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巨子!
“該考慮買棟大廈了!”
林真陽陪著張益達到銳向集團租賃辦公的科林大廈各個樓層轉悠了一圈,看著人挨著人,十分擁擠狹窄的工位,發出了此句感歎。
“嗯!”
張益達輕輕點頭,“我們集團在科林大廈辦公的員工超過了5000人是吧?”
“是啊!”林真陽笑道,“從20樓到50樓,科林大廈總共才50層,就被我們包了其中30層。”
“一層170名員工,麵積才1500平方米,人均辦公麵積接近10平方米,也還好吧,跟企鵝的蓉城分部差不多。”
林真陽搖搖頭,“還分了近10層拿來做公司食堂、員工健身中心、娛樂中心,人均實際辦公麵積恐怕隻有六七個平方。”
“這樣,你跟科林集團談談,乾脆我們把大廈買下來得了。”
林真陽點點頭,“這倒是個好主意!還省去了搬遷的麻煩!”
“其實吧,我覺得還是自己造個園區最有意思,像蓉城的第二總部規劃那樣,有配套的文化藝術商業區。
園區內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還有音樂噴泉……
不像科林大廈,就孤零零一座大廈,什麼都沒有。”
張益達笑道“兄弟醒醒,這是京城!”
“哎,我就這麼一說而已。”林真陽砸了咂嘴,“蓉城那樣的,在京城我們還真修不起。”
“彆說修了,你能在這附近找出一塊158畝的地出來嗎?”
林真陽訕訕道,“要不咱們去通州找找看?”
“現在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建總部大樓,都快成為各家公司的宣傳名片了,我們現在好歹也是國內第五大互聯網公司,不能讓人家落下太多啊?”
“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張益達很好奇的問道“誰封的啊?”
“咳咳……那個不知名小報評的,市值估值來看,我們也隻次於batj。”
“那你把螞蟥金服、網易、三六零、小米、鎂團、嘀嘀他們放哪去了?”
張益達笑而搖頭,“你可不能昏了頭,咱們還是要低調一點,距離目標還差的很遠。”
當銳向集團召開董事會,提交“買辦公樓”這一提案時,董事兩極分化嚴重。
以國開行為首的國資股東非常支持買樓,認為這一動作很靠譜,比補貼用戶幾十億強多了。
以淡馬錫為首的外資投行,卻認為銳向還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應該把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上,比如說移動支付補貼。
企鵝、黑衫資本則兩不相幫,算是中立的一方。
“益達,說說你的想法吧,怎麼會想到買樓呢?”徐小明問道。
正在爭論的各位董事也都把目光投向張益達,看他怎麼解釋。
“銳向集團現在租了科林大廈30層寫字樓,占到了科林大廈60的辦公麵積。
每年,我們要付出的租金是15億元!
而且隨著公司規模的快速擴張,員工數量還會上升。
在蓉城第二總部大廈沒有蓋好以前,員工基本上都要擠到京城的科林大廈辦公。
估計到明年,可能科林大廈整棟大樓就全被我們租下了。”
說到這,張益達笑道“知道中國房價上漲趨勢的,都知道租不如買這個道理。
銳向現在賬上有一百多億的儲備現金,也不可能一股腦全拿去做移動支付市場補貼吧?
公司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靠其他穩定盈利的項目基本都能維持住。
所以,我認為買公司賬上的閒餘資金拿出一部分來買寫字樓,當作一筆地產投資還是可以的。”
國開行派過來的董事也讚成道“張總的這個思路很好,銳向也不能光是持有一些“虛”資產,也必須弄點實打實的資產啊!
有這棟當作招牌的寫字樓在,也可以提高一下公司品牌,另外在資金緊張的時候,也可以抵押出去貸款。”
“沒錯,在中國,房子就是硬通貨。銳向買下科林大廈,不僅可以省下一筆不菲的租金,而且還可以享受地產帶來的增值。”
林真陽也是傾向買樓的,他繼續說道
“紅衣教主2012年的時候買下了酒仙橋兩座大廈,也就是如今望京的360大廈,當時的購買價是218億美元,折合1384億元人民幣。
這兩棟大廈的建築麵積是692萬平方米,折合下來單價是2萬元一平米。
最近360在進行私有化,貸款了93億美元,貸款的銀團給360大廈的估值是27億~35億左右。
這個估值,相比於12年入手時,翻了225倍!
2005年新東方創始人東方俞以單價3萬元每平的價格拍下了中關村的新東方大廈,2012年又以10億的價格整體收購,今年有媒體采訪時,曾說他這個地段的房子已經升值了5、6倍。
俞師兄私下跟我透露過,後悔當初沒多買樓。
新東方在北京中關村先隻買了b座最小的一棟樓,另一棟被中鋼拿走了,當時值15億,現在應該值50億。
他對我說“如果當時要是買下來的話,我現在就可以把新東方關門了,這個世界其實不需要做那麼多事情,賺一票後就可以一輩子休息了。”
還有盛大的陳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