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明末下(完)_盤點奪權篡位指南[曆史直播]_思兔閱讀 

第 59 章 明末下(完)(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第59章

文華殿。

坐在崇禎下首的大臣們一片寂靜,就連盧象升也被這句“賤骨頭”噎住了。

畢竟他也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入仕。

好半晌,韓爌才顫顫巍巍的叨念了一句“有辱斯文”

韓爌說的是天幕罵人,但一旁已經有大臣開始想象天幕所描述的建奴入關後的慘烈景象。

分毫不差的催繳賦稅,甚至是差一厘都要革除功名

“韃子就是韃子,簡直殘暴”

一旁立刻就有人小聲附和“比蒙元還不如”

盧象升常年習武,聽力十分好,不禁暗暗翻了個白眼。

他轉過頭微微一躬身,壓低聲音道“陛下,人心可用。”

崇禎輕輕冷哼一聲,明白他的意思。

這些吃裡扒外的狗東西什麼仁義道德,什麼華夷之辯,都不如當高高在上的老爺來的實在。現在聽到建奴入關是這個德行,他們才知道怕

崇禎要不是手裡沒兵,甚至也想搞建奴這一套給自己出出氣

可沒辦法,他還是大明的“仁君”,不能學蠻夷那一套,不然這些人怕不是立馬就得打開城門恭迎那些“闖王”。

崇禎深吸一口氣,朗聲說道“諸位愛卿,天幕的垂訓你們也聽到了。正如那顧炎武所說,若是那建奴入關,那就不單單是亡國,而是亡天下到時山河破碎,九州腥膻,黎民有倒懸之危,士林受鞭撻之苦。朕縱然掛在景山的歪脖子樹上,也閉不上眼睛啊。”

殿中大臣們齊齊起身,拱手道“陛下仁善”

皇帝給了他們台階,他們自然也要表表忠心。

韓爌這個次輔就站出來,代表內閣,真情實感的說“陛下,所謂君辱臣死,臣等雖是朽木之姿,卻定會竭力護陛下周全,必不會重現那不忍言之事。”

眾位大臣跪倒在地,齊聲附和。

崇禎看著滿殿的人,就連讓他罷官了還沒來得及離開的兵部尚書梁廷棟都伏在那裡。

這裡有幾個人是真心,崇禎也不在意了。最起碼,有了這個共識,今後他行事的阻礙會少一點。

天幕,果真是來保佑他的啊

隔了一會兒,天幕上的畫麵又開始動起來。

不好意思,剛剛情緒有點激動,罵人是不對的哈。

可話說回來,講明末的曆史,能有幾個不激動的呢實在是垃圾太多,無法分類的那種。

說完帶清是怎麼整治納稅問題後,我們再來說說帶清是如何打斷天下士庶的脊梁骨的。

沒錯,就是剃發易服。

大臣們隻覺得自己腦瓜子嗡嗡的。

剃發易服好像前麵有提到過這四個字,但是當時他們都被三大案給奪走了注意力,所以自動忽略過去了。

怎麼,這建奴橫征暴斂也就算了,還要強行推行胡風

另一時空,朱元璋緊緊皺著眉頭盯著天幕。

經過蒙元百年統治,現在的中國從語言到風俗再到服侍,無一不受到蒙古胡風的侵襲。就在上個月,他還嚴肅的下了一道詔令,令百姓不得習胡風。

怎麼蒙古跑了,女真又來搞一套不成

何為華夏

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但滿清就是要把這兩種都給你改了。

朱元璋

大明是他一輩子的心血,也是他最重要的成就,而這個大明不單單隻是一個新的王朝,更是趕跑了蒙元,恢複漢家風俗衣冠的一個新的。

現在天幕告訴他,大明這兩百多年都白乾了

元朝占據中原花花世界的時間雖然短,但是奢靡腐化的速度卻很快。

到了元朝中後期,天下流行的衣冠已經並不單純是蒙古的傳統服飾,而是一種結合了西域、中國和蒙古的審美,再加上漢地的工藝、原料所形成的產物。

因此在明初時,人們的衣冠也繼承了這種“元朝服飾”,有大量的胡服元素。儘管朱元璋曾經實施各種禁令試圖摒除胡風,但百姓因襲已久,且部分胡服本身設計合理,樣式花哨,也得到明朝統治階級喜愛,因此屢禁不止,從明前期的出土陶俑和畫像就能明顯體會。

天幕上出現幾個形態各異的小陶俑。

朱元璋一眼就認出來,與時下大部分人的穿著無異。一個老爺模樣的陶俑穿著紅纓翻簷帽、弧襟圓領袍站在那裡,還圍著一條圍脖。

一旁有一個牽馬的陶俑,則是穿著立領中衣和腰褶罩甲,頭上帶著一個紅纓笠子。

而整個明朝兩百多年,隨著不斷強調華夷之分,到了明中期以後,很多繼承自元朝的胡服樣式後來不是淘汰,就是改造成彆樣。

在明末,中國已經恢複了寬袍博袖的舊製,這些紅纓翻簷帽、紅纓笠子、折角襟的圓領袍、甚至穿著在圓領袍之外的短袖對襟衣等服飾基本已經消失了,百姓不再穿這些製式的衣服,自然也不認可它們是漢家衣冠。

朱元璋很欣慰,他點點頭道“自該如此。”

但滿洲服飾不同。

當初蒙古被打回漠北老家之後,再也不能隨意享受那些絲綢錦緞,也沒有了心靈手巧的織工繡娘給他們做衣服,自然無法維持元朝繁複華美的衣冠。

所以明末時的蒙古服裝,受製於草原蒙古社會較落後的生產力,在裁剪上大為簡約,衣料也恢複到宋時“氊毳革”的舊貌,和元朝大不相同。

明代蕭大亨所著夷俗記記載蒙古帽衣“今觀諸夷,皆祝發而右衽也。其人自幼至老,發皆削去,獨存腦後寸許為一小辮,餘發稍長即剪之。唯冬月不剪,貴其暖也其帽如我大帽,而製特小,僅可以覆額製以氈,或以皮,或以麥草為辮,繞而成之,如南方農人之麥笠然衣以皮為之。近奉

貢惟謹,我恒賜之金段文綺,故其部夷亦或有衣錦服繡者。其酋首愈以為榮也”

簡而言之,就是一朝回到發達前。

自元朝以來,女真逐漸蒙古化,所以滿洲衣冠並不是一種原生的“女真衣冠”,反而在最初的時候大致等同明末的蒙古衣冠。

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後為了聯合蒙古,也經常強調蒙古與女真衣冠騎射類同,所以剃發易服這個政策並沒有對蒙古強製執行,就是因為這本來就是兒子學爹啊哈哈哈。

崇禎看向一旁的盧象升,盧象升盯著天幕仔細辨認了一下,回道“回陛下,確實與現今建奴的發飾頗為類似。”

現在的有些人啊,看到明初胡風沒有除儘時的那些衣服,跟最初的滿洲服飾有一些相似的款式,就在那裡狺狺狂吠,說什麼“這就是漢服本來的發展方向”。

這麼能洗地,不去掃大街可惜了。

朱棣很生氣,他怒道“我漢家衣冠巍冠博帶,怎麼能是那些披發左衽的蠻子能比的。”

朕倒要看看,是誰說這種背祖忘宗的屁話

其實在帶清還沒入關的時候,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遼東地區的剃發易服政策就執行的很嚴格。

原因也很簡單。

在遼東的漢人,無論是淪為包衣阿哈也就是家奴,還是作為普通庶民,在樣貌上和他們保持一致,就能在交戰的時候讓明軍分不出來,會被襲擊後金地界的明軍不分良莠地斬殺。即便逃歸明朝一方,也容易被明軍士兵以為“投虜”而殺良冒功,被迫依附於後金,斷絕複歸母國的念想。

殺良冒功,確實是邊軍討賞的一種手段,因此遼東的那些漢人甚至更畏懼大明的邊軍而不是建奴。

這一點,崇禎也是知道的。

隻不過他在此之前連養兵都很艱難,更沒辦法進行這種深入管理了。

這樣的政策能夠實行,一方麵是因為後金開始處於明朝及其屬國的朝鮮包圍之下,且明朝不斷實行堡壘推進戰略,並從海上對後金國土加以襲擾。極大的國防壓力讓後金長期保持危機感,為了避免“變生於內”,防止治下漢人與明朝聯係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因此政策執行態度十分堅決,毫不妥協。

再加上遼東漢人本來就比關內就少得多,又經過努爾哈赤時期的屠殺,即便包含曆次入關從內地擄掠的人口,也尚未達到後金管製和約束的能力界限,因此也不擔心無法壓製由此產生的反抗。

一邊聽天幕的講述,崇禎一邊翻出了之前記錄的地圖,發現確實如天幕所說,遼東被山海關、蒙古和朝鮮包圍在其中。

朝鮮有多廢物看看萬曆時期的倭亂就知道了,那是一點都指望不上的。還是要靠遼南的東江軍,才有可能襲擾建奴的後方

崇禎本來想讓盧象升抄了張家堡之後拱衛京畿地區,畢竟天幕已經說了,建奴會有五次叩邊來劫掠。然後讓孫傳庭去治理那些民變。記得天幕說過,闖王高迎祥就是孫傳庭擒獲的,李自成被堵

在山峽也靠他的策略。

但現在崇禎有些猶豫,他在考慮要不要讓孫傳庭去重建東江軍,先全力對付這些建奴

但是入關之後就沒那麼簡單了。

事實上,不僅是帶清,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極其看重衣冠製度。而我帶清需要統治大量與己衣冠形式不同的民眾,所以更加具有高度敏感性。

帶清剛入關的時候,多爾袞就曾質問馮銓等人“到底是念你舊主”,並說“比如封賞如今親王,你們未必謝”。而衣冠發式這種高度敏感性的形式,也就被帶清視為區彆明朝與清朝的重要製度,因此在清廷重下剃發令的過程中,才會不斷強調“明製”與“本朝製度”。

朱元璋問向劉基“愛卿有何看法”

劉伯溫起身拱手道“陛下,臣讀史書,發現金朝在占領中原後,也出過類似剃發易服的政策,也是民變四起。隻不過那時的南宋尚且有北伐的鬥誌,在江南虎視眈眈,金朝為了安撫民眾,所以取消了。之後金朝迅速腐化,蒙古猛然崛起,金朝再也沒機會實施了。”

朱元璋點點頭,表示受教。

他也要嚴厲執行去胡風的政策才行。

崇禎十七年的五月初二,也就是李自成的永昌元年、帶清的順治元年,多爾袞進北京,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薙發,衣冠悉遵本朝製度”,要求其治下所有內地州縣全部實行剃發易服。

可以看到,清軍入關後,最初的剃發易服政策與入關前並無不同,以是否剃發為判彆叛逆的標識,顯見對不剃發者極度不信任。

然而關內的百姓對此反應極其激烈,如京東三河民眾就起事反對剃發。

本來明末朝廷爛成這個樣子了,百姓對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從百姓到士紳都不想伺候他們老朱家,覺得誰來都比這土鱉暴發戶強,所以闖王來了他們跪迎,李自成跑了,他們又對遼東建奴望風而降,隻希望能結束戰亂,踏踏實實過日子。

結果一聽說要剃發易服,大家夥全都氣勢洶洶變成建奴那副鬼樣子,死了下葬都沒臉入祖墳啊所以一開始投降的北地漢人開始不停的反抗。北京城的那些大臣也在不停的上奏,找各種理由勸阻多爾袞這位攝政王。

這些撲不滅的民變和朝廷反對的風向,迫使多爾袞在僅僅二十多天後,也就是五月二十四日下令暫緩剃發。

另一邊的朱高熾也給自己的老爹科普了一番金朝的操作,朱棣聽天幕上的滿清,愣住了“竟然能如此相像”

而且當時清軍入關並非憑借自身實力擊敗明朝。

即便在鬆錦之役消滅明軍九邊十餘萬主力之後,清軍依舊在崇禎十六年敗於寧遠,對於攻克山海雄關,一勞永逸的進踞關內並無把握。

直到聽聞東征的李自成大順軍攻陷北京,滅了大明,連崇禎都自掛老歪脖子樹的時候,清廷上下才大為震動,急忙傾全國之兵與之爭雄,並在反對大順政權革命政策的吳三桂以及華北縉紳的支持下,打著“為崇禎複仇”的旗號才

得以在一片石擊敗大順軍,輕鬆進占河北、山東。

對,大家沒聽錯,帶清入關,打的是“為崇禎報仇”。

崇禎呆滯片刻,然後勃然大怒“朕用不著”

惡心,現在就是覺得十分惡心

崇禎氣哼哼的把遼東地圖甩到一旁,但瞬間瞥到一個地名“寧遠”。

對了崇禎十六年,按理說那時候大明應該已經油儘燈枯了,竟然還能打敗建奴

天幕分析過,農民起義最重要的是吃不飽飯,他就算是詔安了也沒法變出來那麼多糧食來安撫這些餓鬼。士紳可不好對付。

但建奴不同,現在聽了建奴所作所為,他就能和這些士紳達成一個共識,儘管裡麵有許多蟲豸蠹蟲,但局麵會比以前好。

先解決建奴,再修整內政,平定民亂

一步一步來,他不想當亡國之君

如果這時候失去民心,陷入“人民群眾汪洋大海”之中,帶清顯然沒有把握在與依舊據有四省之地的大順,和剩餘半壁江山的南明三方角力中勝出,因此不得不暫時“妥協”。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取消剃發易服命令是多爾袞的本心。

事實上,順治元年的七月,多爾袞在回複山東巡按朱朗鑅,希望新補監司三人用明式衣冠的奏疏時,就說“目下急勦逆賊,兵務方殷,衣冠禮樂,未遑製定。近簡用各官,姑依明式”。

“姑”,就是姑且,可以看出來多爾袞答應的頗為勉強。畢竟清廷是想要統治中國的,想要“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

隻不過那時候帶清還隻是三分天下,明廷這邊的降臣上奏的時候,用的理由也是江南那邊還沒平定,大多數百姓都在觀望,您老這時候整這種花活,就把江南的民心給嚇跑啦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趣事,就是遺臭萬年的孫之獬。

孫之獬崇禎對這個名字有印象,這不是那個哭太廟的閹黨麼

孫之獬是天啟二年的進士,甚至還考上了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按理說清流路線妥妥人上人。但是吧他這人怎麼可能甘於清貧寂寞的翰林院呢於是就巴結魏忠賢,成了閹黨,風光了好幾年。

崇禎繼位後,對閹黨那是大舉反攻倒算,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這本書因為是黨爭的產物,所以客觀性存疑,u不做評論。但是孫之獬真不愧是魏忠賢的孝子賢孫,他居然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去了然後就被罷官削籍回老家了。

帶清來了,孫之獬覺得自己的好日子也來了,於是舔清舔的不遺餘力,毫無節操。多爾袞這邊剛第一次下剃發令,大臣們都在上奏據理力爭呢,人家孫之獬歡歡喜喜的煥然一新了。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說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說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於兩班之間的

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咱就是說,軟骨症是種病,得多補鈣。

崇禎抖著手,大聲斥責“簡直是無恥之尤”

殿中的大臣也紛紛附和。

這些大臣有東林黨也有閹黨,可即使是閹黨,也覺得孫之獬太過於丟人,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說好話。

次輔韓爌直接站起來上奏道“臣懷疑孫之獬有通虜之罪,奏請將孫之獬打入大牢”

崇禎本來還猶豫,不應該用未發生之事來定罪,但聽韓爌說的是“通虜”,他立刻就同意了。

隻不過大理寺根本沒抓到人。

孫之獬被罷官之後沒有回到山東老家,而是一直住在京城小宅子裡,想著風頭過了能不能疏通一下關係,起複當官,畢竟自己也是考中過庶吉士的清流老爺嘛。

等到聽著天幕這長篇大論下來,他心裡的想法漸漸改變了,既然日後是關外的建奴的入主江山,他為啥還要伺候老朱家的皇帝因此他當機立斷,打算明天就出發去遼東,憑自己這一身學識,那奴酋黃台吉還不得對自己禮賢下士

沒想到天幕竟然能提到他。

聽著聽著,他感覺有點不對勁。

孫之獬自然惱羞成怒,便上疏提議讓朝廷之前頒布的剃發令加快執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新朝雅政嘛。

於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孫之獬是滿清剃發易服的第一大功臣。

就是因為他,讓千千萬萬的漢人流血漂櫓。

孫之獬還在憤怒那些降臣嫌棄他“媚上”,嗬,都是降臣,裝什麼清高,搞得又當又立的。他明天就去列東,混個大官,到時候跟著建奴入關,這些嘲笑他的人說不定還要卑躬屈膝的找他來求個一官半職呢

隻是美好的未來還沒暢想完,他就聽見外麵的胡同傳來吵嚷的聲音。

“快”孫之獬來到前院指揮小廝,“快把門關上”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周圍許多民宅的百姓都圍了過來,輕而易舉的就衝散了門口的小廝,抓到了孫之獬。

京城的百姓也在一直觀看著天幕,隻不過大部分時候說的內容他們都聽不太懂。

但大家明白,大明快完了,可新的天子居然是關外那些女真野人

他們每年交那麼多遼餉,最後竟然還是讓這些蠻子打了過來

不僅如此,這些遼東蠻子進了京城後,居然還要搞什麼剃發易服,讓大家都變得跟他們一樣

百姓們沒辦法去打建奴,還不能去打這個背祖忘宗的孫之獬於是周圍知道他住在這裡的百姓都圍了過來,氣勢洶洶的把他給綁了起來。

不過大家先彆急,孫之獬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衣錦還鄉。

這不是巧了麼就是你小子提議多爾

袞一定要堅決執行剃發易服的是吧不要臉的東西,連人都不想做了,非要當禽獸是不是沒關係,你農民爺爺幫你把頭發續上

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憤怒的百姓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發,以懲罰其獻媚清廷,創下剃發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將其斬首市曹,暴屍通衢。

u在玩帝成2這款遊戲的時候,看到過孫之獬,六維屬性全是1,沒有比這個更差的資質了,簡直是刷到了都嫌晦氣的程度,可想而知製作組有多惡心他。

遊戲還有一個跟他一樣六維都是1的,是劉豫,就是那個在金朝手底下當兒皇帝,建立了偽齊的“太祖”。

都是小垃圾。

住在胡同口的一個凶悍大哥拎著一把砍柴刀,對大夥道“天上的仙女已經說了怎麼懲罰這個禽獸不如的東西,咱們難道不應該照做麼”

孫之獬慌了,他立刻辯解道“你們抓錯人了我根本就沒見過多爾袞你們睜開眼看看,我頭發都是真的”

大哥把砍柴刀架在他脖子上,威脅他不要亂動,然後脫下自己的臭襪子塞到他嘴裡,冷笑一聲道“你是說天上的仙女會陷害你不成”

一旁的矮個子道“大哥俺問了他家的小廝,說是這個狗東西剛剛還讓他們收拾行李,打算明天就去遼東”

聽到這話,大家夥更加確認了眼前這個士紳老爺打扮的人不是個好東西,於是紛紛去找繡花針,要執行仙女的話。

等到大理寺的人趕到的時候,隻見孫之獬被扒光了衣服,身上被紮的千瘡百孔。

“孫之獬,你涉嫌通虜,案子犯了,跟咱們走一趟吧,帶走”

不過,雖然民間流傳的剃發易服大功臣是孫之獬,但u我上麵的分析大家也能看出來,不管有沒有那個垃圾,多爾袞都會繼續推行的,是有深層次的政治邏輯在的。

所以到了順治二年,清軍先擊敗大順,迫使李自成放棄華北轉進並意外死於湖北九宮山。又攻陷南京,俘虜了南明弘光帝。

感覺大局已定的多爾袞認為時機到了,先是六月初五日,敕諭多鐸,下令“注冊各處文武軍民,儘令薙發,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

然後六月十五日,正式對全國下達了剃發令。

崇禎暗想,不知道這個弘光帝是哪位宗親啊。

這一次,清廷是真的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比如蘇州的白頭軍,頭裹著白布,誓死不剃發,和清廷抗爭了二十年直到康熙年間首領張三被俘虜,才宣告失敗。

這一次的法外狂徒是個真正的民族英雄

這樣不屈不撓、流血流汗的武裝抗爭比比皆是,但最後無一類外都失敗了。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有些人真的不配當人。



最新小说: 全民論武 我的絕色老婆太寵了陸塵蘇雪兒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位麵商城:我靠囤貨成了團寵 女身爭霸:現代步槍打你鐵製長矛 回到古代耍無賴 在逃生遊戲裡賺大錢 鬥羅開始簽到諸天 阿爾基羊 李三哥的傳奇人生 俗世中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