來充滿希望!
吳巨哼著小曲走出焦樵府邸,剛出門口就被祁農攔住。
吳巨回頭一看,發現是祁農,頓時一臉疑惑:“怎麼了?”
“來我家坐坐,咱們好久沒喝酒了,一起喝一杯,邊喝邊聊。”祁農一邊說一邊將吳巨往自己的馬車引。
“不是才喝過嗎?”
“順便幫我寫奏章,你之前提出的三條計策,有些細節我還沒弄清楚。”
“靠,談工作談工作就行,搞得這麼冠冕堂皇,還請我喝酒。”
“嘿嘿,兩者都有!”
吳巨和祁農同乘一輛馬車,祁農對吳巨的車夫說道:“行了,你先回去吧,事情辦完我會派人送吳巨回去。”
車夫望向吳巨,吳巨點頭示意,車夫行禮後駕車離開。
吳巨和祁農進入車廂。
馬車緩緩啟動。
祁農掀開車簾四處打量,隨後湊近低聲問:“你說的那個冬衣到底怎麼回事?”這是他將吳巨帶上車的主要原因。
他正為軍隊換冬衣的事發愁,頭發都快愁白了。
吳巨抬眼示意前方,祁農明白後仍小聲解釋:“趕車的是我小舅子,可靠。”
吳巨點頭,謹慎地靠近耳邊說了幾句。
祁農皺眉又挑眉:“鴨絨?真的可行嗎?”
“絕對行!保證保暖效果一流,比普通布衣強多了!”吳巨保證道。
祁農摸了摸頭。
“你信得過我嗎?”吳巨問。
“信!”祁農堅定點頭。
“那你放寬心,我會把事情辦妥當的。”吳巨拍胸脯說道。
祁農思考片刻後點頭:“那我就全交給你了。”
“說身家性命太誇張了,布料直接從我的大秦布業買,給你成本價。”吳巨笑道。
祁農興奮地拍腿:“夠義氣!以後你就是我親兄弟了!”
“彆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