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對貧道出手!
二人各有分工,乾得熱火朝天。
這收紅薯確實是費氣力活計,周晉索性脫了外袍,穿著中衣繼續刨。
中間一位樵夫路過問好。
“二位道長,施活呢。”
“大叔好,您這是砍柴呢?”
寒暄就是如此毫無營養,卻又不可或缺。
周晉停下手中的活問好,雖來項城三年,但其實很多人他並不認識。但一聲大叔肯定要叫的。
這位樵夫大叔也放下扛著的一大捆木柴,看了看地上的紅薯,驚訝道“喲,這不是野薯麼?但普通野薯可沒有這麼大個兒頭啊。道長種這個當口糧麼?”
“大叔認識這個?”周晉深一腳淺一腳來到地頭,倒了一杯水,“大叔,喝口水。”
“不用不用,我這也快下山了,況且我有這個。”大叔拿起腰的葫蘆搖了搖,“這個野薯畝產得有多少?”
“沒算過,畝產應該有一千斤左右吧。”
周晉確實沒算過,不過這紅薯個頭雖不大,但畝產一千斤應該是可以達到的。
“我滴個孩來,一千斤?這麼高。”樵夫大叔驚訝。
“嗯,吃起來味道還算可以,您要不嫌棄,我給您裝點,您帶回去嘗嘗個新鮮勁兒。”
其實周晉本想讓大叔也試著種一下這個紅薯,而且紅薯他有上報給縣衙,也陳述了利害。
但推廣種植周晉並不能作主。紅薯確實好。但農戶種什麼作物,尤其是很多人都隻是佃戶,自己都不行作主。
主要是,收成太重要了,重要到沒人願意冒險。
顯濟觀其實是有田邑的,聽說以前巔峰時期食邑有數千戶。大半個項城均是顯濟觀的封地。
但隨著顯濟觀一代代破敗,田邑也越來越少。
現在名義上食邑隻保留了二百戶,實際隻有幾十戶。
這幾十戶均在離項城二十多裡的土家村。
土家村雖名為村,實則在一處名為土山的廢棄采石廠山坳中。
土山原本產石料,後廢棄,土家村就漸漸從山腰搬到山坳中了。
這土家村每家田產還不足一畝,且均為薄田,有的一家五六口人,就算顯濟觀不收租稅,也是艱難度日。
從師父許清洲那裡得知,顯濟觀已經幾十年沒有從土家村收過租稅了。
土家村也是感恩戴德,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也一直告誡村民不可忘本。每年都會派十數人的鄉民隊伍過來幫忙修繕宮觀。
所以,周晉在紅薯種植成功後,也給了土家村一些,讓他們有條件的也可以先種著,哪怕今年收成不好,起碼紅薯還可以果腹。
周晉與樵夫大叔的交談還在繼續,這樵夫大叔告訴周晉,自家以前也有幾畝良田,後來幾經波折,現在隻有三分薄田(約03畝),自己隻能上山打柴以充家資。
今天因為有節場,一早打的柴,很快就賣光了。自己趕緊上山,趁著節場還沒結束,準備再打一捆柴用來售賣。
周晉好說歹說,讓樵夫大叔拎了一些紅薯回去,可以作為口糧,也可以種植,大叔千恩萬謝。
周晉和莊嚴一直勞作至太陽西垂。
紅薯刨了一半,收獲三個大麻袋,比周晉預想得多。紅薯梗也收獲了一筐。
周晉扛著兩袋紅薯,準備一會再來一趟,反正不遠。
莊嚴則背著一筐紅薯梗,二人一路上都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在所有紅薯、紅薯梗都放到了庫房之後,展家管家登門了,是來延請周晉及莊嚴,還準備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