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中飄起細碎的雪粒時,泉州港的倉庫已堆起小山似的糧袋。耐鹽禾的紅褐色穀粒裝在最外側的麻袋裡,袋口露出的穀穗還沾著灘塗的泥點;野慈姑的球莖埋在中層的沙堆中,沙粒從竹筐縫隙漏下,在地麵積成小小的沙丘;最內側的陶罐裡盛著早熟麥的麥粒,陶蓋邊緣壓著的樟樹葉散發著清香,與倉庫角落的陳皮味混合成獨特的“儲糧香”,恰似將泉州的四季氣息都封存在這方寸之間。
“夫人,雪粒粘在糧袋上不化!”哈桑用手拂去麻袋上的白霜,指尖觸到的穀粒比昨日硬了許多,“陳老漢說這種雪叫‘落地霜’,看著輕,能把濕麻袋凍成硬塊,比泥炭沼澤的冰碴子更纏人,您看這袋耐鹽禾,袋角的麻繩都凍脆了,一拽就斷!”他說得沒錯,倉庫的木門在開關時發出“嘎吱”的呻吟,門框邊緣的冰棱長達半尺,與門軸摩擦產生的冰屑落在地上,很快積成薄薄的一層,像是給倉庫鋪了層銀邊。
寶兒翻開《異域糧譜》的“儲存篇”,泛黃的紙頁上,耐鹽禾的儲存條件旁新添了一行小字:“泉州冬儲,濕度需低於三成”,這是根據前幾日的觀察記錄增補的。她讓人將倉庫的通風口打開一半,冷風灌入時,帶著雪粒的氣流掠過糧袋,麻袋表麵的白霜漸漸變成水汽,耐鹽禾的穀粒在風中輕輕顫動,發出細微的“簌簌”聲,如同在與家鄉的初雪打招呼。
陳老漢蹲在沙堆旁,用手翻動著野慈姑的球莖,沙粒從指縫漏下,在球莖表麵留下細密的紋路:“這東西嬌氣,濕了爛,乾了癟,得用‘三分濕七分乾’的河沙埋著。”他指著沙堆裡插著的蘆葦杆,杆上刻著的刻度顯示沙層濕度,“您看這杆底的顏色,發綠就說明濕了,發白就是乾了,現在不綠不白,正好。”他的話得到印證,剝開沙層,野慈姑的球莖表麵帶著淡淡的潮氣,用指甲掐時能感到明顯的韌性,比在泥炭沼澤時儲存的樣本更飽滿,發芽率預估提高了近兩成。
王晏之的幕僚帶著工匠來到倉庫,他們扛來新製的竹架,打算將糧袋分層堆放,節省空間:“按大人的意思,底層放耐鹽禾,中層放早熟麥,頂層放野慈姑,這樣既符合‘下耐濕上需潮’的特性,又能利用熱氣往上走的道理,保持倉庫溫度均衡。”工匠們搭建竹架的動作麻利,竹條碰撞的“劈啪”聲與雪粒打在倉庫瓦片上的“沙沙”聲交織,形成獨特的節奏,哈桑在一旁幫忙扶著竹架,他裸露的手腕上,凍瘡疤痕在冷風中微微發紅,卻絲毫不影響動作的敏捷。
正午的雪勢漸大,倉庫外的溫度降至冰點,而倉庫內因為人多忙碌,溫度比外麵高五度,濕度計用頭發和木炭製成的簡易裝置)顯示濕度正緩慢下降。早熟麥的麥粒攤在竹篾上,借著穿堂風晾曬,農人們用木耙輕輕翻動,麥粒碰撞產生的“嗒嗒”聲裡,混著偶爾掉落的穀粒砸在地上的脆響。寶兒抓起一把麥粒,與在海峽時收集的樣本對比,發現泉州的麥粒外殼更厚,用牙咬開時,需要更用力才能咬破,這顯然是適應了本地冬季的低溫,進化出了更強的保護殼。
“耐鹽禾的穀粒起白霜了!”哈桑突然喊道,他指著最外側的糧袋,穀粒表麵凝結著細小的晶體,與灘塗生長時的鹽霜不同,這層白霜嘗起來沒有鹹味,反而帶著淡淡的甜味,“是澱粉結晶!”陳老漢湊過去仔細觀察,用手指撚起一點白霜,在陽光下能看到六邊形的晶體結構,“這是好現象!說明穀粒乾燥得徹底,澱粉沉澱得好,儲存時間能比預想的多三個月。”他讓人將這些穀粒單獨裝袋,作為明年的種籽,袋口用紅布係著,與普通的糧袋區分開來。
午後的雪變成了雨夾雪,倉庫的屋頂開始滴水,滴落在地麵的木盆裡,發出“叮咚”的聲響。王晏之讓人在屋頂加蓋一層茅草,防止雨水滲入:“去年冬天下雨,倉庫漏了水,損失了不少糧種,今年有了這些寶貝種子,可不能出半點差錯。”他的擔憂並非多餘,靠近牆壁的糧袋已經有些受潮,農人們趕緊將其搬到倉庫中央,用乾燥的稻草墊在底下,稻草吸收潮氣後,顏色漸漸變深,與周圍乾燥的稻草形成明顯的對比。
寶兒讓人將不同儲存條件下的種子樣本進行對比:通風處的耐鹽禾發芽率最高,達九成;半通風處的早熟麥次之,為八成五;沙堆裡的野慈姑最低,但也有八成,都高於異域儲存的樣本。她在海圖上標注出倉庫的位置,用藍色圓點標記,並在旁邊注明:“冬儲最佳濕度:耐鹽禾25,早熟麥28,野慈姑35”,這些數據將作為各地推廣時的參考,確保新糧種在不同地區都能安全過冬。
夜幕降臨時,雪終於停了,倉庫外的世界一片潔白,而倉庫內卻溫暖如春。農人們圍坐在火堆旁,分享著新收獲的糧食做成的食物:耐鹽禾煮的粥,帶著淡淡的鹹味;野慈姑燉的湯,鮮美可口;早熟麥做的餅,鬆軟香甜。寶兒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這些從異域帶回的種子,不僅填飽了人們的肚子,更給大家帶來了希望。
哈桑在倉庫的角落裡,用陶罐儲存著一些特殊的種子,這些是在試種過程中發現的變異個體,有的耐鹽禾穀粒更大,有的野慈姑球莖更圓,有的早熟麥成熟更早。他在每個陶罐上都貼了標簽,注明變異的特點和發現的時間,希望這些變異的種子能在明年的種植中帶來新的驚喜。
陳老漢給寶兒講述著泉州往年的氣候:“咱們這兒的冬天,時冷時暖,雪不多,雨不少,最考驗糧種的儲存。”他指著窗外的積雪,“這場雪下得好,能凍死地裡的害蟲,明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他的話讓寶兒想起了遠洋時的種種經曆,那些極端的氣候,那些頑強生長的作物,如今都在泉州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黎明時分,倉庫的門被推開,清新的空氣湧入,帶著雪後的寒冷和濕潤。寶兒走出倉庫,望著被白雪覆蓋的泉州城,心中充滿了期待。她知道,這些新糧種的推廣之路還很長,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遵循自然的規律,就一定能讓更多的土地長出糧食,讓更多的百姓過上溫飽的生活。倉庫裡的種子還在安靜地儲存著,等待著明年春天的播種,那時,它們將帶著泉州的希望,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綻放生機。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