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請往雙水村小學做教習,也讓臣再發揮一下最後的餘熱。”
文華殿內,宋濂望著太子朱標出聲說道,滿是真摯。
可謂是情真意切。
“這也是臣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給自己所找到的一個定位,覺得自己應該做,且能做的事。”
聽到宋濂所說的這話,朱標是又驚又喜,又覺得有些心疼。
“老師,您有這樣的認識,學生非常的高興。
但是……憑借著老師的才能,到那邊隻做一個小小的教習,豈不是太屈才?”
宋濂聞言笑著搖頭:“一點都不屈才。
臣終究是老了,很多事情都已經是跟不上了。
此番來到雙水村那邊停留多日,知道了雙水村那裡是一個什麼情況。
也見識到了不少,之前從沒有見識到的新學問。
對不少的學問,都有了一個認識。
但是,這新學問博大精深,很多東西,猝然之間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
沒有辦法學得更多。
臣不過是在短短時間裡,了解到了一個皮毛而已。
所以臣才說要到那邊當教習。
其實,也隻是教授一下儒家的學問。
更多的是和新學多做接觸,學習更多的新學。
隻有知道的新學多了,才能夠更好的將新學,和我儒家的學問,以及我大明現在的真正情況這些相結合。
讓我儒家能夠更好的符合大明的需求,從而在今後能推動我大明的發展。
而不是成為大明發展的阻礙。”
聽到宋濂所說的這話,朱標忍不住伸手握住了宋濂的手,顯得份外的激動。
他豈能不知,自己家老師做出這麼個選擇的意義?
除了老師所說的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憑借著老師的身份地位,如今公然來到雙水村小學那邊去進行授課,做出這種實際的行動來。
對於今後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
既能夠極大的提振士氣,也能夠把很多對新學有偏見的人拉扯過來。
即便是不能將之給拉扯過來,但至少也能讓對方,能夠比較重視起新學來。
能夠願意給新學投注來更多的目光,意義是重大的。
畢竟雙水村那邊,可是新學的大本營,發源地。
自己家老師到那邊去,自然而然意義極為不同
朱標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家老師,居然能夠幡然醒悟,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話說,在他最開始的設想之中,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自己家老師,在這件事情上不吭聲,不帶著那些人旗幟鮮明的反對新學。
這就已經是非常非常的難得了。
可是哪能想到,最終的情況居然會是自己家老師,直接和那些人一刀兩開了。
而且,還要進入到新學之中來授課。
這如何不讓他驚喜?
又如何不讓他為之震動?
“老師,您……您受委屈了。”
宋濂搖了搖頭道:“殿下,臣不委屈,一點都不委屈。
臣反而還要感謝陛下,感謝殿下,感謝雙水候能夠弄出個新學,能夠給老臣一個機會。
一個挽救儒家,並且能夠讓儒家與時俱進,脫胎換骨的機會。
這個事情,臣或許沒有辦法完成,但是臣的兒子,臣的孫子,還有諸多的儒家的門人,在今後必然能夠把儒家的這塊給補上去。
能夠讓儒家適應大明的新變化,依舊為我大明,為華夏做引導。
讓儒學,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而老臣也臣也相信,隨著今後大明越發展越好,能夠認識到這些的儒家之人會越來越多。
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的加入到這個事情當中。”
宋濂所說的那是他的真心話。對於這事兒,他心中就是這麼想的。
聽到宋濂如此說之後,朱標點了點頭。
又和宋濂說了不少的話,而後又親自帶著宋濂,去見自己父皇。把這些事兒,說給自己家父皇知道。
而朱元璋見到了宋濂,並且知道了宋濂的來意之後,為之大喜!
整個人的心情,都一下子變得特彆的好。
如同太子朱標一樣,他也同樣沒有想到,宋濂這個在他眼中的宛如老頑固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前後之間居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
話說,朱元璋都已經心裡麵做出了一些決定。
若是宋濂不識好歹,這次來到這邊之後,在這事情上鬨得很是過分的話。
那他這邊,也必然不會和宋濂有什麼客氣。
將會對他重拳出擊。
當初胡惟庸案,有些東西是可以牽扯到宋濂身上的。
但自己因為標兒的緣故,而沒有真的得對宋濂下手。
宋濂若是不知好歹,在這件事情上真的和自己大力的唱反調,那也,休怪他了!
在推行新學這事情上,朱元璋無比堅定!
不論是哪個人,隻要敢這麼做,他就敢重拳出擊,將其繩之以法!
讓其知道厲害!
如今宋濂能夠迷途知返,能夠醒悟,並做出這樣的選擇來。
對於朱元璋而言,自然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兒。
一方麵,他可以不用再對這麼一個人重拳出擊。
另外一方麵,他這裡也能夠得到一大的助力。
當下,朱元璋就同意了宋濂的請求,並與宋濂說了不少的話。
將他對宋濂的期盼,對於未來的展望都說給了宋濂聽,
宋濂有被朱元璋所說的,那個與如今截然不同的大明,有了一個很強的期待。
這是這些年來,君臣二人又一次坐在一起,如此掏心的說話。
“陛下,不管是為了儒家,還是為了上陛下您所說的這新大明,臣都要拚儘全力來做事情。
隻可惜臣的年紀大了,隻怕沒有幾年好活了。
不能夠見識到我大明今後的盛景。”
朱元璋聞言道:“隻要宋先生能為之多做出一些努力,就已經很好了。
彆說是你,就算是我,又何嘗不在為人生苦短而感到難受?
我也同樣,今後有很多的東西見不到。
不過,隻要咱們心裡知道,隻要沿著這個道路一直走下去,今後大明終究還是能變的大不一樣,也就足夠了。
再說,咱們不還有子孫後代嗎?
到時候讓他們上墳的時候,燒給咱們聽也就是了……”
朱元璋說出的這話,猛的聽起來,像是冷笑話。
但是,宋濂對此卻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