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江信托實現營收3616億元,淨利潤1925億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6位。
在2017年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後,中江信托的業績泡沫被戳破,業績開始大滑坡。
去年營業收入僅僅隻有35億元,較2017年下滑63,隻有16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55位;
去年年中江信托實現淨利潤4700萬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728,按淨利潤計在68家信托公司排名第59位。”
張益達點頭,業績這踏馬叫一瀉千裡了。
在信托公司排名也從前幾名跌到倒數幾名,真的就跟坐火箭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就隻有去問明天係的大佬了。
說白了,就是放款給不符合風控標準的上市公司,用買信托的這些韭菜的錢去幫和明天係有關係的上市公司輸血、續命。
至於業績成這個鬼樣子,居然都還是盈利的,這應該是風險還沒完全爆發出來。
於是張益達問道“逾期的信托計劃有多少?”
“目前被媒體曝出踩雷的產品已經高達20多個,包括金鶴係列、金馬係列、銀象係列和金龍係列等,涉及金額總計超過50億元。”
丁思瑤沉著一張臉說道,“但其實遠不止這些,監管機構也交了底,違約35個信托計劃,涉及金額79億元。”
張益達手指敲打著桌麵,真是一個爛攤子啊!
不過也正常,攤子不爛,也輪不到他來接盤。
“監管機構是個什麼意思?這些違約項目怎麼處理?”
丁思瑤淡淡道,“他們希望我們進來把事情給平息下去,最好是先行兌付投資人這些款項。”
張益達抬頭望天花板,說“將近80個億,全部我們出錢?算盤還真是打得精啊。有附加條件沒有?”
丁思瑤笑道“一切都瞞不過你,我們負責繼續處理這些違約項目,能要回多少算多少,中間的差額用收購款來抵扣。”
“這才像話嘛,我又不是雷峰同誌。”
說完,張益達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然後問道“他們開什麼價?”
“150億,713005股權。”
張益達心中一算,立馬算出了210億出頭的估值。
這麼爛的爛攤子,居然都能開200多億的估值。
這沒辦法,信托牌照隻有68家,越稀缺就越值錢。
目前被民營公司控股的隻有15家,其中還包括安平保險、海航這種國資、民營、外資混合的企業。
“有點高啊!”
張益達感歎了一句,看向丁思瑤,問“有沒有可能把價格談下來一點?”
丁思瑤搖頭,“有些難度,因為不光是我們,還有其他公司加入了爭搶中。”
張益達輕輕點頭,有公司來爭搶,他絲毫不感覺意外。
要真沒人來搶,那才是真的意外。
對於有些企業來說,一張信托牌照在手,就好比買了一台提款機。
而且這台提款機相比2,因為有牌照,不容易貶值,也不容易突然被取締。
即便出現了問題,也能賣給下家,拿回當初的投入,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目前中江信托的管理規模是多少?”張益達又問道。
丁思瑤回答道“大概是1500億左右,如果不儘快解決違約問題的話,接下來管理規模會下降很多。”
張益達微微點頭,衝這違約率,誰還敢投資啊?風控比特麼2還爛。
哪怕益民財富迅速解決了兌付問題,投資者信心也不是短暫時間內就能彌補回來的。
如果益民財富打算入主中江信托的話,也不是一兩年內就能迅速回血的。
必須當成長期事業來經營,先把舊賬給理順了,然後再一步步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