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溫差波動與播種備辦_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7章 溫差波動與播種備辦(1 / 1)

晨霜在倉庫的竹篾架上凝成細珠,滴落時打在早熟麥的催芽竹盤裡,發出“嗒嗒”的輕響。芽體在低溫中微微蜷縮,嫩白的根尖染上淡淡的粉,恰似《異域糧譜》“溫差篇”中描述的“寒應激反應”。寶兒用銅製溫度計測量倉庫溫度,指針停在八度,比昨日黎明低了五度,她在《播種時序圖》的邊緣用墨筆標注:“清明前一日,晨溫驟降,需護芽”,字跡旁畫著小小的火苗,示意需增溫防護。

“夫人,野慈姑的芽尖凍焦了!”哈桑舉著陶盆跑來,盆中上層的球莖芽體頂端變成褐色,如同被火燎過,“陳老漢說這種霜叫‘殺芽霜’,看著薄,能鑽進芽眼裡凍壞組織,比泥炭沼澤的冰碴子更陰狠,您看這芽尖,輕輕一碰就掉!”他說得沒錯,倉庫地麵的青磚上結著半寸厚的白霜,用腳蹭過發出“嘎吱”的脆響,與昨日雨後的濕潤截然不同。儲種架上的分層催芽陶盆,上層的霜層比下層厚近一倍,顯示溫度隨高度遞減,如同天然的“冷凍層”。

陳老漢蹲在陶盆旁,用竹刀小心翼翼地削去凍焦的芽尖,露出裡麵鮮嫩的白色組織:“這野慈姑是‘嬌小姐’,經不起驟冷驟熱。”他讓人取來乾燥的稻殼,鋪在陶盆上層,厚度恰好覆蓋球莖,“稻殼能保溫,又透氣,比艾草灰更輕,不會壓壞嫩芽。”他的話很快得到印證,半個時辰後,覆蓋稻殼的球莖芽體不再蜷縮,未被凍傷的部分開始舒展,褐色的焦尖邊緣泛起新綠,顯示生命活動在恢複,根尖的粉色也漸漸褪去,轉為健康的乳白。

王晏之的幕僚帶著新製的“溫床”來到倉庫,木架上鋪著兩層麻布,中間夾著曬乾的馬糞,發熱的糞層能穩定釋放熱量:“按大人的意思,這溫床要放在倉庫最內側,利用馬糞發酵的溫度抵消晨霜的寒氣,比炭火盆更溫和。”工匠們安裝溫床時,哈桑發現床麵的麵積恰好能容納所有催芽陶盆:“大小正合適!”他指著溫床邊緣的刻度,“高一尺,長三丈,正好放下三排陶盆,與分層催芽的數量對應。”

正午的陽光穿透雲層,倉庫內的溫度迅速攀升至十七度,馬糞溫床的表麵冒出細密的熱氣,與晨霜的寒氣形成劇烈對抗。早熟麥的芽體在竹盤中舒展,長度比黎明時增加了半分,卻因升溫過快而顯得柔弱,莖稈微微彎曲。農人們趕緊將竹盤從溫床移至儲種架中層,這裡的溫度比溫床低三度,“得給芽體‘鬆鬆綁’,升溫太快容易長成‘高腳苗’,就像孩子躥個兒太快會虛胖。”寶兒讓人用竹片將芽體輕輕扶起,每片竹片隻支撐一株幼苗,動作輕得如同拈繡花針,竹片的另一端插在竹盤邊緣,形成整齊的“扶苗陣”。

午後的南風帶著暖意掠過田野,吹得倉庫外的楊樹枝條“嘩嘩”作響。田間的農人們正在作畦,用木耙將土地整理成條狀,畦麵寬三尺,畦溝深五寸,能在降雨時快速排水。陳老漢踩著泥濘的田埂,用腳丈量畦麵的平整度:“這畦得‘南略高北略低’,順著地勢走,才能讓雨水往溝裡流,不淹苗根。”他讓人在畦麵撒上草木灰,灰層在陽光下泛著白,既能殺菌,又能提升地溫,“就像給土地撒了層痱子粉,又乾爽又舒服。”

倉庫內,野慈姑的球莖在稻殼覆蓋下繼續生長,芽體長度已達一寸,根須交織成細密的網絡。哈桑突然發現有少量球莖表麵出現黴斑,呈淡綠色,如同撒了層粉末:“這是‘潮黴’!”他趕緊用艾草灰輕輕塗抹黴斑,“陳老漢說艾草灰能殺黴菌,比石灰粉溫和,不會傷根。”塗抹後的球莖在陽光下晾曬片刻,黴斑漸漸變乾,用指甲刮時能剝落,露出健康的表皮,根須的生長未受影響,依舊潔白粗壯。

王晏之帶著幕僚檢查浸種缸,耐鹽禾的種子已浸足十二個時辰,種皮完全變軟,用手指能輕鬆捏出乳白的胚乳。“可以撈出來了!”他讓人準備竹筐,將種子瀝乾水分,“瀝乾後要拌上草木灰,既能防蟲害,又能讓種子表麵變粗糙,方便播種時抓握,不會從指縫漏走。”幕僚們記錄下拌灰的比例:“種子十斤,草木灰一斤,攪拌至每粒種子都裹上灰層”,與《異域糧譜》中“拌灰防蟲法”的記載完全吻合。

夜幕降臨時,倉庫外的溫度再次降至十度,比正午低了七度,形成明顯的晝夜溫差。寶兒讓人將溫床的馬糞翻動一遍,增加透氣性,發酵產生的溫度能維持在十五度左右,“這叫‘夜補溫’,就像給芽體蓋被子,不能讓它們凍著。”她檢查《異域糧譜》的新記錄,在“溫差應對”欄下補充:“晨覆稻殼防霜,午移中架控溫,夜翻馬糞補熱”,字跡被油燈熏得微褐,卻比任何標記都清晰。

哈桑在角落處理變異種子,這些種子的芽體比普通種子粗壯,卻也因溫差出現輕微的彎曲。他用細麻線將芽體輕輕綁在竹條上,固定成直立狀態:“這些變異種長得快,得幫它們‘站straight’,不然長歪了影響紮根。”麻線的鬆緊恰到好處,既能矯正方向,又不阻礙生長,芽體在固定後漸漸挺直,莖稈的韌性明顯增強,比未固定的更能抵禦夜間的涼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田間的農人們趁著夜色撒下基肥,腐熟的牛羊糞與草木灰混合,均勻地鋪在畦麵上,糞肥的氣息與泥土的腥味混合,形成獨特的“養分味”。陳老漢用鋤頭將肥料輕翻入土,深度約三寸,“這叫‘肥打底’,讓肥料在土裡發酵,等播種時正好能被苗根吸收,就像給孩子喂奶前先熬好米糊。”他的鋤頭起落均勻,翻土的痕跡如同整齊的波浪,與畦麵的走向保持一致。

黎明時分,倉庫的溫度回升至十二度,野慈姑的芽體已長至一寸半,根須深入稻殼層,將鬆散的稻殼編織成緊實的網絡。早熟麥的芽體直立挺拔,莖稈泛著健康的淡綠,變異種子的芽體更是粗壯,麻線已能鬆開而不彎曲。寶兒站在溫床邊,望著這些充滿生機的幼苗,仿佛看到了田野裡的未來景象——耐鹽禾在灘塗泛著紅褐,野慈姑在沼澤挺著翠綠,早熟麥在丘陵揚起金黃。

農人們將浸好的耐鹽禾種子裝入特製的播種袋,袋子用粗麻布縫製,底部有細小的漏孔,能控製播種量。王晏之的幕僚拿著《播種方位圖》,在田間插上更詳細的標記,標明每畦的播種量和間距:“耐鹽禾每畦播三行,行距一尺;野慈姑每穴放兩株,穴距八寸;早熟麥撒播要勻,每畝用種兩鬥。”這些數據經過反複測算,既考慮了作物特性,又結合了泉州的土壤肥力,如同為土地製定的“營養餐單”。

倉庫的門在晨光中敞開,帶著肥料氣息的風湧入,與種子的清香交織。寶兒將《異域糧譜》合上,封皮上的“春播備辦”四個大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她知道,經過這一番細致的準備,無論接下來的天氣如何變化,這些種子都已做好了紮根土地的準備。田間的畦麵在晨露中泛著光,如同等待書寫的空白紙張,而種子,就是即將落下的第一筆,預示著豐收的篇章即將開啟。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係統帶我製霸異界 簽到完美世界:我的寶術自己修煉 妖女哪裡逃 寶可夢:從大嘴娃開始 神煌 重生後我靠空間門玩遍世界 守寡後,我逼瘋了滿朝文武去種田 長生贅仙:我在修真界開枝 侯府棄子的仵作手冊 獄魂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