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奧列霍沃的鏡子_羅刹國鬼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羅刹國鬼故事 > 第534章 奧列霍沃的鏡子

第534章 奧列霍沃的鏡子(1 / 2)

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醫生踏進白樺樹酒吧時,第三場雪正從鉛灰色的天空中飄落,悄無聲息地覆蓋了那些用木板封住的窗戶和牆上剝落的為祖國服務標語。他本不該來這裡的——明天他要主持一個關於解離性人格障礙的病例研討會,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但今天下午,當他在精神病院檔案室發現那份1967年的死亡證明時,一種比伏特加更強烈的渴望攫住了他:他需要某種能刺穿現實的東西。

酒吧裡彌漫著劣質煙草、汗臭和發黴的伏特加氣味。病人們裹著毯子像一群灰色的蘑菇,在走廊裡排成詭異的圖案——這是伊萬醫生剛剛離開的地方。此刻,他坐在吧台前,看著自己映在斑駁銅鏡中的臉:五十歲,眼袋浮腫,左眉上那道細小的疤痕像一條冬眠的蚯蚓。這道疤痕是七歲時留下的,當時父親把他按在結冰的窗台上,說要教他看清真相。

再來一杯,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酒吧老板斯捷潘·阿爾卡季耶維奇推過來第三杯伏特加,玻璃杯邊緣凝結的水珠像一串微小的淚滴。斯捷潘曾是鎮上的郵遞員,現在他左眼戴著黑眼罩,據說是被一個發瘋的退伍軍人用拆信刀刺傷的。你看起來需要它。

伊萬本該拒絕的。作為精神病院的主治醫生,他深知酒精與抗抑鬱藥混合的危險。但伏特加溫暖了他的胃,而酒吧裡那個總是播放著雪花屏的電視機突然出現了畫麵——一個穿白大褂的女人站在鏡頭前,她的眼睛像兩枚生鏽的釘子,直直地刺入伊萬的靈魂。

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電視機裡的女人說,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共鳴,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我們終將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因為承認他們的惡意就等於承認我們從未被愛過。

畫麵切斷了。斯捷潘往伊萬杯裡又倒了些酒,液體在玻璃杯邊緣顫抖著形成一個小小的漩渦。他們上周從沃洛格達轉來這個病人,他說,壓低聲音仿佛怕被櫃台上方那尊列寧石膏像聽見,就像用鐵鍬鏟開凍土那樣,把底下埋著的東西全翻出來。斯捷潘的獨眼在昏暗的燈光下閃著詭異的光,她能看到人心裡的裂縫。

伊萬的太陽穴開始跳動。他想起今天下午在檔案室發現的那份死亡證明——1967年11月15日,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七歲,死因:家庭暴力導致的多發性器官衰竭。這不可能,他明明活到了五十歲。他一定是太累了,出現了幻覺。但當他抬頭看向鏡子,卻發現自己的倒影比實際年齡年輕了四十歲,一個七歲男孩驚恐的臉正從鏡中回望著他。

他們上周從沃洛格達轉來這個病人,斯捷潘繼續說,沒有注意到伊萬的異常,現在整個三樓病房都瘋了。有個老頭昨天用牙刷挖出了自己的眼球,說是終於看見了真相。他用布滿老繭的手指敲擊著吧台,你知道最奇怪的是什麼嗎?所有接觸過她的病人都開始說自己從未被愛過

伊萬本該在這時付賬離開的。但伏特加的熱力已經滲入他的血管,而電視機的雪花屏中又浮現出那個女人的影像。這次她沒有說話,隻是舉起一麵小鏡子,鏡麵反射出伊萬童年家的廚房——那個永遠掛著醃黃瓜罐子的房間。他看見七歲的自己坐在餐桌前,父親正把《羅刹國童話集》撕成碎片塞進他嘴裡。

吃啊,小知識分子,父親的聲音像鈍刀刮過鐵鍋,你不是說喜歡故事嗎?

畫麵消失了。伊萬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發出刺耳的摩擦聲。他需要回家,需要洗個熱水澡,需要忘記這一切。但當他推開酒吧門,寒風卷著雪沫撲麵而來時,他發現自己的白大褂口袋裡有一張字條:來看我被凍結的真理。——n.p.字跡是暗紅色的,像是用乾涸的血寫成。

第二天早晨,伊萬在頭痛欲裂中醒來。他記得昨晚在雪地裡走了很久,直到精疲力竭地倒在床上。現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刺入眼睛,他感到一種熟悉的惡心感——宿醉加上抗抑鬱藥的副作用。但更讓他不安的是,那張字條就放在床頭櫃上,旁邊多了一朵已經乾枯的雪絨花。

他本該把這當作某個病人的惡作劇。但當伊萬到達精神病院時,他注意到三樓走廊儘頭的病房門口新裝了鐵柵欄,上麵還掛著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的牌子。更奇怪的是,護士們看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憐憫。

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護士長柳博芙·德米特裡耶夫娜叫住他。這位胸部能壓垮小型汽車的壯碩女人今天顯得異常緊張,她反複揉搓著一塊永遠沾著碘酒汙漬的紗布,直到布料開始滲出真正的血液。那個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要求單獨見你。她說你會帶來一麵鏡子。

什麼鏡子?伊萬問道,聲音比他預想的要乾澀。

柳博芙隻是搖頭,繼續揉搓那塊紗布:她說你知道的。她還說...你外套內襯裡縫著你母親的照片。

伊萬的手不自覺地摸向胸口。照片確實存在,是他七歲時與母親的合影——照片裡的女人笑容僵硬,右手藏在身後,握著一根燒紅的火鉤。他從未告訴任何人,母親最後那年的是在他皮膚上燙出星座圖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解離是羅刹國人的民族天賦,柳博芙突然說,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我們能把古拉格想象成夏令營,把饑餓美化成減肥,把父親的皮帶回憶成擁抱。

這句話像一把冰錐刺入伊萬的腦海。他想起昨天在檔案室看到的死亡證明,想起電視機裡那個女人說的話。他猛地轉身,衝向自己的辦公室。病曆檔案整齊地排列在櫃子裡,他顫抖的手指翻到字開頭的部分。沒有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的記錄。

會麵被安排在地下一層的觀察室。通往那裡的樓梯間燈泡全部壞了,伊萬不得不借助打火機微弱的光芒下行。在第三層台階處,火焰照出了一張貼在牆上的《真理報》,日期是1986年4月28日,頭版標題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小規模火災,局勢已得到控製。報紙右下角有人用紅筆圈出了一則小消息:科斯特羅馬州一男孩聲稱父母用童話書喂養他,醫生診斷為幻想型人格障礙。

伊萬的心跳加速了。那則消息裡的男孩,就是他自己。

觀察室的門自己開了。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坐在房間中央的椅子上,雙手被束縛衣固定著,但她的姿態卻像一位女皇。她看起來四十出頭,灰白相間的頭發梳成兩條辮子,像被霜雪覆蓋的玉米須。最令伊萬不適的是她的眼睛——虹膜上覆蓋著一層乳白色的薄膜,仿佛白內障,但當她向伊萬時,那種被透視的感覺讓醫生後背竄過一陣電流。

你外套內襯裡縫著你母親的照片,她開口道,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但她實際上死於1967年,而你告訴同事她上個月還給你織了雙襪子。

伊萬的呼吸停滯了。他確實告訴過同事這件事。在同事們眼中,他是個孝順的兒子,每周都給住在鄉下的母親打電話。但母親早在他十歲時就去世了,死於一場火災——那晚父親喝醉了,把點燃的《羅刹國童話集》扔進了母親的房間。

解離是羅刹國人的民族天賦,娜傑日達繼續說,她的嘴角浮現出詭異的微笑,我們能把古拉格想象成夏令營,把饑餓美化成減肥,把父親的皮帶回憶成擁抱。告訴我,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當你前妻說你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被慢慢鋸開時,你是怎麼重新解讀這句話的?

伊萬的太陽穴開始跳動。他確實記得柳德米拉·安德烈耶夫娜說過類似的話,但被他歸檔為她經期情緒波動。此刻這句話像被解凍的毒蛇,重新咬住了他的喉嚨。觀察室的牆壁突然滲出暗紅色液體,形成一行行西裡爾字母:我們原諒,是因為承認惡意就等於承認從未被愛過。

你究竟是誰?伊萬的聲音在發抖。

娜傑日達突然前傾身體,束縛衣的皮帶像蛇一樣滑落在地。她的手指觸到伊萬的額頭時,醫生聞到了童年時期地下室特有的黴味——那種混著老鼠藥和伏特加的氣息。

我是你被凍住的尖叫,她耳語道,現在,讓我們看看當冰川融化時會發生什麼。

整個觀察室開始旋轉。伊萬驚恐地發現天花板變成了他童年家的廚房,那個永遠掛著醃黃瓜罐子的房間。他看見七歲的自己坐在餐桌前,父親正把《羅刹國童話集》撕成碎片塞進他嘴裡。

吃啊,小知識分子,父親的聲音像鈍刀刮過鐵鍋,你不是說喜歡故事嗎?

而母親站在爐子旁,用那根火鉤翻動平底鍋裡的不是牛排,而是伊萬在幼兒園畫的我的家——蠟筆畫上的三個人手拉手,現在正被煎得卷曲發黑。

你原諒他們,娜傑日達的聲音在幻覺中回蕩,因為承認他們的惡意就等於承認你從未被愛過。

伊萬試圖逃跑,但他的雙腳像被凍在了地上。父親的手伸向他的喉嚨,不是要掐死他,而是溫柔地——是的,確實是溫柔地——合上他驚恐的眼睛。

閉上眼睛,小知識分子,父親的聲音突然變得柔和,這樣你就看不見真相了。

當伊萬恢複意識時,他躺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白大褂被汗水浸透。桌上放著一份病曆,患者姓名處赫然寫著: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診斷:重度解離性遺忘伴假性記憶構建。主治醫師簽名是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日期是1993年11月7日——十月革命76周年紀念日。

他跌跌撞撞地衝向三樓。鐵柵欄後的病房空無一人,隻有牆壁上用指甲刻滿同一句話:我們終將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因為承認他們的惡意就等於承認我們從未被愛過。護士長柳博芙告訴他,這裡從未有過一個叫娜傑日達的病人,但地下檔案室裡確實多出了一本1967年的死亡證明:伊萬·斯維亞托斯拉夫諾維奇,七歲,死因:家庭暴力導致的多發性器官衰竭。

這不可能,伊萬喃喃道,我就站在這裡。

柳博芙搖搖頭,把一塊沾血的紗布塞進他手裡:你真的認為自己活到了五十歲嗎?看看這個。

紗布上用血寫著:解離是羅刹國人的民族天賦。我們把死亡想象成生活,把虐待美化成愛,把謊言編織成曆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天晚上,伊萬在白樺樹酒吧等到打烊。斯捷潘擦著永遠擦不乾淨的玻璃杯,突然說:你知道嗎?我們鎮其實沒有精神病院。那棟樓戰前是座教堂,後來改成冷庫,專門存放那些沒人認領的屍體。1941年,德國人來了,他們把教堂改成了刑訊室。1945年,又變成了精神病院。1953年,斯大林死後,這裡成了政治犯的收容所。1991年,蘇聯解體,它變成了...某種更可怕的東西。


最新小说: 尋夢男孩 活死人王朝 歡喜:英子在隔壁,宋倩敲我的門 醉夢瑤 沙海龍蛇 開局砸暈李星雲,不良人亂了 每天1點修為,苟成道祖 琢磨成仙 逍遙遊之烽火情歌 HP菟絲子的崛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