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回清風隘口後,張浩的勢力和抗日聯盟士氣大振。
站在隘口的高處,望著廣袤的土地,張浩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同時也有了更為宏大的戰略構想。
他心裡明白,此時正是擴大占領區、增強實力的絕佳時機。
回到寧川縣的指揮部,張浩立刻召集了麾下將領、抗日聯盟各勢力代表以及參謀團隊,召開一場至關重要的軍事會議。
巨大的地圖鋪展在會議桌上,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周邊地區的地形、敵軍分布以及交通要道。
張浩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手指向地圖上的一片區域,說道:“諸位,我們此次成功奪回清風隘口,打破了日軍的封鎖,如今士氣高昂、兵強馬壯。
我認為我們應乘勝追擊,將目標鎖定在距離此地東北方向約八十公裡的臨榆縣。
臨榆縣地處平原與山區的交界處,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一旦拿下,我們不僅能擴大勢力範圍,還能獲得豐富的資源,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實力。”
參謀長高元仔細端詳著地圖,點頭表示讚同:“司令所言極是。
臨榆縣周邊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且城內有一座規模不小的兵工廠,若能占領,對我們的軍工生產將是極大的助力。
但日軍必定深知其重要性,防守必然嚴密,我們需謹慎謀劃。”
各抗日勢力代表也紛紛發表意見,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初步的作戰方案:先派出偵察部隊,全麵摸清臨榆縣日軍的兵力部署、防禦工事以及周邊地形;
同時,利用宣傳攻勢,擾亂日軍軍心,並爭取臨榆縣內百姓的支持;主力部隊則進行針對性訓練,做好戰鬥準備。
偵察部隊如同一群隱匿於黑暗中的獵豹,迅速展開行動。他們分成多個小組,從不同方向悄然接近臨榆縣。
其中一組偵察兵,由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員趙磊帶領。
他們喬裝成當地的農民,挑著擔子,混入了臨榆縣城的集市。
在集市上,他們一邊售賣貨物,一邊留意著日軍的一舉一動。
趙磊注意到,縣城的主要街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崗哨,日軍巡邏隊往來頻繁。
而在城中心的兵工廠周圍,防禦更是森嚴,鐵絲網、碉堡林立。
另一組偵察兵則通過與臨榆縣周邊村莊的百姓交流,獲取了重要情報。
原來,日軍在縣城的西郊設有一個秘密彈藥庫,由一個小隊的日軍重兵把守。而且,日軍近期似乎在頻繁調動兵力,有加強防禦的跡象。
數日後,各偵察小組陸續返回,將收集到的情報一一彙總。
張浩和將領們圍在地圖前,仔細分析著每一個細節。“看來日軍已經察覺到我們的意圖,加強了防備。
但我們也掌握了他們的關鍵部署,這一戰,我們有勝算。”張浩說道,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在軍事準備的同時,張浩還發起了一場強大的宣傳攻勢。
宣傳部門製作了大量傳單,內容包括揭露日軍在臨榆縣的暴行、宣揚抗日的正義性以及承諾解放後給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些傳單通過信鴿、地下交通員以及夜間秘密投放等方式,大量散發到臨榆縣內。
與此同時,抗日聯盟的電台也開始廣播,向臨榆縣的日軍士兵喊話,勸他們放下武器,停止侵略。
“日本士兵們,你們遠離家鄉,為天皇的不義之戰賣命,究竟得到了什麼?
你們的親人也在盼望著你們平安歸來。不要再為侵略者的野心而犧牲,放下武器,我們會給你們一條生路……”
這些宣傳手段在臨榆縣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日軍士兵們軍心開始動搖,不少人對戰爭產生了懷疑。
而臨榆縣的百姓們則在心中燃起了希望,他們開始秘密為抗日聯盟提供幫助,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準備。
主力部隊的訓練場上,氣氛緊張而熱烈。
重型裝甲師針對臨榆縣周邊的地形,進行了山地與平原結合的作戰演練。
坦克在起伏的山丘間穿梭,步兵們則迅速從裝甲車上跳下,模擬進攻和防禦的場景。
“注意,在這種複雜地形下,坦克和步兵的配合要更加緊密,不能出現脫節!”裝甲師師長王大力大聲喊道。
步兵部隊則加強了城市巷戰的訓練。他們在臨時搭建的模擬城鎮中,練習如何利用建築物進行隱蔽、突襲和攻堅。
“記住,在巷戰中,每一個角落都可能藏有敵人,要時刻保持警惕,靈活運用戰術。”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官指導著士兵們。